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剛(洛陽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河南471002)
高血壓是目前臨床上最為常見的慢性疾病之一,近年來,由于人們的不良生活習慣而導致其發(fā)病率逐漸升高。高血壓帶來的并發(fā)癥較多,包括動脈硬化、主動脈夾層、心臟疾病及腦部出血等,其中最為嚴重的就是高血壓腦出血[1]。高血壓腦出血俗稱腦溢血或出血性腦中風,是臨床上較為嚴重的高血壓并發(fā)癥之一,以病死率高和致殘率高為主要特點,嚴重危害人類健康,是臨床研究的重點和難點[2]。本研究針對高血壓腦出血相關特點,采用微創(chuàng)顱內血腫清除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并與傳統手術治療進行對比,以探討臨床優(yōu)勢和效果,為相關病癥的治療提供借鑒和參考。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6年1—11月收治的78例高血壓腦出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39例。治療組患者中男27例,女 12 例;年齡 43~70 歲,平均(61.7±4.5)歲;病程 2~49 h,平均(27.0±11.4)h。對照組患者中男 28 例,女 11例;年齡 43~71 歲,平均(62.0±4.9)歲;病程 2~48 h,平均(26.5±11.2)h。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符合高血壓腦出血相關診斷標準,并通過頭顱CT確診;患者均為首次出血,基底節(jié)區(qū)出血量超過30 mL。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療方法 治療組患者采用微創(chuàng)血腫清除術,術前根據患者需要給予臨床常規(guī)救治,內容包括應用速尿劑、鎮(zhèn)靜劑、甘露醇等進行對癥處理。本院微創(chuàng)手術采用YL-1型一次性顱內血腫穿刺針(北京萬特福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根據CT掃描情況,選擇血腫最后層面中點為穿刺部位。過程中盡量避開大血管及大腦皮層重要功能區(qū)域。術中對患者手術部位行常規(guī)消毒,全身麻醉,鉆顱成功后,以血腫中心為方向推進帶針芯的引流管,到達血腫部位后,拔除針芯后用注射器勻速抽取血腫(根據血腫量及術中患者情況進行調整),完成后用沖洗液反復沖洗血腫腔。完成手術后置引流管,每6小時引流1次;持續(xù)引流,必要時可用4 mL生理鹽水+2萬U尿激酶進行血腫腔注射。經CT檢測血腫消除85%及以上可拔除引流管。對照組患者在臨床常規(guī)治療后,行傳統開顱手術。
1.2.2 觀察指標 (1)臨床治療有效率。療效評定標準[3]:①治愈:患者治療后無致殘情況,臨床神經功能缺損降幅在90%及以上;②顯效:臨床神經功能缺損降幅不低于45%,未出現殘疾或病殘程度在1~3級;③無效:患者治療后神經功能缺損降幅不高于45%;④死亡。治療總有效率=(治愈例數+顯效例數)/總例數×100%。(2)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和住院時間。
1.3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9.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或構成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組治愈11例,顯效19例,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76.92%;對照組治愈9例,顯效12例,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53.85%。治療組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59,P<0.05)。見表 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n(%)]
2.2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和住院時間比較 治療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和住院時間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和住院時間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和住院時間比較(±s)
注:-表示無此項
組別治療組對照組39 39 n tP住院時間(d)16.8±3.1 28.4±3.5 15.494 0.000- -手術時間(h)1.3±0.5 3.5±1.2 10.568 0.000術中出血量(mL)69.3±9.7 91.4±11.5 9.174 0.000
高血壓腦出血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腦血管疾病,是一種原發(fā)性非創(chuàng)傷性腦實質內出血[4]。目前,治療該病采用保守治療及外科手術治療。近年來,保守治療過程無明顯研究進展,因此,外科手術成為臨床治療該病的主要方式[5]。傳統的臨床手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須在全身麻醉條件下進行,患者手術時間長、操作難度大、過程相對復雜,由于絕大多數患者采用開顱手術治療,對于自身損傷較大,危險性較高,住院時間較長,醫(yī)療負擔極重,手術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在35%~60%,不能為廣大患者所接受[6]。如何更為快速有效地治療高血壓腦出血成為臨床研究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
微創(chuàng)技術作為近年來較為推崇的發(fā)展性技術之一,已廣泛應用于各類臨床手術過程中[7]。根據患者出血情況,臨床給予不同的治療階段,主要可分為血腫形成、腫塊擴大、水腫等3個階段,由于不同患者血腫大小、位置及繼發(fā)損害之間存在差異,因此,在腦出血的治療中采用的方法也較多,主要有鎖孔血腫清除術、開瓣血腫清除術及微創(chuàng)血腫清除術[8-10]。本研究對患者采用微創(chuàng)血腫清除術,對比發(fā)現,在有效率方面優(yōu)于對照組,在住院時間、術中出血量方面也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這與以往的臨床相關研究結果一致[11]。說明微創(chuàng)手術對于高血壓腦出血的治療更為有效,同時對患者的自身損傷較小,術中出血量較少,有利于患者自身術后恢復,縮短住院時間,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同時對比觀察發(fā)現,在手術時間方面,微創(chuàng)手術與對照組相比,由于該術式的自身特點,操作過程短,CT檢測過程等使得微創(chuàng)手術治療更為準確。本研究中治療組治療有效率僅為76.92%,分析可能與患者自身體質及護理情況有關,但總體上可說明微創(chuàng)手術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微創(chuàng)手術是一種臨床上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有效方案,在治療有效率、手術時間、術后住院時間等方面優(yōu)于傳統治療方案。但由于該技術發(fā)展時間較短,因此還需臨床深入研究如何縮短手術時間,盡可能降低對患者自身的負擔。
[1]袁僑英,肖利,李學軍,等.老年高血壓患者并發(fā)癥及特征分析[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3,15(3):239-240.
[2]STEINER T,AL-SHAHI SALMAN R,BEER R,et al.European Stroke Organisation(ESO)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spontaneous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J].Int J Stroke,2014,9(7):840-855.
[3]張興海,左楠,趙德強.軟通道微創(chuàng)與內科保守治療老年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近期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民康醫(yī)學,2016,28(15):28-29.
[4]唐文國,馮凌,李舜,等.高血壓腦出血術后再出血原因分析[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4,17(3):20-22.
[5]陳永群,吳國彪,張欣瑜,等.重癥高血壓腦出血手術方式的選擇及預后分析[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5,18(11):34-35.
[6]張榮軍,王曉峰,唐宗椿,等.6374例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臨床特點的分析及治療方法的選擇[J].中華神經醫(yī)學雜志,2013,12(1):57-61.
[7]李春永,姚鴻儒,王春俠.微創(chuàng)血腫清除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臨床研究[J].河北醫(yī)學,2013,19(1):122-124.
[8]羅湘輝,何佳宏,謝衛(wèi)龍,等.超早期顯微鎖孔手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2,19(28):23-24.
[9]張洪濤,馬云富,楊永飛.微創(chuàng)穿刺與去骨瓣開顱血腫清除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療效對比[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2,15(10):73-74.
[10]孫永,孫輝,姚凱華.早期微創(chuàng)顱內血腫清除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100 例的療效分析[J].重慶醫(yī)學,2013,42(21):2534-2536.
[11]孫旭,楊東波,蔣傳路.微創(chuàng)顱內血腫清除術治療高血壓性基底節(jié)區(qū)腦出血的臨床療效分析[J].哈爾濱醫(yī)科大學學報,2013,47(2):164-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