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玉然
一、前言
人工智能經過60多年的發(fā)展,已經從一個純學術的特殊領域研究擴散到社會實踐和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近幾年,由于深度學習算法推動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革新發(fā)展,如自動駕駛、機器翻譯、人臉識別等應用已屢見不鮮。人工智能的技術發(fā)展和應用普及給檢察機關帶來了機遇和挑戰(zhàn)。機遇是檢察機關辦案與辦公可以借助人工智能提質增效;挑戰(zhàn)是能否有效辦理利用人工智能犯罪和涉及人工智能案件,能否適應人工智能發(fā)展趨勢進而有效提供與之對應的檢察產品。對基層檢察機關而言,如何按照上級檢察機關部署要求,順應時代發(fā)展需求,走出一條切合實際行之有效的智能化之路是個重大課題。
二、基層檢察機關檢察智能化發(fā)展環(huán)境及現狀
(一)人工智能政策現狀
為深入貫徹中央部署要求,最高人民檢察院在充分調研論證基礎上,明確提出智慧檢務建設重大戰(zhàn)略,正式印發(fā)《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深化智慧檢務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勾勒了未來智慧檢務建設的宏偉藍圖。到2020年底,充分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推進檢察工作由信息化向智能化躍升,研發(fā)智慧檢務的重點應用;到2025年底,全面實現智慧檢務的發(fā)展目標,以機器換人力,以智能增效能,打造新型檢察工作方式和管理方式①。最高檢對于智能化的重視為基層院的智能化發(fā)展立了主心骨,使得基層檢察機關更有信心和底氣推進智能化發(fā)展。
(二)檢察信息化發(fā)展現狀
過去三十年間,檢察信息化經歷了1.0版本的“數字檢務”、2.0版本的“網絡檢務”、3.0版本的“應用檢務”三個階段,如今正式邁入了檢察信息化4.0版本的“智慧檢務”新篇章[1]。經過從“數字檢務”、“網絡檢務”、“應用檢務”的發(fā)展,已經為智能化發(fā)展打下了硬件基礎和數據積累。
(三)人工智能犯罪現狀
我國首例人工智能犯罪案件是紹興警方辦理的網絡黑客案。該案犯罪嫌疑人通話深度學習技術,自動識別驗證碼,用機器打碼替代人工打碼,從而迅速批量匹配賬號密碼,來盜取大量用戶的賬號密碼信息。網絡犯罪正在往智能化發(fā)展,隨著智能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和普及應用,其他類型的犯罪也有可能利用人工智能來實施,包括傳統(tǒng)犯罪:如利用自動駕駛、智能無人機實施故意傷害。這樣的案件中,要弄清人工智能案件中的算法黑箱中到底承載了犯罪嫌疑人多大的主觀惡意,惡意算法與危害結果是什么程度的因果聯系,這些工作都有不小的難度。因此犯罪的智能化和智能化犯罪從虛擬化傾向物理化,這樣的趨勢愈發(fā)需要檢察機關能提供與之適應的檢察產品。
三、基層檢察機關推進檢察智能化需要處理好的三個關系
(一)處理好上級要求的“規(guī)定動作”和個性需求的“自選動作”之間的關系
(1)嚴格按照上級要求做好規(guī)定動作。依照《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深化智慧檢務建設的意見》和《全國檢察機關智慧檢務行動指南(2018-2020年)》的相關要求,打好“數據層”、“網絡層”基礎,有效對接上級院人工智能、云技術、大數據、區(qū)塊鏈等新興技術資源,深度融合檢察業(yè)務工作,提升檢察官辦案質量效率能力。
(2)切合基層實際,以問題為導向,以需求為指引,加大投入建設與實際工作密切相關的檢察智能化系統(tǒng)應用。如智能多媒體會議室、人臉識別的智能考勤系統(tǒng)、公益訴訟智能無人機系統(tǒng)等。
(二)處理好檢察信息化和檢察智能化之間的關系
有學者認為信息化只是餐前點心,智能化才是主菜。當前檢察智能化與之前已網絡為主的檢察信息化是有區(qū)別的。信息化注重網絡基礎,及時準確地反饋問題。智能化是在信息化的基礎上對設備進行控制,來實現達到目的。要實現智能化必須要部署信息化系統(tǒng),但是信息化遠遠不是智能化的目標[2]。弄清之前以網絡為主的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區(qū)別和聯系,認清并把握住基層檢察信息化和檢察職能化的相關規(guī)律,切實處理好檢察普通信息化和智慧檢務的關系,做好信息化與智能化對接工作,實現并利用好現代科技促使檢察事業(yè)發(fā)展轉型升級,確保換擋不失速,讓人工智能等新興現代科技為檢察事業(yè)發(fā)展添薪續(xù)力。
(三)處理好辦案智能化和辦公智能化之間的關系
檢察機關不同于一般的機關單位,除了辦公以外還有辦案。辦案智能化和辦公智能化從價值傾向和發(fā)展要求都大不相同。辦案智能化主要以涉及人工智能犯罪辦理能力和辦案流程智能化為主,如涉及人工智能犯罪案件的證據審查、智能閱卷、智能生成起訴書等。辦公智能化更加傾向于后勤保障,如智能會議室,智能績效管理系統(tǒng)等。清晰的區(qū)分辦案辦公智能化的區(qū)分發(fā)展,有助于根據各自不同的特點屬性,做到有的放矢的需求分析和功能開發(fā),更加切合檢察工作的發(fā)展實際。
注釋:
①《最高檢:到2025年底全面實現智慧檢務發(fā)展目標》https://www.baidu.com/link?url=U83I2qbbN8QsIGqhjIj7Moh1TiCF2rGhAegERU9SNgi0BzLanzHYR16cdFywvA4DUJ6amIhCpaAGMnNJv9LG36nW39cDniGefebxWjpGy_C&wd=&eqid=f8188afa00001cb8000000065bf6174d.
參考文獻:
[1]趙志剛.檢察智能化的三個關鍵[J].中國法律評論,2018年第2期.
[2]《信息化不等于智能化信息化僅是智能化的一道門檻》.http://finance.jrj.com.cn/tech/2017/03/2423182222817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