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 何玉梅
聽朋友說她買房的經(jīng)歷,同一個地方,幾個樓盤,都是恒大、華潤、萬科這樣的大房開,房子品質(zhì)沒問題,大環(huán)境也差不多,選的就是地段、樓層、物管和戶型。對一個家庭來說,買房是大事,所以她去之前沒少做功課。幾個樓盤轉(zhuǎn)了一圈,接待她的置業(yè)顧問都是年輕人,一個個說話口若懸河,大到國家經(jīng)濟形式的走向,小到家庭資金的分配和資產(chǎn)的保值增值,最后回到自己所在樓盤的優(yōu)勢,總而言之就是“你買我給你推薦的房子,沒錯!”
朋友說,其實她很理解,因為置業(yè)顧問的收入主要來源于賣房的提成,年輕人出來混不容易,這是人家敬業(yè)的表現(xiàn),原本也無可厚非。但讓她很反感的是,說到別的樓盤時,他們眼中流露出的鄙夷和口中不屑的話。只有其中一個小年青,耐心地給她分析幾個樓盤的優(yōu)勢和不足。說起自己銷售的樓盤,他直言不諱地說,位置相比其它幾個樓盤偏了一點,但環(huán)境清幽,小區(qū)物業(yè)服務(wù)好,交通便捷,房價也適中。如果投資,選擇位置中心一點,商業(yè)氛圍濃,雖說價格高一點,但容易出租,也好脫手;如果是自己住,選擇他推薦的樓盤更實惠。
朋友是個典型的女文青,就在那一刻,糾結(jié)、猶豫了很久的她,決定就買在這個小區(qū)了。因為這是個實誠的青年,而且住家確實也沒必要非要在鬧市區(qū)。
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天,都離不開說話。說話,是人們交流思想、交流感情最重要的工具。說話容易,因為三歲的小孩也會說話,但要把話說好,那就很難。與人溝通,首先要做到真誠,切記夸夸其談,尤其像搞銷售一類的工作,一定要實事求是,講其優(yōu)點,不回避其短板。其次要站在顧客的角度思考問題,讓對方覺得你是替他著想,值得信賴。就像朋友遇到的那位客戶經(jīng)理,分析幾個樓盤的利弊,客觀真實、條理清晰、入情入理,到位但不越位,讓你明白自己該做什么樣的選擇。
反之,如果說得天花亂墜,或者貶損同類產(chǎn)品,都會讓人覺得你輕浮、不靠譜。有推薦保健產(chǎn)品的,講起似乎吃了他們的產(chǎn)品,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小到傷風感冒、大到癌癥晚期,全都無所不能,聽起來就很弱智。
中國歷史上,最能體現(xiàn)說話藝術(shù)性的,莫過于《戰(zhàn)國策》名篇《觸龍說趙太后》了。文章開篇就描繪了一個氣氛極為緊張的局面:趙君新亡,秦兵來犯,趙求齊助,齊要長安君作人質(zhì),愛子心切的趙太后不肯,嚴詞拒絕了大臣們的強諫,并聲稱“有復(fù)言令長安君為質(zhì)者,老婦必唾其面!”
在這樣劍拔弩張的情況下,觸龍上場了。在爭取到面見機會后,觸龍關(guān)切地詢問太后的起居飲食,并絮絮叨叨地與她談?wù)擆B(yǎng)生之道,使本來“盛氣而揖之”、戒備心極強的太后神色有所緩解,從感情上消除了太后的逆反心理和敵對情緒。接著,觸龍懇切地為自己的幼子舒棋請托,讓太后產(chǎn)生共鳴,從而引出她的心事。在她看來,觸龍簡直可以算得上是同病相憐的“知己”了。她不僅“笑曰”,而且饒有趣味地與觸龍爭論誰更疼愛幼子的問題,開始毫不掩飾地向觸龍?zhí)宦缎嫩E。
觸龍抓住契機,用旁敲側(cè)擊的激將法說太后疼愛燕后勝過長安君,極力夸贊太后愛燕后而為之“計久長”的明智之舉,以反襯出她愛長安君的“計短”。由于觸龍不是像其他大臣那樣指責太后不該溺愛幼子,而是批評她還愛的不夠,應(yīng)像疼愛燕后那樣疼愛長安君,才算愛得深遠,太后聽著十分順耳,一聲爽朗的“然”,說明她接受了“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的道理。
至此,他又不失時機地進一步剖析歷代諸侯子孫未能繼世為侯的教訓(xùn),其原因就在于 “無功”“無勞”。并以此作類比,一針見血地指出“今姐尊長安君之位,而封之以青腆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國,一且山陵崩,長安君何以自托于趙”,既痛快淋漓而又字字力重千斤。始終順著太后愛子的心理,從為長安君的根本利益著想出發(fā),層層深人地啟發(fā)引導(dǎo),情離于理,理表與情,終于使太后深受感動,心悅誠服,慷慨應(yīng)“諾”。
觸龍的諫說自始至終未有一語提及“令長安君為質(zhì)”,而太后情不自禁地說出“態(tài)君之所使之”,同樣沒有直接說穿派長安君入質(zhì)于齊的話,與觸龍的精彩說辭彼此配合,相映成趣。雙方心照不宣,達成默契,絲毫不顯尷尬。文末用“于是為長安君約車百乘,質(zhì)于齊,齊兵乃出“作結(jié),彰顯了觸龍諫說的卓著成效。
說話確實是一門藝術(shù)。“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一句話把人說跳,一句話把人說笑?!?/p>
有人以為話既難說,少說為妙,“言多必失”。殊不知,因為不善說話的人,哪怕只言片語,也就讓人討厭了。說話這東西,其實是最不能遮蓋的,幾句話一說,原形盡露矣。通過說話來觀察一個人,很直接、也很準確的。有的人說話毫無顧忌,有什么說什么,不善于隱藏自己內(nèi)心的想法,有時候真話也容易傷人;有的人,說話曲里拐彎,一句話就能夠說清的事情,卻總也不挑明,委婉過了頭,會給人造成虛偽的感覺。會說話的人,面對別人的優(yōu)點,會適度地給予衷心的贊揚,用真誠的口吻夸贊別人;面對別人的缺點,會委婉地加以提醒,給別人留有足夠的面子。這樣的人,有著豐富的社會經(jīng)驗和生活閱歷,知道面對什么樣的人應(yīng)該說什么樣的話。面對同一件事情,如何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解釋,以取得不同的效果。這樣的人,才是真正懂得說話藝術(sh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