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英
(浙江省溫嶺市之江高級中學,浙江 溫嶺)
隨著《國家學生體質(zhì)健康標準(2014年修訂)》的頒布實施,對高中的體育教學提出了更高、更嚴格的要求,在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引體向上成為高中男生體質(zhì)健康考試必測項目之一,但在實際的教學中,經(jīng)過調(diào)查,本校高二年級我任教的八個班,引體向上個別班級優(yōu)秀為零,好點的一個手也能數(shù)過來。針對這種情況,筆者和同事經(jīng)過反復研究,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合適的教學策略,為學生制訂相應的鍛煉計劃,并引導學生進行持之以恒的鍛煉,此外,在學生掌握技能之后,還積極采用了比賽法進行教學,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接下來,筆者就進行詳細的闡述。
在日常的教學當中,筆者發(fā)現(xiàn),我們高二年級八個班一百多個男學生中身體偏瘦小的通過技巧的學習和鍛煉,比較容易完成動作,而身體較為肥胖的以及超重的男同學根本無法實現(xiàn)“零的突破”,動作要領沒有掌握扎實是其中的重要原因,而力量不足則是他們無法完成動作的主要原因。當前,隨著我國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城鎮(zhèn)化進程的加快,人們的生活水平也日漸提升,加之獨生子女數(shù)量的增多,男孩子們都成為家庭的“小皇帝”,在日常的生活中,各種涉及用手拎、提、拉、壓、推等動作的勞動,都被家長給包辦了,使他們沒有了鍛煉的機會,從而導致很多男同學的手部、上肢以及肩背的鍛煉不足,力量較為缺乏,因此,在進行引體向上測試中,成績慘不忍睹。很多學生都無法實現(xiàn)“零的突破”,滿分的一個都沒有,60分達標也很少。
學生雙手的握力、上肢的力量以及肩背的力量是進行引體向上的主要力量,要鍛煉學生的這些力量,不是短期內(nèi)就能見效的。教師必須根據(jù)男生的實際情況,為他們設計相應的鍛煉計劃,幫助學生進行雙手握力、雙臂的力量以及肩背的力量,通過系統(tǒng)的、循序漸進的鍛煉方式逐步加強學生的練習,這是引導學生練好引體向上的基礎和前提。在實際的教學中,筆者和同事經(jīng)過研究,決定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進行仰臥懸垂引體向上的鍛煉,先為學生進行科學、合理地分組,然后在小組中以兩人為一個鍛煉單位,一名練習者的雙手正向握住單杠,這時候,該生的搭檔抬起該生的雙腳,使其成仰面向上的狀態(tài),從而進行引體向上的練習。每完成15到20次為一循環(huán),這樣能幫助學生學會上肢如何發(fā)力,并幫助他們增加握力、上肢力量以及肩背的力量。
當幫助學生增強了握力、雙臂的力量以及肩背的力量后,就可以教授學生掌握正確的動作要領了。在講解動作要領時,教師可進行親身示范與講解,或是借助多媒體教學輔助設備,向?qū)W生呈現(xiàn)慢動作解析。然后再組織學生進行練習,在學生練習的過程中,教師應在一旁進行抱托與慢拉動作,使學生切實體會到用力的順序。經(jīng)過反復、多次的練習,使學生徹底掌握發(fā)力與運動的技巧,從而能夠獨自完成該運動的動作。
這一階段是學生進行引體向上鍛煉最關鍵的階段,同時這也是教學中最困難的時期。因為肥胖的學生要想實現(xiàn)“零的突破”,必須讓他們的雙手能夠握住單杠、身體學會協(xié)調(diào)發(fā)力,通過雙臂的屈伸克服自身的重量,實現(xiàn)“零的突破”,這樣能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自信心,使他們獲得一種成就感和滿足感,從而更積極地進行鍛煉,提升自身的身體素質(zhì)。
學生實現(xiàn)“零的突破”后,要想繼續(xù)提高該運動的數(shù)量,就必須進行持之以恒的鍛煉。但由于高中體育的課時較少,要講述和練習的項目較多,不可能所有的課時安排都組織、引導學生進行引體向上的練習,因此,課外鍛煉就成為提升該運動成績的關鍵。所以,教師應鼓勵并引導學生持之以恒地進行課外的鍛煉,為了促進該項運動的普及鍛煉,應建議學校在運動會上特設該項比賽的項目,鼓勵、引導學生加強課外的鍛煉,從而達到提升該項體育運動成績的目的,并以此促進學生身體素質(zhì)的提升。
當學生掌握了引體向上的技能,并能做出一定數(shù)量的動作后,教師就應該采用比賽法進行教學,在實際的比賽教學中,可以采用個人比賽、小組比賽以及班級的比賽三種比賽教學模式。通過比賽,激發(fā)學生的競爭心理和競爭欲望,從而使學生更積極、更努力地進行該項運動的鍛煉,從而提升該項運動的成績。
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要想提升學生引體向上的成績,就必須根據(jù)教學規(guī)律,先鍛煉學生的握力、上肢力量以及肩背力量,在此基礎上教會學生正確的動作要領,使學生從學會發(fā)力到能拉一個,并引導學生進行持之以恒的鍛煉,同時還要采用比賽法進行教學,逐步提升學生引體向上的成績,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