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俊華
中圖分類號 :I052? ?文獻標識碼 :A?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8.05.010
文章編號 :1009-3729(2018)05-0068-06
關鍵詞:詩;動情;想象;詩人
摘要: 動情和想象是詩人創(chuàng)作詩的兩個重要元素,也是詩人創(chuàng)作必備的潛質和才能。沒有動情,詩難以萌發(fā);沒有想象,詩難以建構。動情是詩孕育的前提和條件,其源于詩人對生活的關注和敏感,詩人所動之情必須是純潔高尚之情。想象在詩創(chuàng)作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想象的觸發(fā)與產生,不僅需要詩人的天賦,更需要詩人平時的修煉,需要詩人認真地體驗生活;詩人的想象依賴于主體對現(xiàn)實的態(tài)度、對社會的傾向,受詩人情感和認識的支配,滲透著詩人鮮明的主觀性。動情和想象作為詩人重要的兩種心理品質,在詩創(chuàng)作過程中是有先后之別的。一般來說,詩人動情在先,想象在后。要想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詩人,創(chuàng)作出動人的詩篇,動情和想象是不可缺少的。
詩的孕育、萌生離不開詩人的動情,詩的創(chuàng)作離不開詩人的想象,動情和想象是詩人創(chuàng)作詩的兩個重要元素,也是詩人創(chuàng)作必備的潛質和才能。沒有動情,詩難以萌發(fā);沒有想象,詩難以建構,動情和想象對于詩之創(chuàng)作來說如鳥之兩翼,車之兩輪,缺一不可。近年來學界對此問題的研究頗多,但尚存在諸多缺失。比如,有些論述只是淺顯地就事論事,缺乏理論深度;有些論述則是繁冗的學理分析,陷入了大而無當?shù)哪嗄?。鑒于此,本文擬從詩歌理論和實踐兩個視角來進行深入探討。
一、動情:詩賴以萌生的酵母和催化劑
詩人生活在現(xiàn)實中,總會被生活中的人、事、物、景觸動,引起情感的起伏變化,這就是動情。動情往往能引發(fā)詩人創(chuàng)作的沖動,催逼著詩人把自己的審美情感物態(tài)化,把自己對客體的審美情緒變成一行行詩句、一首首詩篇,這就是中國乃至世界古代著名文學理論批評家劉勰在其文學理論巨著《文心雕龍》中所說的“情動而言形”[1]243。
1.動情是詩孕育的前提和條件
沒有動情,詩難以孕育;沒有情感,詩難以感人。法國著名現(xiàn)實主義藝術家羅丹曾說,藝術就是情感,要點是感動、愛、希望、戰(zhàn)栗[2]。為什么動情能催生詩的誕生呢?這是因為:一方面,動情可以使詩人的感官處于一種靈敏的狀態(tài),能驅使并調動其他心理功能,如審美注意、審美感知、審美期待、審美認識、審美想象和審美判斷等,使詩人迅速捕捉到生活里的各種物象;另一方面,動情能激活大腦中已經儲存的一幅幅生活畫面,調動詩人的情感經驗,這些畫面和經驗經過審美組合和再創(chuàng)造,可構成更集中、更理想、更強烈的生活圖景,這就為詩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豐富的材料。因此,從創(chuàng)作過程來看,一切文學樣式都以感情為起點:詩人動情而為詩,作家動情而為文[3]15。
作為中國現(xiàn)代新詩奠基人之一的郭沫若,其動情就特別強烈,外界對他的刺激常常會使他忽冷忽熱、牙關打戰(zhàn)、手顫抖得寫不成字。他在回憶《地球,我的母親》的寫作經過時說道:“《地球,我的母親》是民八學校剛放了年假的時候寫的,那天上半天跑到福岡圖書館去看書,突然受到了詩興的襲擊,便出了館,在館后僻靜的石子路上,把‘下馱(日本的木屐)脫了,赤著腳踱來踱去,時而又率性倒在路上睡著,想真切地和‘地球母親親昵,去感觸她的皮膚,受她的擁抱?!@在現(xiàn)在看起來,覺得是有點發(fā)狂,然在當時卻委實是感受著迫切?!盵4]可見,當時的郭沫若確是被外界事物感動了,是眼前景?是身邊事?是書中某一句話?這都有可能。正是這種動情,迫使他回到宿舍立即寫下《地球,我的母親》[5]。
地球,我的母親!
我的靈魂便是你的靈魂,
我要強健我的靈魂,
用來報答你的深恩。
地球,我的母親!
從今后我要報答你的深恩,
我知道你愛我還要勞我,
我要學著你勞動,永久不停!
