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花
(江蘇省連云港市東方醫(yī)院,江蘇 連云港 222042)
癌痛是腫瘤患者最常見的一種的癥狀,是疼痛部位需要修復及調(diào)節(jié)的信息傳至神經(jīng)中樞后引起的主觀感受[1],且目前還沒有準確的影像學、物理、化學或生物免疫等方法可對癌痛進行定量或定性診斷。我院選取64例患者進行本次對比性研究,旨在探究綜合護理應用于腫瘤慢性癌痛患者的治療中對其依從性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腫瘤慢性癌痛患者64例,并排除合并心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不全、溝通障礙及精神疾病的患者。
根據(jù)護理方法的不同將患者分為常規(guī)組(n=31)和綜合組(n=33)。常規(guī)組男19例,女12例;年齡47~81歲,平均年齡(63.61±5.13)歲;病程3個月~5年,平均病程(1.9±0.8)年;體重43~72 kg,平均體重(52.27±9.42)kg;腫瘤類型:顱內(nèi)腫瘤1例、鼻咽癌2例、喉癌1例、食管癌3例、肺癌5例、乳腺癌4例、宮頸癌3例、結(jié)腸癌3例、肝癌4例、胃癌2例、纖維肉瘤1例、淋巴瘤2例;文化程度:中小學16例、高中11例、大專及以上4例。綜合組男20例,女13例;年齡46~83歲,平均年齡(63.63±5.15)歲;病程3個月~6年,平均病程(2.0±0.9)年;體重42~74 kg,平均體重(52.28±9.43)kg;腫瘤類型:顱內(nèi)腫瘤1例、鼻咽癌2例、喉癌1例、食管癌3例、肺癌5例、乳腺癌4例、宮頸癌4例、結(jié)腸癌3例、肝癌5例、胃癌2例、纖維肉瘤1例、淋巴瘤2例;文化程度:中小學16例、高中12例、大專及以上5例。
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體重、腫瘤類型及文化程度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常規(guī)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綜合組給予綜合護理干預:(1)心理干預:鼓勵患者通過深呼吸、冥想等方式緩解其緊張、恐懼及煩惱等負面情緒,并在護理過程中通過握手、拍肩等肢體語言安慰和關心患者,提高患者對醫(yī)護人員的信任。(2)認知干預:根據(jù)患者的文化程度、性格特點及家庭情況為其制定針對性的干預方案,向患者及其家屬說明癌痛治療的方法、重要性及注意事項,并叮囑家屬配合醫(yī)護人員對患者的遵醫(yī)行為進行監(jiān)督。(3)行為干預:指導患者通過聽音樂、參加文娛活動等方式轉(zhuǎn)移其注意力,緩解其疼痛;還可以告知家屬通過對疼痛部位進行熱敷及按摩等方法刺激患者的皮膚,以緩解疼痛部位肌肉的痙攣,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環(huán),緩解患者的疼痛。
觀察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疼痛情況、自我效能感及依從性。
應用NCCN推薦的數(shù)字評估法[2]對患者的疼痛部位、性質(zhì)、時間、表達方式、影響因素、對患者的影響及有無伴隨癥狀進行評估,得分的高低與患者的疼痛嚴重程度呈正相關。
應用慢性疼痛自我效能感量表(CPSS)[3]對患者的疼痛管理自我效能感、軀體功能自我效能感及癥狀應對自我效能感進行評估,共22個條目,得分的高低與患者自我效能感的高低呈正相關。
應用我院自行設計的依從性調(diào)查問卷對患者遵醫(yī)化療、遵醫(yī)調(diào)節(jié)心理、遵醫(yī)飲食及遵醫(yī)作息的依從性進行評估,每項分值0~100分,得分的高低與患者依從性的優(yōu)良呈正相關。
應用SPSS 18.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護理后的疼痛評分均顯著低于護理前(P<0.05),且綜合組護理后的疼痛評分明顯低于常規(guī)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疼痛情況對比(±s,分)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疼痛情況對比(±s,分)
組別 護理前 護理后 t P常規(guī)組(n=31) 8.43±0.26 6.84±1.52 5.7431 <0.05綜合組(n=33) 8.45±0.23 4.71±1.28 16.0197 <0.05 t 0.3208 6.0772 - -P>0.05 <0.05 - -
兩組患者護理后的疼痛管理自我效能感、軀體功能自我效能感及癥狀應對自我效能感的評分均顯著高于護理前,且綜合組護理后的評分明顯高于常規(guī)組(P<0.05)。見表2。
兩組患者護理后遵醫(yī)化療、遵醫(yī)調(diào)節(jié)心理、遵醫(yī)飲食及遵醫(yī)作息的依從性評分均顯著高于護理前(P<0.05),且綜合組護理后各項依從性評分明顯高于常規(guī)組(P<0.05)。見表3。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自我效能感對比(±s,分)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自我效能感對比(±s,分)
注:與護理前相比,①P<0.05(t=34.6536、20.6014、39.8636、74.0374、50.8952、80.4458);與常規(guī)組護理后相比,②P<0.05(t=38.6908、26.8401、40.6576)
組別 時間 疼痛管理自我效能感 軀體功能自我效能感 癥狀應對自我效能感常規(guī)組(n=31) 護理前 13.37±0.35 24.96±0.79 19.85±0.46護理后 16.28±0.31① 28.94±0.73① 24.61±0.48①綜合組(n=33) 護理前 13.35±0.34 24.97±0.76 19.84±0.47護理后 19.28±0.31①② 33.23±0.54①② 29.76±0.53①②
