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廣州航海學院 海運學院,廣州 510725;2.武漢理工大學 航運學院,武漢 430063;3.青島港引航站,山東 青島 266011)
40萬t級船舶進入我國港口航行安全保障的關鍵技術并不成熟,主要表現(xiàn)在富裕水深、航速控制、乘潮控制、靠泊技術、航行方案、限定條件等技術指標或保障方案上并未形成共識。40萬t級超大型船舶受限水域航行安全面臨著擱淺甚至碰撞風險,制約了40萬t級船舶正?;瘨炜课覈睾8劭凇?/p>
近10年來,國內外學者針對超大型船舶的通航條件開展了有關研究,研究集中于探討船舶安全航行的富裕水深與安全航速條件[1- 5];分析船舶通航的乘潮條件[6- 8];40萬t級船舶靠泊的操縱特征[9- 11]。但是,對40萬t級特大型船舶安全進出港的整套解決方案的研究尚屬空白,40萬t級船舶的通航條件也有待進一步補充。
以青島董家口港為目標水域,探索并提出了40萬t級超大型船舶安全進港與靠泊的解決方案,見圖1。這里40萬t級船舶指的是“淡水河谷”型滿載散貨船,船型尺度[12]:總長362 m,型寬65.6 m,型深30.5 m,滿載吃水23.0 m。從巴西淡水河谷公司港口滿載至青島水域,除去耗油量、貨物水分排量、排水量減少值等,抵港最大吃水(抵港滿載吃水)理論值為22.8 m。
圖1 40萬t級船舶進港航行安全保障解決方案結構
40萬t船舶進港航道PC由PA、AB與BC三段組成,如圖2。
圖2 40萬t級船舶進港航道示意
PA=10.8 n mile、AB=4.7 n mile、BC=3.1 n mile,PC=18.6 n mile。BC段后接制動段CD=1.08 n mile。PA段寬1 000 m,AC段寬470 m,A點為寬度1 000 m至470 m的過渡段,長2 800 m。P點為接40萬t級船舶深槽錨地。航道設計底高Z=-23.2 m(理論最低潮面為基準面)。
董家口港區(qū),ENE為強風向,最大風速12.8 m/s;潮汐類型為正規(guī)半日潮,最大流速為0.88 m/s;波浪屬風涌混合浪,分布在ESE~SSE向;風流浪與航道位置關系如圖3。40萬t級船舶航行及靠泊受風流影響較大,需要在轉流前的高平潮完成左舷順靠泊位。轉流時間可推遲至高潮后1 h,高潮前的可利用乘潮時間為3 h(正規(guī)半日潮的特征),即完成航道內航行、轉向、制動、靠泊應限制在4 h內。
圖3 風流浪與航道位置關系示意
表1 不同航速下的40萬t級船舶下沉值
表2 40萬t級船舶航行于董家口航道時富裕水深各要素取值
航速控制應綜合考慮:①船舶進出港受風流影響較大,航速不宜過低;②船舶需要高平潮轉流前靠泊,需要更長的潮位歷時,因此航速不宜過低;③船舶航速越高,航行下沉量增大;④船舶在航道B點及C點轉向時速度應適當降低??梢?,40萬t級船舶航道內航行時受乘潮歷時和潮位的雙重限制,使得航速須限制在合理的范圍內。董家口航道較長,具有兩個轉向點B、C和寬度縮窄點A,富裕水深需按航段取值。在確定富裕水深和航速的取值時,可采用經(jīng)驗航速窮舉法。即首先確定各段的經(jīng)驗航速,然后對經(jīng)驗航速進行窮舉,每次航速選擇后,根據(jù)乘潮條件、富裕水深取值和船舶吃水,計算航道底標高,與設計底標高相比較獲得船舶能否安全航行,最后獲得滿足條件的各段航速。據(jù)此可求得航速控制值與富裕水深,同時可選取符合條件的較高保證率對應的潮位,見表3。
表3 航速與富裕水深取值及潮位選擇
乘潮可利用的時間為4 h, 除去制動和靠泊時間,求得PC段乘潮歷時的最大值tmax。
tmax=4-(CD/3+0.75)×1.1=2.78 h
式中:制動段CD航速取3 kn, 靠泊時間為0.75 h,時間富裕系數(shù)為1.1。
故40萬t級船舶PC段航行時乘潮歷時tPC和乘潮潮位h滿足:
40萬t級船舶進董家口港航道時接近橫風橫流,流壓較大,船舶操縱困難,引航員應選擇錨地或P點登輪,拖輪應在B點轉向前帶好。根據(jù)《港規(guī)》,拖船所需總拖力BP=(D/100 000)×60+40=311.2 t(D為排水量,取代表船型452 000 t),折合Z型全回轉拖船功率為19 925 kW,根據(jù)《港規(guī)》查得所需拖船數(shù)量為6條。
船舶靠泊時,注意拖船的使用安全,防止倒拖或打橫。40萬t級船舶靠泊方式為左舷順靠,到達泊位外檔前,拖船在船艏左舷帶1條,右舷帶2條,船艉右舷帶2條,兩舷拖船頂推,船艉正后方1條,艉拖制動,共計6條拖船協(xié)助船舶微速到達泊位外檔,待余速基本為零后,調整艏艉拖船位置,里檔拖船改系外舷側,將船舶頂推至泊位,橫向入泊速度不超過10 cm/s,見圖4。
圖4 40萬t級船舶靠泊示意
根據(jù)40萬t級船舶航行時技術指標控制,結合董家口港的通航環(huán)境和引航經(jīng)驗,確定40萬t級船舶的航行方案:船舶抵達P點附近,引航員登輪,4條拖船伴航,開始乘潮沿航道軸向(航向318°)航行,逐漸提速,在PA航段平均航速為8~10 kn;航行約10.8 n mile進入人工航道段口門A點后,注意航道寬度縮窄,速度可降至8 kn左右;繼續(xù)沿航道軸向航行約3.3 n mile抵至141#浮,帶妥6條拖船,2條左舷,4條右舷;航行1.4 n mile后到達航道轉向點B點,向右轉向約27°,進入BC段,沿航道軸向(航向345°)航行,BC段平均航速5 kn左右;航行約3.1 n mile后到達航道端點C點轉向,進入港池連接的制動水域。