這樣優(yōu)秀的詩篇,若沒有動情是難以創(chuàng)作出來的。動情是詩創(chuàng)作的引爆點。正是對外界事物的感動,迫使詩人捕捉生活中的動情點,進而搜羅意象,使其濃濃的情感流注筆端,從而創(chuàng)作出一首首動人的詩篇。
2.動情源于詩人對生活的關注和敏感
既然動情是詩創(chuàng)作的燃爆點,那么詩人如何才能動情呢?可以說只要學會關注生活、留意生活,不管是現(xiàn)實中驚心動魄的重大事件還是身邊不足掛齒的平凡小事,不管是生活中美的事物還是生活中丑的現(xiàn)象,只要能引起注意,就有可能受到觸動,使人動情。俄國著名文藝理論家杜勃羅留波夫曾說:“一個感受力比較敏銳的人,一個有藝術家氣質的人,當他在周圍的現(xiàn)實世界中,看到了某一事物的最初事實時,他就會發(fā)生強烈的感動,他雖然還沒有能夠解釋這種事實的理論思考能力;可是他卻看到了,這里有種值得注意的特別的東西,他就熱心而好奇地注視著這個事實,把它攝取到自己的心靈中來?!盵6]
一個對生活無動于衷、對身邊的事物沒有絲毫熱情的人,是注定成不了詩人的。嚴陣在下鄉(xiāng)時,看到一雙老農粗糙的手,他動情了,于是有了他的成名作《老張的手》;艾青蹲在國民黨的監(jiān)獄里,望著窗外紛紛揚揚的大雪,想起養(yǎng)育自己的保姆大堰河的時候,他動情了,于是有了他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舒婷在游覽長江時,注意到江中的望夫石時,她動情了,于是產生了她的名作《神女峰》。所以,注意觀察生活,留意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對事物保持一定的敏感度,就能動情。
一般來說,美的事物最容易使詩人動情。地球的博大與慈愛使郭沫若動了情,從而創(chuàng)作出《地球,我的母親》這樣經典的詩作;青春少女是美麗的,容易使人產生喜愛之情,因而徐志摩創(chuàng)作了《沙揚娜拉》這樣的情詩。丑的事物也能夠使詩人動情,不過這種情況下所動之情大多是鄙夷之情。例如,1922年8月,聞一多去了美國芝加哥美術學院,一到那里,他看到的是如波浪的屋頂,開遍了“黑牡丹”的林立的煙囪,各種車輛“奏著驚心動魄的交響樂”。他說:“那里只有鋼筋鐵骨的機械,喝醉了弱者的鮮血,吐些罪惡的黑煙?!盵7]73他更不能忍受那里冷酷的種族歧視:“我堂堂華胄……而竟為彼所藐視蹂躪,是可忍孰不可忍?”[7]73。正是對那種畸形都市生活的厭惡,對家國的無限懷戀,使這位客居他鄉(xiāng)的游子聞一多產生了巨大的心靈觸動,于是在1922年9月下旬,滿懷凄楚地寫下了《太陽吟》[7]82-83。
太陽啊,這不像我的山川,太陽!
這里的風云另帶一般顏色,
這里鳥兒唱的調子格外凄涼。
可見,動情之物不僅只是那些美好的事物,也可能是生活中丑的甚至是惡的事物,關鍵是要學會關注它們,對它們保持一定的敏感。
3.?? 詩人所動之情必須是純潔高尚之情
現(xiàn)實中的人既有社會屬性又有自然屬性,也就是說,人既是社會人又是自然人。作為自然人,人對金錢、權利、佳肴、美色必有其心理欲求;作為社會人,人又必須受到社會道德的約束,按照社會禮儀規(guī)范行事。詩人應該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要對社會承擔起化育人心的責任,因此,其在創(chuàng)作時所動之情必須是崇高的圣潔之情,是符合社會道德規(guī)范之情,此即《毛詩序》所說的“發(fā)乎情,止乎禮義”[1]63。
21世紀初,詩壇曾有人倡導 “下半身寫作”,聲稱要“回到肉體,追求肉體的在場感,這意味著讓我們的體驗返回到本質的、原初的、動物性的肉體體驗中去”。這種低俗不堪的所謂詩學觀,是為人所不齒的,是對人類文明底線的踐踏。
二、想象:詩作騰飛的翅膀
動情是詩之孕育的前提和條件,而詩之創(chuàng)作又離不開想象。想象是人對已有記憶表象進行加工、改造進而創(chuàng)造形象的心理活動。想象既是一種心理活動,同時也是人們認識世界的一種思維方式,這種思維方式是以感性為基礎的形象思維。通俗地講,凡是使不在眼前的事物而憑感知浮現(xiàn)于腦海的思維方式就是想象。如兒童文學家張德強的《中華牌鉛筆》[8]一詩的前兩節(jié):
今天
是紅領巾的生日
媽媽送給我
一盒中華牌鉛筆
深綠的筆桿
像站立著的一片蔗林
一片夏天的土地
筆桿上印著
金色的華表
仿佛是伸向太陽的
我的小小的手臂。
