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敬雷
L·W·安德森認為,“策略性知識是有關學習、思維和解決問題的一般策略的知識”①。其中學習策略作為一個學習的執(zhí)行監(jiān)控系統(tǒng),由學習方法、學習的調(diào)節(jié)和控制、元認知三個層面的要素組成。學習方法是學習策略的知識和技能基礎,元認知是學習的核心,學習調(diào)節(jié)和控制是學習方法和元認知的“中介”環(huán)節(jié)。教育的兩個最重要的目標是促進保持和促進遷移,遷移是有意義學習的標志。保持是讓學生記住所學的知識,而遷移不僅需要學生記住而且需要他們理解和運用所學的知識。運用有效的升級策略修改升級作文是建立在運用“策略”基礎上的“創(chuàng)造”?!皠?chuàng)造”就是安德森所說的一種能夠促進保持和促進遷移的重要的認知過程。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規(guī)定,語文課程應引導學生具有適應實際生活需要的寫作能力?!皩懽鹘虒W應抓住取材、構思、起草、加工等環(huán)節(jié),指導學生在寫作實踐中學會寫作。重視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薄镀胀ǜ咧姓Z文課程標準》規(guī)定,高中生應“能獨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結合所學語文知識,多寫多改養(yǎng)成切磋交流的習慣”。那么,學生用什么策略“自我修改”“獨立修改”?對這一問題,兩份課程標準都沒有具體有效的實施建議。而我們現(xiàn)在大多數(shù)寫作課缺乏明晰的目標,缺乏自覺的教學設計,更缺乏教學過程的展開。在很多常態(tài)的寫作課上,教師的作用無非是引起寫作興趣,發(fā)出寫作指令,會經(jīng)常碰到策略性知識低效或策略性知識缺乏的問題?!岸鴮W生寫作能力的提高,往往停留在自發(fā)的和經(jīng)驗的 “習得”層次,依靠個人多讀多寫的暗中摸索?!雹?/p>
國外穩(wěn)步扎實的寫作教學的科學實證和實驗研究,已經(jīng)積累了大量科學有效的寫作教學成果,開發(fā)并頒布了大量切合適用、序列科學的作文內(nèi)容標準,和包括知識精要系統(tǒng)的作文教材,以及極具操作性的教學策略和方法??茖W實驗證明:關于作文的語法教學、篇章知識教學以及大量的寫作技巧的傳授,對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效果并不明顯。作文在某種程度上是一種心智技能,是一門能力型的學科?!俺绦蛐灾R”和“策略性知識”才應該是其教學內(nèi)容的主體,寫作策略知識才是課程內(nèi)容的關鍵。在這一方面,《美國語文》對作文修改策略的開發(fā)設計給我們提供了寶貴的借鑒。在《美國語文》第四部分第二課的寫作練習中,“微型寫作課”設計了這樣的修改策略:
大聲朗讀你的信,確定你使用了適合你的讀者和目的的表示敬意的語言,并且清楚地表明了你需要的信息。此外,確認收信人的姓名、地址和機構名稱都拼寫正確。③
受認知寫作理論影響,美國母語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能夠在寫作中運用寫作過程策略,具體表現(xiàn)為:選擇恰當?shù)膶懽骷记砂l(fā)展和組織思路,在寫稿中考慮結構形式,根據(jù)寫作目的和讀者修改寫稿,針對特定讀者發(fā)表完成稿。在這一方針的指引下,美國母語教科書非常注重設計寫作前的構思、寫作、修改等環(huán)節(jié)的策略來指引學生完成寫作練習,并且每個環(huán)節(jié)的策略都詳盡而可操作性強。
