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世原
中鐵建工集團有限公司 北京 100070
鐵路信陽站改擴建工程新建進站天橋1座,橫跨京廣場和寧西場,分別跨4道、Ⅱ道、Ⅰ道、Ⅲ道、5道、7道、9道、11道、ⅩⅢ 道9條既有線路。
天橋長度87.45 m,寬度12 m,天橋基礎采用樁基礎,樁徑800 mm,樁長22 m,天橋柱為φ800 mm鋼筋混凝土圓柱。橋面結構標高為7.83 m,天橋底距軌頂8.79~9.71 m,接觸網(wǎng)距軌頂約6.72 m。天橋主體采用鋼桁架結構,桁架為焊接箱型梁與無縫鋼管的組合結構,主梁采用500 mm×400 mm×14 mm×14 mm焊接箱形梁,橫向H500 mm×300 mm×10 mm×18 mm型鋼進行焊接。
與傳統(tǒng)的拖拉式頂推相比,步履式頂推具有以下優(yōu)點:
1)受力均勻,精度高,偏差小。
2)設備集成化自動化程度高,控制平穩(wěn),液壓保護齊全,調節(jié)精度高,安全性好。
3)能夠變被動糾偏為主動糾偏,有效地保證了梁體局部應力。
4)克服了拖拉法頂推時對橋墩產生的水平推力及“蛙跳”現(xiàn)象。
5)施工時速度快,對鐵路線路影響較小,具有顯著的社會效益和潛在的經濟效益。
根據(jù)頂推架平面布置,在頂推架下方施工承臺基礎,內部預埋同直徑的短柱,要求地基承載力達到100 kPa,對達不到要求的部位采用換填處理。頂推架基礎采用錐形柱基(圖1)。
圖1 頂推架基礎
頂推架均由支撐單元組成(圖2、圖3、表1),兩側各設置2根圓鋼組合格構柱,以保證頂推過程中的整體穩(wěn)定。
圖2 頂推架立面示意
圖3 支撐單元組成示意
表1 支撐單元構件
本工程共設置8組頂推支座,每組2個點,D1~D5安裝在拼梁區(qū),D6~D8分別安裝在3個站臺墩之間混凝土橫梁上,頂推點包含橡膠墊、400 t步履頂推設備、臨時落梁支點、分配梁1、分配梁2(圖4、圖5)。
圖4 頂推支座平面布置
圖5 頂推支座布置
1)安裝墩旁托架立柱、分配梁及D1~D5步履式頂推器;拼裝鋼桁梁第1拼裝部分60 m,胎架北側懸空4 m,進行試頂推及機器調試(圖6)。
圖6 第1步頂推示意
2)以天橋前端為移動點進行要點施工,計劃要天窗點2個(120 min),封鎖寧西線信陽客場11道、ⅩⅢ 道,進行第1次天橋頂推施工;將拼裝好的60 m鋼桁梁頂推前移12 m。
3)以天橋前端為移動點進行要點施工,計劃要天窗點2個(120 min),封鎖寧西線信陽客場11道、ⅩⅢ 道,進行第2次天橋頂推施工;將拼裝好的60 m鋼桁梁繼續(xù)頂推前移10 m,推至三站臺D6支點處(圖7)。
圖7 第3步頂推示意
4)以天橋前端為移動點進行要點施工,計劃要天窗點1個,封鎖京廣線信陽客場(3、5、Ⅶ、9道),并停用二站臺,進行天橋頂推施工;繼續(xù)向前頂推6 m后,將剩余桁架節(jié)段梁27 m焊接拼裝,總長度87.45 m,總質量350 t。
5)以天橋前端為移動點進行要點施工,計劃要天窗點3個(120 min),封鎖京廣線信陽客場(3、5、Ⅶ、9道),并停用二站臺,進行天橋頂推施工;繼續(xù)向前頂推15 m后,將D1頂推點頂推器拆除安裝在D7頂推點,前端移動點距離D7支點為2 m(圖8)。
圖8 第5步頂推示意
6)以天橋前端為移動點進行要點施工,計劃要天窗點2個(120 min),封鎖京廣線信陽客場(3、5、Ⅶ、9道)對應京廣線K978+950至K979+510處,并停用二站臺,進行天橋頂推施工;繼續(xù)向前頂推10 m后到達二站臺D7支座,將D2頂推點頂推器拆除安裝在D8頂推點(圖9)。
