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安琦
2018年1月6日,由金誠集團、金誠文化集團傾力打造的國際大秀——仿佛秀,在北京水立方震撼上演。作為水立方開年首秀,《仿佛》融合了多國特色,開啟了一場中西結合的視聽盛宴。而擔任這場盛宴的總導演就是金誠集團的董事長,新一代浙商領軍人物——韋杰。
《仿佛》秀以“一帶一路”為主題,化身穿越古今的航班,帶領觀眾從回望豐饒富庶的長安古城到領略柬埔寨、非洲等地的歷史文化與風土人情,讓觀眾身臨其境感受“一帶一路”的累累碩果,同時也展現了擁有五千年文明,作為世界經濟增長火車頭的中國在面向未來的蓬勃姿態(tài)。在此戰(zhàn)略的背后,首次導演這場非凡意義的大秀,甚至親自作詞兩首主題曲《仿佛》、《江南里》,想必韋杰先生付出的心血也是非常人所能及。
P:韋總你好,在準備這次大秀的過程中,有哪些是你特別注意的?
韋杰:在做這場秀的過程當中我們用了大量西方的技術人員,但是西方的技術人員,我相信他們在技術環(huán)節(jié)能處理的很好,但在審美上,尤其是現代東方的審美上面,他們是提煉不出來的。所以要想把現代中國的文化和美學用西方的技術糅合在一起,在這一點上,我覺得不能完全的交給技術部門做這件事情,于是就決定自己試試看,沒想到后來效果還不錯。
P:就舞臺大秀的這種效果來說,你認為西方對于中國的審美有一點改觀了么?
韋杰:肯定有,觀眾們看到這場秀的時候就可以感受到,開頭第一段話是最自豪的:我們曾經一起走了五千年,我們走過無限的山川河流,還有無數的河海湖泊,走了很多很多時間,但是我們自己可能都已經淡忘了。就光這一點就很有文化自豪感,你要知道西方的歷史肯定是沒有中國那么久的,中世紀到現在也只有五六百年,而我們走了五千多年,這個讓我們有足夠的底氣去挖掘歷史文化,表現自己,讓更多的人知道。
從15年的《天將雄獅》16年的《美人魚》到17年的《西游伏妖篇》以及剛剛結束熱播的大IP劇《海上牧云記》,金誠集團總能刷新我們對其投資影視產業(yè)的認識。作為這些作品的幕后推手,這位道學企業(yè)家對影視投資也有自己獨到的眼光,他說:“文化作品是無形的,它的投資邏輯也不是以成本和利潤來衡量的?!?/p>
P:我們知道全中國的核心資源就那么幾個團隊,也很緊張,你在最初的投資會不會陷入一種廣撒網的模式?比如投資一些不那么有競爭力的影視???
韋杰:我們在投資作品的過程當中,理性是非常重要的,2013年的時候有媒體問過我,萬一你投資影視失敗了怎么辦,我的回答是我還是比較注重整個產業(yè)鏈的模式。文化作品是無形的,它的投資邏輯不是以成本和利潤來衡量的,而是要在整個過程中以產業(yè)鏈的概念進行。我們希望從生產、制作、銷售、包括后期的一些內容形成一整條產業(yè)鏈。
P:中國大量的影視公司都都是一錘子買賣,但澤悅(金誠集團控股)卻能讓雙方有個深層次的發(fā)展,并不是單純的影視投資。這點你們是怎么做到的?
韋杰:我覺得這個和我本身學法律的也有關系,金融是萬業(yè)之母,對金融公司來說,它像水一樣,站在高處看各行各業(yè)的時候,你會發(fā)現,任何一家公司都會有潮起潮落,比如房地產企業(yè),在好的時候狂飆突進,但在不好的時候,它也不知道該怎么把最后一棒扔出來。既在各行各業(yè)里面,又站在相對客觀的金融視角來看待的時候,才會比較有生命力,能讓自己在每一次浪潮來臨的時候,有比較好的底蘊和抓住機會的能力。
作為一家綜合性的現代化城市發(fā)展集團,金誠集團一直致力于打造“人、產業(yè)、城市”,三位一體、高度融合發(fā)展的全生態(tài)城市系統(tǒng),力求改變人類生活,推動新型城鎮(zhèn)化建設。截至2017年9月底,金誠集團擁有特色小鎮(zhèn)項目59個,政府項目簽約量超5700億。韋杰先生更是憑借其一手打造的“新型城鎮(zhèn)化下的生態(tài)鏈小鎮(zhèn)經濟”獲中國金融行業(yè)十大領軍人物、中國新型城鎮(zhèn)化建設領軍人物、中國企業(yè)思想家等多項榮譽。
P:為了避免空城和死城問題,在打造新型城鎮(zhèn)化生態(tài)鏈中,金城集團是如何發(fā)展自己的特色小鎮(zhèn)的?
韋杰:小鎮(zhèn)的開發(fā)過程當中,房產是一部分,另一部分要解決流動性,要宜居。同時我們要產業(yè)化,有醫(yī)院,有學校,有商場,有娛樂設施,讓老百姓有上班的地方。過去我們中國經濟的發(fā)展都是福利分房,但九十年代開始全面改革,都變成商品房了。這種改革導致房價高起,也是不太正確的,大家都在等著什么時候價格能夠跌下來。要解決死城和空城的問題,就要進行雙軌制,讓福利分房、廉租房、商品房和諧共處。比如像香港它就是雙軌制的運行,我們特色小鎮(zhèn)也是一個很好的實現基地,因為在這里我們的土地政策不一樣,特色小鎮(zhèn)在還沒有產生地價的時候已經把地拿下,然后政府再把基礎設施做好,像綠化、交通設施、共享整體資產的增值,所以它的成本比較低,能夠適合這么做。有了便宜的地方,才能讓更多的大學生留下來,安居樂業(yè),更多的發(fā)展未來。
P:你之前曾說,中國企業(yè)的下一個目標,不止是創(chuàng)造多少個世界五百強;而是,能否創(chuàng)造更多閃光的企業(yè)思想,能否產生中國的亞科卡、韋爾奇和稻盛和夫。你覺得國內的企業(yè)想要達到后者的水平的話需要怎樣的理念?
韋杰:其實中國不缺少這樣的企業(yè),為什么有時候西方人不太承認,就是因為你沒有核心競爭力。就算你是最大的一家銀行,但老百姓依然有很多選擇,因為你沒有核心競爭力。比如蘋果手機,它就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不得不先選它。我們要結合各種往前走的可能性,擁有自己的特色,才不會被其他同類企業(yè)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