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校教育要倡導生命教育,普及地質災害、極端天氣等應對防范知識,訓練疏散避險逃生技能,可以把應急疏散逃生技能訓練作為大課間體育活動內容之一,進行科學安排。文章介紹了應急疏散逃生演練與大課間體育活動融合常態(tài)化實施的基本要求,探討了實踐做法,列舉了保障措施,提出了常態(tài)化實施長效機制的建議。
關鍵詞:逃生演練;大課間活動;陽光體育;常態(tài)化
中圖分類號:G62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2410(2018)01-0029-02
學校教育要倡導生命教育。近年來,由于農(nóng)村適齡生源減少,規(guī)?;k學,撤點并校,生源相對集中到集鎮(zhèn)與城區(qū)優(yōu)質學校,面對地震等自然災害、意外事故和人為傷害,一些人缺乏正確靈活的應對處置能力,逃生救生技能欠缺。學校要強化師生防災避險求生意識,普及應對地質災害、極端天氣、突發(fā)意外事故等防范常識,訓練應急逃生救生技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對生命健康的損害和損失。應急疏散逃生能力需要長期、反復的訓練,筆者認為可以將應急疏散逃生演練與大課間體育活動有機融合,在時間利用與技能訓練上確保常態(tài)化實施,提高應對處置突發(fā)事件的能力,鍛煉學生體能,建設平安校園。
中小學大課間體育活動“一主自選”模式,在保障學校特色體育活動的基礎上,開展班級和個人自選特色體育活動,倡導全校集中操練與班級分散活動相結合[1],可以把應急逃生演練作為大課間“一主”活動內容之一,科學安排。
一、應急疏散逃生演練與大課間體育活動融合的基本要求
1.使學生逐步了解必要的應急避險逃生救生知識??梢岳醚菥毲昂喍虝r間普及,也可進行專題介紹。
2.使學生逐步掌握必要的應急避險逃生救生技能,并能在生活中正確運用。
3.明確活動程序:先室內應急避震、防火、防恐怖襲擊,接著應急疏散逃生,再開展體育活動。
4.明確活動要求:服從統(tǒng)一信號指揮,不大聲喧嘩、尖叫,不爭搶、推擁、打鬧,嚴防擁堵,防止踩踏。
5.明確應急疏散逃生順序、逃生路線和行走規(guī)則,靠門學生先出,靠樓梯班級先走,最底層班級先行,按既定路線依次逃生,不隨意占用應急通道。
6.明確區(qū)域。合理利用校園空間,盡量使疏散逃生避險區(qū)與體育活動區(qū)域相同或相近,方便隨后開展體育活動。同時也要注意離開建筑物、電線桿等易倒塌物體一定的安全距離。
7.明確信號。警情信號:災害演練可用“空襲警報”聲,火警演練可用“消防警鈴”聲,恐怖襲擊演練可用“警車警鈴”聲。疏散逃生準備可用“集合號”聲,開始疏散逃生可用“醫(yī)療救護”聲,開始體育活動可用“陽光體育之歌”,活動結束可用“收操號”聲。
8.明確分工,責任到人,強化安全責任意識。校長是第一責任人,教導處核心管理,科任教師協(xié)助班主任隨班指導管理本班學生,有秩序地疏散逃生,保護學生安全。中層干部等其余人員分別到各層樓梯拐彎處和各處拐角附近保護學生,隨經(jīng)過的最后學生撤離。
9.注意時間利用與效率的最優(yōu)化,進行有效的體育鍛煉與疏散逃生演練銜接要緊湊連貫。
二、應急疏散逃生演練與大課間體育活動融合的實踐做法
1.應急指揮。預定的大課間應急疏散逃生演練時間一到,學校廣播系統(tǒng)提示地震警報、火災警報或恐怖襲擊警報等險情信號。
2.應急避險。聽到警情信息后,教師立即停止授課,指揮學生根據(jù)相應警情迅速就地避險。
3.有序疏散。聽到疏散逃生信號,靠門學生立即把門打開,全體師生用雙臂護頭或用雙手、衣袖等捂住口鼻,分成兩路縱隊魚貫出教室,從最靠近的樓梯口跑出,按照預定疏散逃生路線迅速撤離到事先指定安全區(qū)域(操場)集合。