有效的作文升級策略的開發(fā)需要堅實的學理依據(jù)。從學理上看,作文升級策略的開發(fā)要依據(jù)課標、明晰的課堂內(nèi)容標準(專項寫作能力目標)、適于操作的寫作能力表現(xiàn)標準(專項寫作能力發(fā)展性評價層級參照標準)和明確的寫作能力陳述性知識。課標是教學的總綱;課堂內(nèi)容標準是對課標的分解,上承課標,下啟課堂教學目標;寫作能力表現(xiàn)標準規(guī)定了寫作能力發(fā)展性評價層級,使內(nèi)容標準更適于操作;而寫作能力陳述性知識是發(fā)展性評價層級參照標準所涉及的一些基本概念,是寫作的起點,具有方向性作用。
常州市中小學寫作教學名教師工作室聯(lián)盟在10年研究的基礎上,建構了一個貫穿 “小學—初中—高中”敘述類、議論類、描寫抒情類與闡釋應用類四大文類涵蓋48個專項(要素培養(yǎng)點)的參考體系。這個體系是一個“中介”,上承課標,下啟課堂教學目標,其中的每一條都有一個表現(xiàn)標準層級描述體系。例如,對于記敘類“思路與過程”這一專項,我們依據(jù)《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確立了初中階段的寫作能力目標(初中階段“記敘類·思路與過程”寫作能力目標):
(1)根據(jù)中心表達、事件敘述和人物描寫的需要,合理分配文章的段落;
(2)圍繞中心,合理安排內(nèi)容的先后和詳略,能從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進行縮寫;
(3)注重寫作過程中選擇事件、確立中心、列寫提綱、組織成篇、修改加工等環(huán)節(jié),從內(nèi)容、結構、詞句、句式、修辭、標點等方面修改自己的文章;
(4)積極與同伴互改,交流寫作心得;
(5)運用張貼、博客、網(wǎng)站、微信等多種方式展示自己的文章。
課堂內(nèi)容標準規(guī)定了“學生應知和應會什么”,而能力表現(xiàn)標準則進一步規(guī)定了“怎樣的好才是足夠的好”,使內(nèi)容標準更適于操作。為了使內(nèi)容標準適于操作,需要對其進行“教學層級化”。在寫作指導方面,“教學層級化”指每一個專項的教學都由一個層級表體系構成?!皩蛹壉眢w系”的核心是根據(jù)專項教學目標開發(fā)的發(fā)展性評價層級表,如初中階段“記敘類·思路與過程”發(fā)展性評價層級參照標準:
層級 初中“記敘類·思路與過程”發(fā)展性評價層級參照標準A級①按記敘類文體要求安排文章內(nèi)容,根據(jù)需要合理分段敘述,過渡自然,照應合理;②內(nèi)容圍繞中心,敘述順序清晰恰當,詳略合理;③積極從內(nèi)容、分段、詞句、句式、修辭、標點等方面修改習作,積極和同伴交流寫作心得,用張貼、博客、網(wǎng)站、微信等多種方式展示自己的習作。B級①按記敘類文體要求安排文章內(nèi)容,根據(jù)需要合理分段敘述;②內(nèi)容圍繞中心,敘述順序清晰恰當,詳略合理;③愿意從內(nèi)容、分段、詞句、句式、修辭、標點等方面修改習作,愿意和同伴交流寫作心得。C級①按記敘類文體要求安排文章內(nèi)容,根據(jù)需要分段敘述;②內(nèi)容圍繞中心,敘述順序和詳略清晰;③愿意從內(nèi)容、分段、詞句、句式、修辭、標點等方面修改習作,愿意和同伴交流寫作心得。
在這里,陳述性知識主要指發(fā)展性評價層級參照標準所涉及的一些基本概念。寫作教學最終的指向是學生獲得自由表達的能力,雖然陳述性知識在其中只占很小的一部分,但它是寫作的起點,具有方向性作用。和上表“初中‘記敘類·思路與過程’發(fā)展性評價層級參照標準”相關的陳述性知識主要有:
(1)段落:自然段是文章中最基本的意義單位和結構單位。劃分段落的基本原則,就是要保持內(nèi)容的單一性和完整性。單一性,一個段落中只能表達一個意思或一個矛盾,或表達矛盾的一個方面,或表達過程的一個階段。完整性,一個意思一定要在一個段落中講清楚、講完全,而不能把一個意思拆開放在幾個段落中。
(2)過渡:用某些詞、句、段把文章中意思不同而處于相鄰位置的段落或層次粘合在一起,使它們形成一個整體,從而共同為表現(xiàn)主題服務。這就叫“過渡”。