表3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依從性對比(±s,分)
表3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依從性對比(±s,分)
注:與護理前相比,③P<0.05(t=5.3935、5.0311、5.1039、4.6672、17.6410、10.8481、11.0572、10.1591);與常規(guī)組護理后相比,④P<0.05(t=11.9108、6.4710、5.5564、5.4785)
組別 時間 遵醫(yī)化療 遵醫(yī)調(diào)節(jié)心理 遵醫(yī)飲食 遵醫(yī)作息常規(guī)組(n=31) 護理前 73.18±6.51 76.48±7.53 70.97±7.15 74.24±7.52護理后 81.73±5.96③ 85.34±6.28③ 80.69±7.83③ 83.25±7.68③綜合組(n=33) 護理前 73.20±6.49 76.47±7.56 70.94±7.18 74.21±7.56護理后 97.21±4.36③④ 96.54±7.47③④ 91.76±8.09③④ 94.42±8.57③④
有研究指出,約30%的腫瘤晚期患者會伴有疼痛[4],多是腫瘤壓迫或侵犯了神經(jīng)、臟器、骨膜及腦膜或治療引起的[5],同時腫瘤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出現(xiàn)的焦慮、孤獨、疲勞及社交障礙等會影響患者的睡眠質(zhì)量和生活質(zhì)量,降低了免疫力,也會導致腫瘤疼痛敏感性的升高[6]。
上個世紀80年代WHO提出了癌痛的三階段治療原則,即口服給藥、按階段給藥和按時給藥,以個體化用藥及注意具體細節(jié)為主要特點[7],臨床上多采用西藥、中醫(yī)、心理護理及物理療法等對癌痛患者進行治療,以緩解患者疼痛,而治療過程中護理措施及患者對醫(yī)療服務的依從性也極為關鍵[8]。依從性是指患者接受和服從醫(yī)療與護理服務的客觀行為和程度,而慢性癌痛患者的依從性與治療效果的關系密切[9]。
本次研究中,綜合組應用綜合護理是通過對患者進行放松技巧和物理止痛等行為干預,提高了患者生理、心理的舒適度及患者的疼痛閾值,緩解了患者的疼痛[10],且護理后的疼痛評分低于常規(guī)組(P<0.05)。
綜合護理可針對患者因過度擔憂鎮(zhèn)痛藥物的成癮性及副作用而出現(xiàn)的負面情緒進行疏導,在糾正患者錯誤認識的同時,還可以使患者整體、科學地認知病情,明確癌痛治療的重要性[11],提高了患者的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人們對自己利用自身所具備的能力去完成某項任務或工作的自信程度,也就是說若個人的自我效能感較高,其會為自己確定較高的目標,并通過長時間的努力去實現(xiàn)[12]。本次研究中,綜合組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后,自我效能感評分和依從性評分均顯著高于常規(guī)組(P<0.05),說明患者的自我效能感提高后,可改善患者治療依從性。
綜上所述,綜合護理應用于腫瘤慢性癌痛患者治療過程中,可緩解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感,有助于患者治療依從性的改善,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于 悅,李麗杰,劉 芳,等.集束化護理干預對癌痛患者癌痛知識掌握情況及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河北醫(yī)藥,2016,38(17):2697-2699.
[2] 宋 健,陳道菊,黃玉玲,等.服藥依從性與癌痛病人疼痛控制效果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疼痛醫(yī)學雜志,2017,23(8):630-633.
[3] 羊 波,趙 云,王葉蘋,等.癌痛健康教育模型在提高晚期癌痛患者自我效能感中的作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6,32(5):334-337.
[4] 姜衛(wèi)榮,蔣士新,宋春梅,等.比較芬太尼與布托啡諾對嗎啡不耐受的晚期中重度癌痛患者的鎮(zhèn)痛療效及相關指標的影響[J].中國藥房,2016,27(33):4662-4664.
[5] 鄧慧梅,魏文冰,羅慧娟.癌痛患者疼痛治療依從性調(diào)查及護理對策探討[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6,14(23):76-77.
[6] 李瑛珊.癌痛護理對惡性腫瘤患者癌痛控制水平、治療依從性及生活質(zhì)量的改善作用[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6,37(29):3720-3721.
[7] 周 潔,王 璐,由玉梅,等.癌痛護理策略團隊工作模式在中重度癌痛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7,23(18):2408-2412.
[8] 沈陸斐,陳文宇,呂曉東,等.癌痛規(guī)范化治療在肺癌疼痛患者中的應用及療效[J].中國生化藥物雜志,2017,37(4):413-415.
[9] 康富平,趙紅艷,范葵鈺.PDCA循環(huán)模式對消化系統(tǒng)腫瘤癌痛患者口服止痛藥依從性的影響[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17,25(17):1591-1596.
[10] 呂 靜,陳似霞,李佳梅,等.綜合護理干預對原發(fā)性肝癌慢性癌痛病人鎮(zhèn)痛效果和生存質(zhì)量的影響[J].全科護理,2014,12(12):1108-1110.
[11] 蔣常燕.影響癌痛患者疼痛治療依從性的原因及護理[J].實用臨床護理學雜志,2017,2(21):152,154.
[12] 張 營.基于自我效能感理論的綜合護理對骨科術后患者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7,23(6):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