7)以天橋前端為移動點進行要點施工,計劃要天窗點2個(120 min),封鎖京廣線信陽客場(4、Ⅱ、Ⅰ、3道),并停用一站臺,進行天橋頂推施工。繼續(xù)向前頂推
圖9 第6步頂推示意
圖10 第7步頂推示意
8)以天橋前端為移動點進行要點施工,計劃要天窗點3個(180 min),封鎖京廣線信陽客場(4、Ⅱ、Ⅰ、3道),并停用一站臺,進行天橋頂推施工;繼續(xù)向前頂推13.18 m,到達一站臺正式墩,頂推至設計位置后,直接將梁體落于支座之上,頂推結束(圖11)。
圖11 第8步頂推示意
1)在一切準備工作做完之后,且經過系統(tǒng)、全面的檢查,確定無誤后,現(xiàn)場頂推作業(yè)總指揮檢查并發(fā)令后,才能進行正式進行頂推作業(yè)。
2)在液壓頂推過程中,注意觀測設備系統(tǒng)的壓力、荷載變化情況等,并認真做好記錄工作。
3)在頂推過程中,測量人員應通過鋼卷尺配合測量各頂推點位移的準確數(shù)值,以輔助監(jiān)控頂推單元頂推過程的同步性。
4)頂推過程中應密切注意液壓泵源系統(tǒng)、計算機控制系統(tǒng)、傳感檢測系統(tǒng)等的工作狀態(tài)。
5)現(xiàn)場無線對講機在使用前,必須向工程指揮部申報,明確回復后方可作用。通信工具專人保管,確保信號暢通[1-2]。
本工程中安全不同步值取15 mm,調節(jié)不同步值取10 mm。即頂推點不同步值超出10 mm時,系統(tǒng)停下,操作人員協(xié)同技術人員檢查頂推通道是否存在障礙,待情況明確后啟動系統(tǒng)單點單動功能,直到所有頂推點不同步值在10 mm以內繼續(xù)頂推。在實際操作中,操作人員重點關注不同步值,如果發(fā)現(xiàn)頂推過程中某點的不同步值有偏大趨勢時,即可通過調節(jié)該頂推點對應泵站的流量來改變該點的頂推速度,使之向著有利于實現(xiàn)縮小不同步值的方向進行。簡言之,如果不同步值小于10 mm且有增大趨勢時,必須通過軟調節(jié)泵流量改善不同步狀況;如果不同步值大于10 mm,則查明原因后采用單點動作實現(xiàn)控制[3-5]。
整體同步頂推至距離就位點200 mm時,降低頂推速度,配合技術人員測量所有頂推點的相對距離(相對于就位位置),然后根據(jù)結構的姿態(tài)確定相應的控制參數(shù),一般的原則是相對距離大的點頂推速度加快,相對距離小的點頂推速度減慢,在動態(tài)的過程中使整個鋼結構逐漸接近就位位置。由于整個頂推過程的頂推距離相差控制在10 mm以內,所以各點的速度調節(jié)相差不會太大。
繼續(xù)整體頂推至距離就位位置相差15 mm時暫停,再次配合技術管理人員測量所有頂推點的相對距離,然后根據(jù)測量結果分組調節(jié)相應頂推點的頂推速度,采取先到就位點截止的控制方式進行單獨調節(jié),直至所有頂推點達到要求值。
調整完畢后繼續(xù)配合技術人員測量所有頂推點的頂推距離,已經達到就位要求的頂推點截止,單獨調整其他點,根據(jù)測量結果微調,精度控制在1 mm,直到所有頂推點均滿足就位要求。
鋼桁架跨鐵路頂推施工中,由于鋼桁架底面與頂推支座摩擦,會造成鋼桁架底面防腐涂裝損壞,因此在頂推完成后,及時安排專人對鋼桁架底面破損處進行重新涂裝。
信陽站改擴建工程新建天橋采用步履式頂推施工技術,降低了在施工過程中的安全風險,保證了既有線的安全,順利完成了跨既有線天橋施工,也為后續(xù)類似施工積累了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