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深入過農村生活的人,很難真正體會到農村農民,特別是農業(yè)格局的變化,也就很難真正體會到農村電商對于農民及農業(yè)的真正意義。那不止是對市場格局、生產和銷售方式的改變,更深刻的在于對農民思想和認知的根本性改變。
筆者和很多80后一樣,生于農村、長于農村,對于上世紀80年代農村人的生活再熟悉不過,單一的、低效益的農業(yè)經營品種毫不客氣的拖累著村里人,在麥子成熟的季節(jié),不管在外有多忙,夏收秋種是村里人必須操心的事情,那時城里的用工荒不是過年,而是夏收。
真正改變農村、解放農民的是從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開始的,那時機械化開始全面普及,大型收割機、拖拉機、播種機等現(xiàn)代化設施應用到農民的生產生活中,農民自家的打麥場也開始長滿莊稼;農業(yè)品種也從基本的解決溫飽向追求經濟效益轉變,從糧食作物到烤煙、蘋果等農產品,特色品種日益增多,經濟效益不斷提高,農民的收入增加,生活也發(fā)生了根本性變化。
隨著互聯(lián)網的普及,顛覆農民想象的是農村電商的興起,可以說農業(yè)發(fā)展進入了3.0時代,不僅帶給農村信息、技術,還有更廣闊的市場、更廣泛的資源。農村電商已成為改變農村未來的新興力量。
就讓我們帶著這份好奇,一起來關注和探析農村電商的發(fā)展及農民、農村、農業(yè)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