山東省聊城市東昌府區(qū)大張中學 呂道全
語言是一種藝術,更是一種美。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漢語言更是這語言藝術寶庫中的瑰寶和精華。那么,傳承這份瑰寶和精華,很大一部分責任就落在了語文教師的肩上。現(xiàn)在,在大語文教學的背景之下,我們老師在教學時,不止要按著教材完成常規(guī)教學這條明線去走,還要開辟一條暗線,也就是讓學生在我們語文老師的指導下去完成:在反復朗讀中感悟漢語言的美,在生活中讀書中發(fā)現(xiàn)漢語言的美,在寫作中去創(chuàng)造漢語言的美。其實生活中處處皆語文,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讓學生做生活和學習的有心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讓學生喜歡語文,對語文產(chǎn)生興趣,才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語文習慣的關鍵所在。
朗讀是理解語文的前提。在《語文新課程標準》中,對朗讀教學做了這樣的規(guī)定:“學生能用普通話正確、有感情地朗讀文章”。朗讀作為語文教學的基本手段,能夠讓學生體味到文章的含蓄美、音樂美?!皩W文入門在于讀書,學文入境也是在于讀書”,可是在我們的實際教學中朗讀并沒有得到重視,我們教師往往注重“透析”重點詞句,忽視了朗讀教學。殊不知朗讀訓練既能檢驗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程度,也能讓學生體會作者情感。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朗讀是一項很重要的環(huán)節(jié)。
朗讀是一種“口耳”之學,朗讀教學基本的手段是“口授耳聽”,這“口授”其實就是我們教師或學生的示范作用,通過示范朗讀,能夠帶領學生進入文章情感氛圍,使學生走入文本意境,受到作者的情感熏陶,感受文章的語言魅力。
初中生處于生性活潑,做事不夠仔細,思考不夠深入的階段。所以他們在讀課文時思考經(jīng)常不夠深入,理解懸浮在表面。至于語調、語速、重音、節(jié)奏等更難把握準確,特別是那些在孩子眼里枯燥難懂的文言文,有的學生甚至讀不成句。而文言文句讀的正誤直接影響到句意。
在學習《海燕》這篇課文時,我通過配樂朗讀中語氣、語速的變化讓學生感受到情感的跌宕起伏,從而領會了俄國在那個特殊年代所隱藏的各種“風暴”,從而也體會到了海燕這個勇敢的象征意義。
培養(yǎng)與學生語感的最好方式是誦讀,在語文教學中,我們教師只有讓學生大聲的誦讀課文,有感情的讀,流暢的讀,讀出文章的輕重緩急,讀出文章的語氣語調,學生才能真正感受文章的節(jié)奏美。
注重誦讀方法,在誦讀中我們教師應該對文章的感情基調、語句節(jié)奏、語氣的輕重緩急加以指導,這樣學生才能更好的理解文本,感悟文本、誦讀文本,才能在誦讀中感受文本的節(jié)奏。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句話道出反復誦朗讀對理解文本意義的重要。我們只有進行細細的品讀,才能體驗文章雋永的意境、深厚的蘊涵,才能更好的體驗語言的魅力。
1. 展開豐富聯(lián)想
美文佳作具有極美意境,這種美是無法用語言表達的,正如“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只有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才能將語言文字所創(chuàng)設的意境展示出來。因為想象是情感激發(fā)的關鍵。
2. 了解寫作背景
文學作品由著一定的情緒色彩,我們只有了解了寫作背景,才能與作者情感相同,才能通過情感體驗語言魅力。在學習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背影》一課時,我首先給學生們介紹了本文的寫作背景:1916年,我家境況大不如以前,父親和我籌辦祖母喪事后,并送我到北京大學讀書,再加上父親失業(yè)。同學們了解了這些之后,再去讀那“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里,再也找不著了,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時,才會體會到父親和作者依依惜別的深情,才能體會到父親買橘子時的艱難,才能體驗到“探、穿、爬'的語言魅力.
每一位老師都很重要,既然登上了三尺講臺,就肩負著神圣的使命。尤其是我們的語文老師,傳承的是文明,撒播的是愛心。怎樣讓我們的學生在語文課上感受到漢語的絢麗多彩,接受美的熏陶,這應該是我們語文教師的當務之急?,F(xiàn)下,課改天天翻新,無非就是要吸引學生,讓學生對學習產(chǎn)生興趣。
生活是語文學習的大課堂。比如我們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就有很深的文化淵源。春節(jié)貼春聯(lián),我讓學生背王安石的“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讓學生去收集春聯(lián),開學后上一節(jié)春聯(lián)賞析課,讓學生展示自己積累的成果,教師再講解一些對聯(lián)的常識和特點。這時候學生有了自身的積累,接受起來就快了,也樂于接受了。
語文教師的一個重要職責——充當學生與書的橋梁,充當學生與書的紅娘。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成為書和學生緣分的紅娘。介紹成一對,勝造七級浮屠。一個人的讀書個性,很大程度受家庭、教師讀書個性的熏染。讓學生默默的去感受,與書為友,其樂無窮。一路有書,心靈不枯。
在剛引導學生讀書的時候,有個學生問我,老師,這些書在考試的時候用的到嗎?我告訴學生,閱讀是語文的內(nèi)涵。沒有一定的閱讀積累,語文是學不好的。在這方面,我要求學生,每天睡前十分鐘到半小時用來讀書,讀什么都行,可放松心情,不求甚解的去讀,這樣沒有負擔,但日積月累,漸漸就會有成效。也可以找自己喜歡的讀,來愉悅自己的心情。不規(guī)定時間,不求閱讀量,哪怕只讀三言兩語就睡著了。但只要堅持下去,就是不小的收獲。
腹有詩書氣自華,在讀書中,學生的言行,潛移默化的就接受了美的熏陶,語文能力在不知不覺中就提高了。
當閱讀積累到一定的量,當心中的美沉淀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學生就有了一種展示美的欲望,想把心中的美,看到的美,向別人展示出來。這時候我就引導學生開始寫作,以我手寫我心,抒發(fā)內(nèi)心真實的美。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特有的靈性,都有自己與眾不同的觀點,借鑒前人文中的精華,加上孩子純真的心靈,在他們的作文中往往會有令我驚嘆的美句出現(xiàn)。這時候,作為語文老師,會有一種欣慰:漢語言的魅力在學生身上依然會大放異彩。
感悟美,發(fā)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其實也就是我們平日所說的聽說讀寫。如果這些能讓學生主動去學,快樂去學,點燃起學生心頭對漢語言美的欣賞之燈,這應該就是我們當代語文教師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