(3)照應:為了使文章內(nèi)容銜接緊湊,結構嚴謹,一篇文章中,前面寫到的,中間或結尾要有交代;后面提到的,前面要有所鋪墊,這種安排設計叫做“照應”。
(4)敘述的順序:作者敘述事件所采取的次序。初中常見的有三種:①順敘:按照事情發(fā)展的時間先后次序來記敘。②倒敘:將事情的結局或某個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斷提到前面敘述,然后依“自然時序”進行敘述。③插敘:在敘述中心事件過程中,插入一些與主要情節(jié)有關的內(nèi)容,然后再接敘原來的事情。
(5)詳略:詳寫是指對能直接表現(xiàn)中心意思的主要材料加以具體的敘述和描寫,放開筆墨,寫得比較充分。略寫是指對雖與表現(xiàn)中心意思有關但不是直接表現(xiàn)中心意思的材料,少用筆墨,進行概括式的敘述。
策略的有效性需要學生寫作實踐的檢驗。下面就以學生的等級習作為例,來驗證作文升級策略的有效性。
依據(jù)“初中‘記敘類·思路與過程’寫作能力目標”“初中‘記敘類·思路與過程’發(fā)展性評價層級參照標準”和與“初中‘記敘類·思路與過程’發(fā)展性評價層級參照標準”相關的陳述性知識,筆者開發(fā)了“初中‘記敘類·思路與過程’升級策略”:
(1)處理好詳略:如果寫兩件事,先略寫“次要的事情”再詳寫“主要的事情”;如果寫一件事,詳寫事情的主要階段,略寫事情的次要階段。
(2)處理好過渡:如果寫兩件事,可以用“有一次/記得……”“還有一次/記得……”或 “他 (她)×××……”“他(她)×××……”的格式。
(3)設置好照應:首段和尾段都要點題,使之首尾照應。
秋
秋高氣爽,天高云淡,一個金黃的秋天即將結束了。
秋收的季節(jié)里,時間對農(nóng)民伯伯來說是非常寶貴的,要是錯過了這個收割時間,不但農(nóng)民的收成受到損失,而且還會耽誤了冬種的時間,所以農(nóng)民們大多抓緊時間完成秋收工作。
我有個遠房親戚在鄉(xiāng)下,前幾個星期恰巧我有空,便心血來潮叫媽媽帶我去鄉(xiāng)下玩玩。
秋收時節(jié)的早上總是充滿著緊張的氣氛。有的農(nóng)民早已趕在太陽未出時,到田里割稻;而我家呢,是我媽媽最先起床,為我們做早餐。唯獨我還懶洋洋地躺在床上,媽媽“三顧茅廬”地把我請了起來。我洗刷完畢,喝上熱粥,才慢慢走向通往田野的道路。
空曠的田野很快熱鬧了起來。這時,田野上打谷機“吱—吱—”的聲音已經(jīng)傳遍四方。人們割稻“沙—沙—”的響聲。人們也在邊收割邊暢談著今年的豐收,這一切聲音似乎交織成了一首豐收之歌,在田野上蕩漾著。我們看到了此現(xiàn)象,也不甘落后,加快腳步走到我親戚家的那塊田地上。那個阿姨早就在忙活了,我們也開始干了起來。我們分工合作:小孩子的主要任務是運稻谷回家曬,大人們的任務就是割、打稻禾。由于我們用的是電動打谷機來打稻谷,速度可快了,因此我們不必為打稻谷這事?lián)鷳n。全家成員都投入到割稻的工作中。我割稻的技術在我們家成員中,可能是個初練者,為此我得向他們請教。由于我是個初練者,割稻的速度十分慢,十分怕手指被割到,而其他人則快如迅雷,我看了都眼花繚亂,夠我羨慕的了。我當然不甘示弱,慢慢從中吸取經(jīng)驗,使得割稻的技術有了不少的長進。
火辣辣的太陽升起來了。我們回了家匆匆忙忙地吃過了午飯,又趕回了田里。人們各個汗流浹背;更使人難受的是——稻禾的葉子常常碰著身體,讓人又癢又痛。我不禁坐了下來,呆呆地望著遠處的天空出神。心想:“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币郧拔覍Υ嗽姷暮x未做深刻了解、體會,現(xiàn)在我真得懂得了其真正的含義。
黃昏時分,我們才扛著農(nóng)具,低聲哼著小曲走回家去。回頭看看遠處的人們,也陸陸續(xù)續(xù)地直了直腰,捶了捶背離開了。忙了一天,大家雖然臉上流著汗,有著一絲疲倦,但是都快樂地談笑風生。真乃忙得不亦樂乎也!
