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小慧
(江西省贛州市上猶縣特殊教育學校,江西 贛州)
現(xiàn)代大量實驗已經(jīng)表明了音樂治療對智障兒童的教育有著顯著的效果,可以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目前已被社會廣大專業(yè)人士認為是智障兒童教育的一種重要方法。但是怎樣才能讓音樂治療滲透到當代的培智課堂中呢?這已成為社會廣泛關注的話題。在此,筆者結(jié)合音樂治療教學案例《早上好,再見》談談自己的理解。
教學目標:學會基本禮貌用語。
在學生進入課堂后,課堂廣播隨即播放律動操《你好》,并且引導學生隨著音樂的播放而邊跳邊唱,使課堂氣氛一開始便活躍起來。
1.通過教授唱歌學習禮貌用語
禮貌用語是與他人交流的基礎,也是智障兒童必須學習的課程之一。筆者放棄了以前背誦禮貌用語的方法,而采用了將禮貌用語編進簡單的音樂節(jié)奏中去。如“早晨起床說早安,晚上睡覺說晚安;見到同學說你好,見到長輩說您好,放學回家說再見”等,并配上簡單的肢體動作,讓他們邊跳邊唱。
2.在音樂故事中進行實踐
為了熟練掌握基本禮貌用語,筆者首先給學生講了一個音樂故事:早晨小明起床對媽媽說“早安”;在上學路上,小明上學途中遇到了老奶奶說“您好”;向老奶奶告別說“再見”;晚上睡覺對媽媽說“晚安”。然后在這個背景音樂中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來共同演繹這個音樂故事。
3.通過游戲環(huán)節(jié)進行鞏固
基本禮貌用語的認識是學習的關鍵。于是筆者通過游戲來進行鞏固。筆者設計了“找朋友”這一環(huán)節(jié):讓一部分學生的身上貼上“你好”“早安”“晚安”等漢字的標簽,老師讀出相應的禮貌用語來讓另一部分同學進行辨認并找出相對應的同學與他握手。游戲環(huán)節(jié)過后再播放音樂故事讓學生進行再一次的識別。
家庭對智障兒童的成長尤為重要。因此通過讓智障兒童的家長和自己的孩子進行基本禮貌用語的練習,更能幫助智障兒童很好地融入自己的家庭。
筆者在課堂中運用到了奧爾夫音樂治療、接受式音樂治療、再創(chuàng)造式音樂治療的一些治療理念,將唱跳、音樂故事、音樂游戲等一系列方法加入到了培智課堂中,這些新的教育理念完全跳出了過去死板的教學方法,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一旦產(chǎn)生了對學習的興趣才能更好地學習,這一點無論是對正常兒童還是智障兒童來說都是一樣的。
智障兒童在剛開始進入課堂時都會表現(xiàn)得拘謹和不知所措,因此筆者在課堂準備階段播放了《你好》這首歡快的曲子,使智障兒童的情緒隨著這首曲子放松下來,讓他們剛開始就能融入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中去。
智障兒童大多都有先天性的注意力障礙,而讓他們在學習中集中注意力更是難上加難,但是在課堂教學中融入音樂能讓他們保持注意力集中。
在本案例中,通過剛開始的教授唱歌和講音樂故事,許多學生的注意力已經(jīng)明顯下降,這時通過角色扮演和“找朋友”這些孩子們最喜歡的游戲環(huán)節(jié),讓他們親身參與進來,使他們的注意力很快集中起來,同時也提高了他們在課堂的主動性。
智障兒童難以融入社會的重要原因之一便是人際交往能力不足。智障兒童難以融入別人交往時往往會緊張,甚至是害怕與別人交往。
在本案例中,通過各種音樂來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氛圍,并且做游戲的對象都是彼此熟悉的同學,這讓他們的警戒心很快放下來,只有警戒心放下來才能使游戲進行。在做游戲的過程中,智障兒童要與別的同學進行肢體接觸和對話,這表面上看是做游戲,其實不知不覺地鍛煉了他們的溝通能力,這對他們在以后的日常生活的交往中有著莫大的幫助。
實踐證明,充滿人性的音樂治療對智障兒童的課堂教育有著明顯的幫助,能夠提高他們的注意力、人際交往能力、學習能力等,這些都是一個人所必須具有的能力。教育智障兒童的初衷是希望他們能夠像正常兒童一樣融入社會,去追逐自己的夢想,這些能力的培養(yǎng)便是實現(xiàn)這一初衷的重要條件。我們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去關注智障兒童的音樂治療相關研究,為智障兒童的教育出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