在第二節(jié)里有兩個新穎的比喻,也是兩個新奇的想象:“深綠的筆桿/像站立著的一片蔗林”;“金色的華表/仿佛是伸向太陽的/我的小小的手臂”。這兩個新奇的想象成就了兩個不落俗套的比喻,使詩的審美張力得以增強,也使詩更具美感。讀者大多有這樣的閱讀體驗:有時候一首詩的情感內容記不住了,但詩中那美妙的想象記憶猶新,如許多人對參岑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可能不太熟悉,但那兩句“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則讓人刻骨銘心;馮至的《蛇》你可能記不完整了,但那句“我的寂寞是一條蛇/靜靜地沒有言語”則讓人念念不忘。由此可見,詩作是離不開想象的。
1.想象在詩創(chuàng)作中的價值與意義
沒有想象就沒有詩。詩不是說教,不是抽象的觀念,它具有形狀、色彩、氣味等感性形式。馮至的《蛇》為什么會這般生動?因為它運用想象創(chuàng)造了違反常理的語言和不合邏輯的詩句。有人曾詼諧地說,“詩從胡說來”。這里的“胡說”就是指打破常規(guī)思維,積極營造離奇想象?!凹拍巧摺卑凑K季S豈不是“胡說”!正是這種“胡說”增添了詩的魅力,凸顯了詩人超凡的想象力。德國哲學家黑格爾曾說:“真正的創(chuàng)造就是藝術想象的活動?!盵9]俄國文學評論家別林斯基也說道:“在詩里……幻想是起主要作用的力量,創(chuàng)作過程只有通過幻想而完成?!盵10]85蘇聯(lián)著名作家高爾基也明確指出,“想象是創(chuàng)造形象的文學技巧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想象完成研究和選擇材料的過程,并且把材料最終形成為活生生的、具有肯定或否定意義的典型”[10]85。
想象在詩創(chuàng)作中的價值與意義不只西方文藝理論家認識到了,我國古代文論家對想象在創(chuàng)作中的地位和價值早就有過精辟的闡述。劉勰在形容想象的情景時說:“文之思也,其神遠矣。故寂然凝慮,思接千載;悄焉動容,視通萬里;吟詠之間,吐納珠玉之聲;眉睫之前,卷舒風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盵1]233劉勰認為,詩人在進行形象思維的時候,其心神可以馳騁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從時間上說,他可以追溯到千年以上的情景;從空間上說,他可以遙望到萬里以外的地方;當他想吟詠的時候,其耳邊會立刻響起珠玉般滑潤、清脆的聲音;當他想到大地的畫面時,其眼前就浮現(xiàn)出風雨變幻、奇?zhèn)延^的景色。所以人們說,想象是詩人的翅膀,詩人借助想象可以“精騖八極,心游萬仞”,從而創(chuàng)作出瑰麗的詩篇。朱自清對想象之于詩的重要性體認得尤為深切,他說:“詩也許比別的文藝形式更依靠想象。所謂遠,所謂深,所謂近,所謂妙,都是就想象的范圍和程度而言。”[11]
李煜的《虞美人》,正是由于想象賦予他抽象的“愁”以感性的形式,因此他的詩作才如此真切動人。同樣,馮至抽象的“寂寞”借助具體的蛇才那樣可感可視,令人叫絕。此外,詩人也只有借助想象才能使平凡的事物變?yōu)樯衿妫瑥亩憩F(xiàn)出藝術的獨創(chuàng)性,如“完全不愛了的那人坐在對面看我/像空的寶特瓶回收不易消滅困難”[12](夏宇《秋天的哀愁》)?!安粣哿说哪侨恕毕袷且粋€“空的寶特瓶”,“再回收”這段愛多么“不易”,要想“消滅”則更加“困難”,失去愛了,一個人就像一個喝干了飲料的空空的塑料瓶。這樣奇妙的想象把破碎的愛情表現(xiàn)得十分獨到,給人留下了無窮的思索與回味。當代已故詩人海子在他那膾炙人口的《亞洲銅》中的詩句“看見了嗎?那兩只白鴿子,它是屈原遺落在沙灘上的白鞋子”[13],也是想象結下的詩之甘果。因此,詩論家們常說“沒有想象的詩,是難以想象的”[3]95。由此可見,想象力豐富是優(yōu)秀詩人的必備條件。
2.想象在詩創(chuàng)作中的觸發(fā)與產生