確定40萬t級船舶進董家口港極限通航條件應根據(jù):①氣象與水文條件。②避免在急漲、急落潮時進行靠泊和掉頭操作,應選擇在高平潮時段進行靠泊作業(yè)。③40萬t級船舶的操縱特點和航行保障條件。根據(jù)這些要求與模擬試驗的驗證,確定40萬t船舶進港限定條件如表4。
三種他汀類藥物對老年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安全性及有效性的對比……………………… 李靜 李志勇 周麟 等(6)725
表4 40萬t級船舶進董家口港的限定條件
利用全任務大型船舶操縱模擬器(NT- PRO 40型),建立6自由度的40萬t級船舶運動視景圖、目標水域的電子海圖和航道視景。在設定的工況條件下,通過引航員和船長的模擬操縱,驗證和調整40萬t級船舶航行方案。
試驗的氣象水文條件:風力設定在4級、6級和7級,降水設定在中雨以下,水平能見度不小于1.5 n mile。水文條件選擇對船舶影響較大的漲潮流急時段的流速和流向(流速0.88 m/s,流向230°~235°),波浪選擇該區(qū)常浪向SE,浪高不超過2.0 m。模擬試驗驗證了40萬t級船舶進港的極限條件,見圖5。
圖5 漲潮、風力7級風向057°時船舶靠泊軌跡
1)靠泊方式。高潮時段該水域為漲流,船舶進港宜選擇左舷順靠方式。
2)拖船配備。40萬t級船舶靠泊可按4條3 700 kW和2條5 900 kW全回轉拖船配備。在拖船協(xié)助下,船舶單向航跡帶寬度達到200 m,所需單向航道寬度達300 m,加上富裕寬度100 m約需400 m,航道寬度470 m能滿足船舶試驗航行的要求。
3)航速控制。航道航行時航速可保持在8~10 kn,在接近轉向航段時降至5~6 kn,接近航道末端時降至3~4 kn,在拖輪協(xié)助下船舶轉向、降速,至回旋水域附近,將船舶速度降至1 kn以下或把船停住,擺好靠泊姿勢,拖船頂推入泊,靠泊速度控制在10 cm/s內。
4)乘潮時間分配。航道總長18.6 n mile,高潮前2.5~3.0 h從P點開始進港,駛至人工段航道入口時流速較大,風流壓角在9°~11°,不同工況下,船舶從P點到達泊位前沿水域時間為2 h 48 min~2 h 57 min,船舶靠上碼頭時間為3 h 15 min~3 h 28 min,高潮時段碼頭水域漲流時間約為30 min,40萬t級船舶基本能夠在拖船協(xié)助下完成靠泊作業(yè),時間富裕度較小。
本文以董家口港為目標水域提出并驗證了40萬t級船舶安全進港與靠泊的解決方案。該方案充分考慮了水域的通航環(huán)境特征與大型船舶的通常航法,用于從理論更從實踐上指導40萬t級船舶安全掛靠董家口港,同時對其他引入40萬t級船舶的港口提供重要的航法指導與技術指標參考。
該方案具有很好的完整性,提供了從航道入口至靠泊完成整個階段的技術參數(shù)。需要注意的是,實際中40萬t級船舶進港時應根據(jù)該方案掌握好進航道的時間點與航速控制值,防止船舶過快造成下沉觸淺或過慢造成潮位歷時不足而觸淺。在應用過程中根據(jù)實際狀況不斷地完善方案是以后的研究重點。
[1] 曲徑,韓曉寶,陳偉.渤海超大型油輪安全保障研究[J].中國航海,2010,33(2):51- 55.
[2] 徐言民,晏林,許鵬,等.渤海海域超大型船舶安全航速限定標準研究[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13,23(1):95- 100.
[3] 郭國平,陳厚忠.南通航段超大型船舶航行富余水深計算方法[J].船海工程,2006,35(4):87- 89.
[4] BARRASS, C B. Ship squat for researchers, masters and pilots [C].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hip Manoeuvering in Shallow and Confined Water: Bank Effects 2009,2009:39- 55.
[5] GUCMA L, SCHONEICH M. Probabilistic model of underkeel clearance in decision making process of port captain[J]. TransNav: international journal on marine navigation and safety of sea transportation,2008,2(2).
[6] 李俊娜.湛江港長距離進港航道乘潮水位分析[J].水運工程,2014(10):126- 128.
[7] 楊彩云,劉桂海.日照港石臼港區(qū)深水航道改擴建工程乘潮水位研究[J].港工技術,2015(2):20- 22.
[8] 劉敬賢,韓曉寶,畢宏建.威海長會口海灣大橋橋區(qū)水域乘潮保證率分析研究[J].船海工程,2007,36(6):83- 85.
[9] 常亮.40萬t級大型散貨船操縱性研究[D].大連:大連海事大學,2012.
[10] 江玉玲,彭國均,周世波,等.40萬t級散貨船靠泊湛江霞山碼頭的仿真[J].集美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19(6):431- 435.
[11] 高世龍,張進文,蔡泓,等.40萬t級礦石船靠泊青島港的安全操縱[J].航海技術,2016(1):9- 11.
[12] 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運輸部.海港總體設計規(guī)范 JTS165—2013[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