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雁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與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也不斷提高,對食物的要求也越來越嚴格。在我國,大豆作為一項十分重要的糧食,保證大豆的高產、高質量一直是研究者的目標。本文就實際情況對大豆高效栽培技術進行分析,希望能為相關農業(yè)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幫助。
一、 大豆種植現(xiàn)狀
現(xiàn)我國主要農作物為水稻、玉米和大豆,由此可見,大豆對我國的重要性。近年來,因分銷大豆不斷進入市場,占據國產大豆市場較大份額,從而被迫跟隨進口大豆市場進行調整,影響了我國的大豆收益,,同時,由于國家對大豆的補貼力度不夠,極大的打擊了農民種植大豆的熱情。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建筑行業(yè)日益強大,致使耕地面積減少,使農民種植農作物的范圍逐漸縮小,再加上農村老齡化嚴重,種植技術水平有限,導致了大豆的減產,影響農民的收益。而農業(yè)作為我國發(fā)展的基礎,只有穩(wěn)固農業(yè)發(fā)展,才能保持社會穩(wěn)定。
二、 大豆栽培技術
(一) 地區(qū)的選擇
眾所周知,農作物的生長離不開陽光、水分和土壤,其中土壤對于農作物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種植大豆的選址應土壤肥沃,避免干旱少雨地區(qū),保證土質優(yōu)良,對劣質土地進行合理的整頓和合理的翻新,保證土壤的熟化,清除腐殖質,消滅土中雜草,減少土壤中的病蟲害,確保為大豆的種植提供有利的環(huán)境,使農田變的更適合大豆生長。大豆為直根系農作物,在土中的結構是上虛下實,所以要求土壤必須稀松肥沃,然而對于比較干旱的土地不宜進行大力度翻動,避免流失其中的水分,因此保證土壤的優(yōu)化才能使大豆良好的生長。
(二) 選種
在選擇種子之前應考慮種植區(qū)域的環(huán)境因素,只有符合種子生長的環(huán)境,才能保證大豆的高產。為保證質量,要對種子進行優(yōu)選精選,在選種時保證人工選粒,挑選種粒光滑飽滿、色澤明亮的種子,切勿一把抓,做到精挑細選,避免干枯癟豆,帶有窟窿的種粒,只有保證種子的質量,才能保證大豆的產量。
(三) 大豆的種植
在種植大豆時,必須提高種植技術,保證每株都能良好的生長。不可種植過密,影響根部遮光,使植株受熱不均勻,導致莖稈干枯等現(xiàn)象。根據當地的生態(tài)特征考慮播種方式,一般來說,晚熟品種適宜種植稀松,早熟品種適宜密集,氣溫高的地區(qū)適宜種植稀松,氣溫低的地區(qū)適宜密集,大豆與高桿作物之間適宜稀松種植,與矮桿農作物之間適宜密集種植。
(四) 施肥
為滿足大豆對養(yǎng)分的需求,應實施無公害的科學施肥技術,從而改善和提高大豆的品質,為提高大豆產量,要改變傳統(tǒng)的施肥觀念,切勿養(yǎng)成一次性的錯誤施肥習慣。在大豆幼苗期間,需施加適量的氮肥,做到量少勤施,使株苗更好的吸收營養(yǎng),保證大豆植株的健康生長。在大豆生長期間,需施加大量的磷鉀肥。施肥過程中根據地質條件進行有效的施肥,土壤肥沃的地區(qū)不宜勤施多施,土壤貧瘠或苗勢弱的地區(qū),應在分枝前后及時追肥,可用氮肥加過磷酸鈣效果更佳。在大豆初花期進行追肥,氮磷結合效果更好,追肥方式應采用根外追肥。
(五) 田間管理
1. 除草
為保證大豆的高產量,在大豆生長期間應加強對其田間管理,及時處理雜草,雜草的處理方式主要有化學除草和人工除草,對于耕地面積較少的農民或者雜草數量的土地,采用人工除草為宜,用鋤頭將雜草連根鏟起,避免其再次生長。對于種植面積大且或雜草多的土地應采用化學除草方式,化學除草要根據土壤墑情而定,好的地質要以苗前土壤處理為宜,差的地質最好苗后用藥。土中有機質含量較低或土壤中水分大的對農藥用量低,反之用量高。
2. 病蟲害防治
種植大豆所出現(xiàn)的害蟲主要有三種,食心蟲、蚜蟲和紅蜘蛛,針對食心蟲可用70%敵敵畏乳油,每公頃用量2.0-2.5千克,對農作物進行噴灑,對蚜蟲和紅蜘蛛可用3%莫比郎乳油500毫升或8%的吡蟲啉250克,兌水200-300千克噴灑。
(六) 預防干旱
農作物離不開水,干旱是造成農作物缺水的主要因素,如果農作物缺少水分,則會嚴重的影響其生長。為減少干旱造成的損失,應采取有效抗旱措施。
1. 加強旱情預防能力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對大自然已不斷熟知,利用科技手段對大自然進行預報,使人們對旱情有提前預知及做好防范準備,將因旱情導致的損失將至最低。
2. 提升灌溉技術
灌溉技術歷史悠久,應用廣泛,操作簡單易管理。一般常用的輸水管為塑料材質,將塑料埋于地下淺層,或直接輸送田間,管道灌溉方法要注意對管道進行保養(yǎng)與維護,使用后及時進行清理,切勿使用利器將其整理收放,將管道存放避免陽光直射的區(qū)域,發(fā)現(xiàn)管道有破損應及時更換,避免導致浪費水資源。
(七) 收割
收割方式有兩種,即人工收割和機械收割,人工收割應選在葉子尚未完全脫落的狀態(tài),豆粒歸圓時進行,機械收割應等到葉子完全掉落之時方可收割。相對而言人工收割要比機械收割質量高,據不完全統(tǒng)計,人工收割損失率在2%以下,機械收割損失率在3%以下。
(作者單位:476000 河南省商丘市梁園區(qū)農業(yè)畜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