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海英,李莉莎,林瓊
(萍鄉(xiāng)巿第二人民醫(yī)院婦產科,江西 萍鄉(xiāng) 337000)
據調查顯示,我國的宮頸癌發(fā)病人數已經達到世界宮頸癌患者的30%,高達3萬人次[1],臨床對于病變宮頸的篩查已成為常規(guī)的婦科檢查。目前采用三階段診斷流程完成宮頸病變篩查工作。資料顯示誘發(fā)宮頸癌的原因,主要是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三階段檢查中細胞學檢查靈敏度較低,需病理科醫(yī)生閱片,不能及時分流患者,不能及時診斷,所以婦科內診檢查同時需要一種及時直接的檢查方法,用于宮頸病變的檢查及分流,而葉酸受體介導的宮頸特殊染色(FRD)是一種較便捷篩查方法,用棉簽蘸取該溶液涂抹宮頸,然后根據棉簽顏色變化,診斷宮頸病變程度[2-3]。此方法操作較為簡便,患者體檢時即可得知結果,創(chuàng)口較小,費用合理,因此廣大婦女容易接受,故我們將該新技術開展了此次研究,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隨機選取來本院就診的門診及住院患者2 340例婦女,病例時間:2016年6月~2017年4月,入選條件:有2年以上性生活的非妊娠及月經期女性;未接受過宮頸及子宮切除手術者;宮頸無明顯接觸性出血及無明顯陰道流血者;受檢者年齡19~65歲,30~60歲占97%,遵循自愿主動原則。隨機分為兩組,研究組:采用宮頸特殊染色法聯(lián)合高危型HPV檢測;對照組:采用液基細胞檢查(TCT)聯(lián)合HPV檢測。研究組和對照組在年齡,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研究組操作方法:先行高危型HPV檢測,被檢查者取膀胱截石位,窺陰器暴露宮頸后,用專用棉簽在宮頸管內旋轉2~3圈并停留數秒,取出,放標本瓶送檢。再行宮頸特殊染色。用大小棉簽蘸取FRD棕色液,蘸取3~4 s,呈近飽和樣,涂抹宮頸口五圈,進行5 s按壓,取出棉簽,判斷其顏色;再取小棉簽蘸取染色液,時間為1~2 s,同樣近飽和,用小棉簽涂抹宮頸管內壁,使其向內旋轉五圈,取出后,立即觀察棉簽顏色變化,與比色卡對比。①陰性表現:棉簽顏色即淡棕色,表明宮頸正常、炎癥、CINⅠ級。②陽性即棉簽顏色為深藍綠色、紫黑色樣,表明CINⅡ級以上病變。對FRD染色陽性和或高危型HPVDNA陽性的患者行陰道鏡檢查。對照組操作方法:TCT+HPV檢測,患者進行常規(guī)TCT檢查,TCT取材:檢查前3天,受檢者不能性生活,并且要進行陰道沖洗、上藥,用窺陰器暴露宮頸,將宮頸采樣刷放在宮口后插入子宮頸,至刷毛暴露在子宮頸外口,慢慢將宮頸刷同方向旋轉360°,轉2~3圈,然后停留數秒,將取樣刷放進小瓶,內裝有細胞保存液,快速攪動10次,洗脫刷上的細胞,擰緊瓶蓋后送檢。HPV檢測取材:借助取樣刷(宮頸脫落細胞專用)采集足量的宮頸脫落細胞,然后將其放入4℃保存液,進行保存待檢。TCT采用TBS分級:無上皮內病變或惡性病變(NILM)、意義不明的不典型鱗狀細胞(ASCUS)、不除外高度鱗狀上皮內病變的不典型鱗狀上皮細胞(ASCUS-H)、低度鱗狀上皮內病變(LSIL)、高度鱗狀上皮內病變(HSIL)和鱗狀細胞癌(SCC),在ASCUS及以上者為TCT陽性,LISL及以上為宮頸高度病變。TCT檢查結果≥ASCUS和(或)HPV陽性的認定為異常,進一步行陰道鏡檢查。
所有病例以病理結果為金標準,常規(guī)陰道鏡檢查對可疑部位區(qū)組織進行活檢診斷標準:炎性改變,宮頸上皮內瘤病變I級(CINI),Ⅱ級(CINⅡ),Ⅲ級(CINⅢ),宮頸癌,若診斷為CINⅠ級及以上病變?yōu)榻M織陽性,以組織病理檢查結果作為確診標準,比較兩組篩查方法診斷符合率。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研究數據均用SPSS 19.0統(tǒng)計軟件處理,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篩查結果對比 FRD篩查患者沒有明顯的不良反應,并且無過敏反應,1170例中陽性例數為106例,FRD和(或)高危型HPVDNA都為陽性例數112例,研究組陽性率為陽性率為9.57%。TCT結果≥ASCUS和(或)HPVDNA陽性123例;對照組陽性率為10.51%。兩組的篩查陽性率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FRD、高危型HPVDNA及兩者陽性率的比較
2.2 兩組篩查方式與病理診斷結果對比 研究組中FRD、高危型HPVDNA陽性中表現為異常有112例,且患者接受陰道鏡并行宮頸活檢者為85例,對照組CT結果≥ASCUS和(或)HPVDNA陽性123例,行陰道鏡檢查同時行宮頸活檢為93例,其中以組織病理學診斷為標準,病理CINⅡ級以上病變?yōu)闃藴?,研究組中診斷符合率為29.4%,對照組診斷符合率為31.1%,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病理診斷結果(n)