這次的辛苦勞動,我體會到要有好的收獲,必須通過自己的付出。要堅持不懈地奮斗、拼搏,才有好的結果。現(xiàn)在想起,平日里在學校一直忙這忙那地常常抱怨,現(xiàn)在我知道了這沒什么,為了日后能成功地步入社會,這值。我要好好努力,好好地“忙”,而不白忙。
【分析】本文根據(jù)主題“要有好的收獲,必須通過自己的付出。要堅持不懈地奮斗、拼搏,才有好的結果”安排材料,以一次下鄉(xiāng)農(nóng)忙為主要內(nèi)容,整體框架尚可,結構基本合理。但段落安排還不太恰當,開頭部分太松散,不緊湊,沒有盡快進入文章主體部分。主體部分描寫不夠詳盡,所敘寫的內(nèi)容不能很好地表達主題。另外,全文過渡還不太自然。全文雖有詳略安排,但還不能恰當把握詳略來為主題服務。根據(jù)“初中‘記敘類·思路與過程’發(fā)展性評價層級參照標準”,此文為B級。
該生依據(jù)“初中‘記敘類·思路與過程’發(fā)展性評價層級參照標準”,運用“初中‘記敘類·思路與過程’升級策略”,對上文進行了修改升級。
秋
秋高氣爽,天高云淡,這是一個收獲的季節(jié),農(nóng)村進入了緊張而又繁忙的秋收季節(jié)。我也將在明年六月步入中考考場,為我的九年寒窗做一個總結。
繁忙的初三生活常常讓我焦頭爛額,從早到晚的辛勞讓我的心有了麻木與疲憊之感,茫茫然中有點不知所措了。關心我的媽媽似乎看出了情況,便趁我那幾天有空,帶我一起去鄉(xiāng)下一個遠房親戚那玩玩,順便感受一下農(nóng)村的秋收景象。
秋收時節(jié)的早上總是充滿著緊張的氣氛。有的農(nóng)民早已趕在太陽未出時,到田里割稻;而我呢,在媽媽“三顧茅廬”后才把我請了起來,一番磨蹭之后,才慢慢走向通往田野的道路。
田野里已經(jīng)很熱鬧了,人們割稻“沙—沙—”的響聲、打谷機“吱—吱—”的聲音已經(jīng)傳遍四方,人們邊收割邊暢談著今年的豐收,割稻的聲音、打谷機的聲音、人們大聲說話的聲音似乎交織成了一首豐收之歌,在田野上蕩漾著。我們看到了熱鬧的景象,也不甘落后,加快腳步走到我親戚家的那塊田地上。那個阿姨早就在忙活了:手中的鐮刀不停地飛舞著,割過的田地中稻子整齊地堆放著,臉上的汗珠晶瑩地閃爍著??粗@樣的景象,我們也開始卷起袖子,加入到勞動的大軍里。首先我們進行了分工:小孩子的主要任務是運稻谷回家曬,大人們的任務就是割、打稻禾。由于用的是電動打谷機來打稻谷,速度可快了,因此不必為打稻谷這事?lián)鷳n。全家成員都投入到割稻這項艱巨的工作中,大家散布在田野里,高高的稻子遮住了大家的身影,只能看見隨著鐮刀飛舞,一片又一片的稻子呈優(yōu)美的弧線倒下,靜靜地散落在田野里。我割稻的技術在我們家中算是比較差勁的,可能因為是個初練者的緣故,因此我得向那些高手請教。他們的動作快如迅雷,我看了都眼花繚亂,夠我羨慕的了。慢慢地,我模仿著他們的動作,不斷從中吸取經(jīng)驗。以我不甘示弱的性格,我的的割稻技術有了不少的長進。
火辣辣的太陽升起來了,時間已到中午,大家匆匆忙忙地吃過了午飯,又趕回了田里。人們各個汗流浹背,我也已經(jīng)是滿頭滿腦的汗了,更使人難受的是——稻禾的葉子常常碰著身體,讓人又癢又痛。我不禁想起呆在家里,悠閑地吹著風扇、吃著零食的美好時光。累得坐在田埂邊上,呆呆地望著遠處的天空出神。心想:“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以前我對此詩的含義未能深刻了解、體會,現(xiàn)在我真得懂得了其真正的含義。
在田間忙碌了一天,黃昏時分,我們才扛著農(nóng)具,哼著小曲走回家去。忙了一天,大家雖然臉上流著汗,有著一絲疲倦,但是都快樂地談笑風生。真是忙得不亦樂乎也!
這次的辛苦勞動,讓我明白了:要有好的收獲,必須通過自己的付出。要堅持不懈地奮斗、拼搏,才有好的結果?,F(xiàn)在想起平日里在學校一直抱怨要忙這忙那,現(xiàn)在我知道了這是值得的。我要好好努力,好好地“忙”,而不白忙。
【分析】修改后的文章結構更加合理,詳略安排比較恰當。本文綜合運用了第1、2、3三條升級策略進行修改。開頭部分比較簡潔,開門見山,快速進入事件的主體部分。“時間已到中午”和“在田間忙碌了一天,黃昏時分”較好地注意到了事件不同發(fā)展階段間的過渡。開頭增加小作者去農(nóng)村勞動前的心理狀態(tài)的描寫,這樣與文章結尾的去勞動之后的感受與收獲很好地呼應,使文章結構更加緊湊。根據(jù)“初中‘記敘類·思路與過程’發(fā)展性評價層級參照標準”,此文為A級。
需要說明的是,這里的“習作等級案例”不同于傳統(tǒng)寫作教學中的“范文”,而是針對不同層級表現(xiàn)標準的“說明書”,這種案例不僅“示例”了等級標準,也增強了標準的清晰度、透明度和適用性?!安呗浴眲t是學生表達升級的“腳手架”,在使用了這個策略而達成升級的樣例的作用下,這些升級策略便鮮活起來。
①L·W·安德森等.皮連生譯.《學習、教學和評估的分類學》,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第50頁。
②葉黎明.《寫作教學內(nèi)容新論》,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第4頁。
③馬浩嵐編譯.《美國語文》,北京:同心出版社,2004年版第4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