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宏
人越來越洋氣,連節(jié)日都越過越洋,好在我們有中國自己的傳統(tǒng)農(nóng)歷年,可以PK過所有的洋節(jié)。對我們一家來說,這個長長的假期,不僅僅是團圓日,更重要的是可以體驗一年一次的“土”。最開心的莫過于孩子們,洋了一年了,偶爾一次土,當然物以稀為貴。
婆家在湖北農(nóng)村,雖然新農(nóng)村改造,都住進了樓房,但到了農(nóng)歷年,回到老宅過年是必須的。杭州到湖北8小時的自駕路程,雖然辛苦,但女兒一想到即將開始的土年快樂,就興奮不己。
除夕一清早,大家就會在充滿菜籽油的香氣中醒過來,如條件反射般,女兒迅速穿戴整齊,跑到主屋(客廳),看到桌子上擺著一排排青菜米粉,她的一碗里還會額外多加一只土雞剛下的蛋。奶奶一邊看著她吃,一邊嘴里念叨著土話,后來聽孩子爸翻譯,就是“一碗米粉,順利一整年”。在一年的最后一天里,要吃出新年的祝福。
家里人不多,為什么會有這么多米粉呢?在這里,除夕是承前啟后的日子,所以鄰居都會挨家挨戶地串門,送別舊年,每到一家都會吃一小碗青菜米粉,女兒也跟著爸爸去吃“百家粉”,回來興奮地和我說:“媽媽,我一年吃的飯都沒有今天早上多!”看來是真的吃撐了,走走吃吃,祝福也在延續(xù)……
早飯一過,土年的一個主要任務(wù)來了,那就是炸蘿卜丸子。雖然一年沒有來過了,但孩子們卻記憶猶新,他們知道,該是自己出手的時候了!
首先當然要有蘿卜,于是一群大大小小,吵吵嚷嚷,浩浩蕩蕩地走向一里地之外的菜地,婆婆是種菜高手,紅菜苔、油菜、包菜和蘿卜,各個都精神飽滿,沐浴陽光,期待著我們的采摘。我們家的孩子們絕不是只唱“拔蘿卜”的想象主義者,那是在菜地里真正的實踐者,他們一邊高唱“拔蘿卜”,一邊互助協(xié)力把蘿卜拔出泥土,甫一露出,一片興奮的尖叫聲響徹四周。
蘿卜有了,接下來就各司其職,有的剁蘿卜餡,有的調(diào)佐料,有的揉丸子,有的生爐火,有的架大鍋,有的炸丸子……孩子們就是四處找自己的用武之地,最感興趣的當然是把黏乎乎的蘿卜面泥揉成一個個小丸子,比比誰的最圓,不一會兒,炸蘿卜丸子的香氣飄散在整個堂屋,奶奶精心地把出油鍋的蘿卜丸用竹簽串起來,每個孩子發(fā)一串,寓意吉祥連連。不消兩分鐘,就被孩子們搶吃一空。直到把他們喂飽,一哄而散,接下來的丸子們才能積累起來。
南方冬天洗澡的苦,誰經(jīng)歷誰知道,但就算是最討厭洗澡的孩子也期盼著除夕晚上的這一次“土浴”。
在一個四面無窗,沒有取暖設(shè)施的2平米見方的“窯洞”里,一個碩大的洗澡盆放在里面,大人不停地往里注入沸水,讓整個“洞穴”都籠罩在蒸汽中,孩子們在隔壁的空調(diào)房中除去衣服,迅速被扔進大澡盆中。孩子們那種期待中的興奮,從他們打架的牙齒和發(fā)光的眼睛中表露無疑,他們知道過年的時候大人是不能批評自己的(老傳統(tǒng),不能讓孩子不開心),于是放肆地在熱水中尖叫著,撲打著,賴著不肯起身,直到被警告沒有熱水供應了,才戀戀不舍地被抱出來,穿上新一年的吉祥服。
從除夕夜開始,一直到初五,在主屋桌子的正中央會出現(xiàn)一個超大的臉盆,放著一條沒有開膛破肚、完完整整被煮熟的魚。孩子們總是會比較誰家的魚更大,就連我們大人也會驚訝,怎么會有這么長的魚,毫不夸張地說,拎起來都趕上剛會走路的孩子那么高!這是供祖先的魚,不能吃,當然也不好吃。
好在孩子們并不在意吃什么,他們只是在不停地問:“祖先是怎么吃這條魚啊?”“祖先會不會和我們一起吃???”“祖先如果不愿意吃魚,怎么辦啊?”看過《尋夢環(huán)游記》之后,今年這個回答不會再難回答了。
除夕夜的團圓飯上,最少不了的就是一壺可樂姜茶,平常都被禁止喝碳酸飲料的孩子們,這下可開戒了!因為這是一杯吉祥茶,預示著明年紅紅火火,所以就看小朋友們拿著小杯子,一桌桌地敬過來,說著吉祥話,為的就是多喝一口甜甜暖暖的可樂,當然還能換回來一大疊紅包。再后來,小朋友開始參與煮可樂,往燒水壺里倒一大瓶可樂,再扔兩片姜和幾粒紅棗,然后圍在一起聽著里面咕嚕咕嚕地冒炮,幸福期待!
土年的土味延續(xù)了幾百年,南北各不同,各有味道可以品味。又一個新年將近,女兒已經(jīng)念叨了好幾次要回老家找哥哥姐姐玩,也許她更念叨的是那難忘的一碗、一串、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