近年來,宮頸癌發(fā)病率越來越高,并且有年輕化趨勢,目前宮頸癌的篩查模式主要采用細胞學檢查和HPV DNA監(jiān)測相結合的方法進行,TCT及宮頸HPV DNA檢測模式費用較高,需病理醫(yī)師診斷,在經濟落后山區(qū)不能廣泛應用[4]。
大量的研究表明,細胞發(fā)生改變時,葉酸受體細胞在腫瘤細胞表明處于高表達,其在正常細胞中表達較少,有的則無表達,葉酸衍生物是以腫瘤特異性靶向為介導,是一種上皮組織特殊染色治療[5-6]。本研究選用的葉酸受體介導的上皮組織特殊染色是一種用于人體上皮組織腫瘤細胞的活細胞染色劑,當涂抹于宮頸上皮組織后,如果有腫瘤細胞存在,葉酸衍生物就會與異常病變細胞表面的葉酸受體結合,葉酸衍生物、還原態(tài)亞甲藍與葉酸受體分離。游離的葉酸被還原四氫葉酸,參與一碳單位代謝。還原態(tài)無色亞甲藍則在腫瘤內Fe2+的強烈催化下,迅速被氧化,變?yōu)檠趸瘧B(tài)亞甲藍[7]。由于這些生物大分子的進入,使得細胞內滲透壓升高,致使氧化態(tài)亞甲藍逸出細胞外,則可在涂抹的棉簽上顯現出顏色。如棉簽無變色,則表明無病變細胞;如果棉簽變色(深藍綠色等),則提示該部位細胞表明的葉酸受體異常增高,細胞內的活性氧增加;鐵蛋白含量高,提示宮頸異常病變。葉酸受體介導的宮頸特殊染色法敏感性及特異性高達90%以上,檢測準確、快速、方便,由婦科醫(yī)生直接檢查,立即可讀取結果,對異常病變的可直接行陰道鏡檢查及宮頸檢查,就可以科學分流患者,提高細胞學、陰道鏡的檢查率和敏感性,降低假陰性,提高診斷符合率。且費用低,在基層醫(yī)院也可普及。高危型HPV檢查是采用熒光(PCR)定量檢查引起宮頸癌的最主要的8種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16、18、31、33、45、52、56、58),費用相對低,對宮頸病變的檢測有重要作用,可了解病毒載量情況,指導治療。廣大患者愿意接受[8-9]。
通過研究結果表明,兩組患者檢查的陽性率和病理診斷結果符合率相差不大,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而宮頸特殊染色法的優(yōu)勢在于婦產科檢查同時得到結果較為快捷,與傳統(tǒng)的刮片、TCT需等待結果相比具有優(yōu)勢,需病理醫(yī)師診斷,將兩者聯(lián)合檢查,可明顯提高宮頸癌的篩查陽性率,且費用不高,廣大婦女愿意接受。
綜上所述,宮頸特殊染色法聯(lián)合宮頸高危型HPVDNA檢測,具有更簡便性,宮頸病變篩查費用低,無不良反應,能及時根據顏色變化初步判斷宮頸有無病變,利用這點優(yōu)勢,在門診隨機篩查宮頸病變非常方便,價格低廉,可作為宮頸病變三階段診斷流程的補充或完善,值得推廣應用。
[1] 何川,蔡昱,翟建軍,等.葉酸受體介導宮頸特殊染色法在診斷宮頸病變中的應用價值[J].廣西醫(yī)學,2016,38(8):1115-1118.
[2] 王欒玲,廖咪妮.宮頸特殊染色法上皮組織染色技術用于宮頸癌前病變檢測的臨床價值[J].中國婦幼保健,2016,31(22):4724-4726.
[3] Roberta Zappacosta,AntonellaColasante,PatriziaViola,et al.ChroMo-genic In Situ Hybridization and pl6/Ki67 Dual Staining on Formalin-FixedParaffin-Embedded Cervical Specimens;Correlation with HPV-DNA Test,E6/E7 mRNA Test,and Potential Clinical Applications[J].BioMed research international,2013(3):453606-453616.
[4] 童瑤,陳滿萍,徐麗萍,等.葉酸受體介導的宮頸特殊染色法、TCT以及HPV診斷早期宮頸病變價值的對比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5,30(19):3302-3304.
[5] 王皓潔,王君,宋菁華,等.宮頸特殊染色法在宮頸病變篩查中價值的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2016,31(4):835-837.
[6] 彭丹,李麗琴,龔翠梅,等.葉酸受體介導宮頸特殊染色法在宮頸病變篩查中的應用價值[J].國際醫(yī)藥衛(wèi)生導報,2017,23(7):961-962,966.
[7] 陳凱英.葉酸受體介導的宮頸特殊染色法聯(lián)合TCT/HPV在早期宮頸病變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4,29(5):828-831.
[8] 甘濤,柯國女,吳曉霞,等.宮頸特殊染色法應用于1652例宮頸病變篩查的結果分析[J].實用癌癥雜志,2015,30(3):368-370.
[9] 徐國稚,梁燕梅.醋酸染色與碘染色在宮頸病變篩查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4,31(8):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