4.檢查人數(shù)。班主任與隨班教師清點本班學生人數(shù)。
5.體育活動。按預先劃定的區(qū)域開展體育活動。
應急疏散逃生演練與大課間
體育活動融合案例:
第一章“珍愛生命”。廣播中“空襲警報”響起,各班學生就地在桌下避險?!凹咸枴表懫穑w師生做好疏散逃生準備。“醫(yī)療救護”聲響起,班主任在前、科任教師在后,帶領學生雙臂護頭跑入操場指定位置。
第二章“舞動青春”。全體學生做“武術操”,跳自編廣場舞“小蘋果”。
第三章“快樂童年”。各班學生依次跑入指定區(qū)域,分班級開展特色體育活動,活動項目有轉呼啦圈、踩高蹺、抖空竹、滾鐵環(huán)、跳短繩、跳長繩、跳口袋、打籃球、踢足球、打排球、打乒乓球、打羽毛球、打板羽球、玩跳腳球、玩跳跳球、做游戲等。
第四章“團結向前”?!笆詹偬枴表懫?,各班整理隊伍,收拾送還器材,依次退場。
注意:前一節(jié)課留3~4分鐘時間給學生上廁所,結束后預留5分鐘左右時間給學生調整心率以便進入下一節(jié)課學習。
三、應急疏散逃生演練與大課間體育活動融合的保障措施
1.制定科學完善的方案。校長總負責,分管校長牽頭,學校保衛(wèi)處、體藝組具體規(guī)劃設計方案,根據(jù)教室、功能室的樓層布局、體育場地、學生人數(shù)實際,科學規(guī)劃,廣泛聽取意見,優(yōu)化方案,取得領導、同事對方案的理解、支持。
2.加強培訓,了解具體實施要求,明了各自職責分工,教師和學生都要掌握相應的科學避險疏散逃生方法和合適的運動方法,明白疏散逃生路線、疏散集中地點、分散體育活動的交叉路線與體育活動地點。
3.加強安全性設施的常規(guī)檢查,確保應急疏散逃生設備正常使用、應急疏散逃生通道安全暢通。
四、應急疏散逃生演練與大課間體育活動融合常態(tài)化實施長效機制建議
1.利用好大課間體育活動時間,將跑操入場與應急疏散逃生結合起來。
2.應急疏散逃生演練內容要豐富,可逐步增加情景,如地震、火災、交通事故、恐怖襲擊、擁擠踩踏等。
3.強化救生策略掌握與救生技能訓練。逐步將簡易運動損傷救護、防震、防火、防溺水等救生技能培訓引進中小學校園。
4.根據(jù)各學段學生年齡特點和學校實際,組織骨干教師認真研究,設計創(chuàng)編能夠讓學生樂意接受的多樣化的救生培訓和體育活動內容,如自編安全操等,逐步完善,創(chuàng)建“一校一品”,適時觀摩交流研討。
5.中小學可以每周開展一次應急疏散逃生演練,固定時間的一般可安排在周三上午大課間時間或其他合適的時間,可規(guī)定單周防震、雙周防火等,屆時再提前廣播提醒,按預先制訂的規(guī)范要求進行操演,長期訓練,養(yǎng)成習慣。不固定時間的可每學期一次,提前一周通知。有住宿生的學校每學年可安排一次必要的晚間應急疏散逃生演練。幼兒園可以每月開展一次應急疏散逃生演練。
6.多種形式普及應對自然災害、生活交通意外等方面的常識,利用櫥窗宣傳、專家講座、網(wǎng)絡平臺資源庫建設、技能操演等相結合,確保普及到人,掌握和正確運用。
7.現(xiàn)在的學習是為了將來更好的生存生活,要把應急疏散逃生和救生能力作為學生階段結業(yè)考試實用技能操作考查內容。
青少年兒童健康安全關系到家庭的幸福、國家的發(fā)展、民族的興旺和未來。應急疏散逃生演練與大課間體育活動融合實踐,保障了應急逃生演練常態(tài)化實施的時間和組織,拓展了陽光體育大課間活動的形式、內容,值得一試。
參考文獻:
[1]施飛.農(nóng)村學校大課間體育活動“一主自選”模式的設計與實施[J].體育文化導刊,2017(4):151-155.[基金項目]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課題(T-c/2013/03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