在詩創(chuàng)作過程中想象又是如何觸發(fā)的呢?一般來說,詩人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會接觸到這樣或那樣的表象,有的是相似或相近的,有的是相對或相反的,有的甚至是毫不相干的。詩人由于受某種創(chuàng)作契機的誘發(fā),會把這些平時累積于意識中的表象材料一一調動起來,把它們重新組合、排列、歸位,或是將它們重新拆解變形,變幻構造出生活中不僅沒有而且不可能存在的表象形式,這樣一個奇異而又具有真實力量的藝術境界——想象——就誕生了。相傳李煜寫作《虞美人》是在他的生日7月7日的夜晚,當時他被囚禁于東京(開封)監(jiān)獄里,不僅失去了皇帝的尊嚴,也失去了一個普通人的自由?!耙唤核敝陀^景象雖不在眼前,但故國之思、亡國之恨使他難以釋懷,詩人往日儲存于意識之中的“一江春水”的表象,此時由于情動的契機便自然而然地浮現(xiàn)于他的腦際,使他無邊的愁苦與浩浩茫茫的一江春水聯(lián)系了起來,于是一個震撼人心的審美想象便脫穎而出了。
想象的觸發(fā)與產生,不僅需要詩人的天賦,更需要詩人平時的修煉,需要詩人認真地體驗生活。詩人意識中積累的表象越多,想象力就越強、越豐富,其詩的藝術表現(xiàn)力也就愈高、愈美、愈奇。
3.想象在詩創(chuàng)作中的特點
想象是詩人進行詩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一種心理活動,但它又不是純粹的心理活動。實際上,詩人的想象是依賴于主體對現(xiàn)實的態(tài)度,受詩人情感和認識的支配,體現(xiàn)詩人鮮明的主觀性。比如“太陽”一物在郭沫若的眼里是:“太陽喲!我背立在大海邊頭緊覷著你。太陽喲!你不把我照得個通明,我不回去!”“太陽喲!請你把我全部的生命照成道鮮紅的血流!太陽喲!請你把我全部的詩歌照成些金色的浮漚!”[7]81詩人這樣深情地呼喚太陽、禮贊太陽,表現(xiàn)了其對光明的強烈渴求。而聞一多見到太陽時的心情竟是如此地低沉、凄涼:“太陽啊,刺得我心痛的太陽!又逼走了游子的一出還鄉(xiāng)夢,又加他十二個時辰的九曲回腸!”“太陽啊,奔波不息的太陽!你也好像無家可歸似的呢。啊,你我的身世一樣地不堪設想!”[7]83寫此詩時,聞一多正在美國求學,那里齷齪的環(huán)境使他更加思念祖國和親人,他對畸形社會的反感使他看到太陽時竟“刺得我心痛”,那朝升暮落的太陽也似自己一樣“無家可歸”的可憐。郭沫若和聞一多對太陽生成的意象如此迥異,正是由于他們對現(xiàn)實的態(tài)度不同所致??梢哉f,詩人的情感態(tài)度與想象密切相關,這種現(xiàn)象在古今中外詩壇上是不勝枚舉的。
三、結語
綜上所述,動情和想象是詩人在詩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逐次產生的兩種心理狀態(tài),也是詩人的重要特質。正常的人面對大千世界時都會動情,也都會想象,但詩人面對人、事、物、景時往往較常人的動情點要多,動情度要高,他的想象力也較常人要強、要奇。文學評論家成仿吾曾說:“一個文學家,愛慕之情要比別人強,憎惡之心也要比別人大?!盵14]文學理論家余飄也說過:“從一定的意義上說,形象思維和文學創(chuàng)作的才能,就是想象的才能?!盵10]87郭沫若在《科學的春天》里也說:“科學工作者同志們,請你們不要把幻想讓詩人獨占了?!盵15]
動情和想象作為詩人重要的兩種心理品質,在詩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發(fā)生是有先后之別的。一般來說,詩人動情在先,想象在后。在現(xiàn)實世界中,詩人一旦被審美客體打動,就會產生創(chuàng)作的沖動,這種現(xiàn)象就是動情;當詩人動情之后進入了創(chuàng)作狀態(tài),他就會運用想象這一心理活動,把一縷縷美妙的情思物化成一行行生動的詩句。例如,郭沫若在日本福岡圖書館讀書時突然被外界事物所觸動,心靈的大海掀起了陣陣波濤,他再也按捺不住情感潮水的沖擊,于是就產生了寫作的沖動,他想要歌頌地球、贊美地球!這正是動情在先。在情感的驅使下,詩人張開了想象的翅膀,把地球想象成我們人類慈祥的母親,把“雷霆”想象成地球母親“呼吸的聲威”,把“雪雨”想象成地球母親“血液的飛騰”[14],這正是詩人動情之后運用想象結出的碩果。
動情和想象是支撐詩之大廈的兩根巨柱,也是詩人的兩種重要心理特質。要想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詩人,創(chuàng)作出動人的詩篇,動情和想象是不可缺少的。
參考文獻 :
[1] ??郭紹虞.中國歷代文論選[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2] ?羅丹.羅丹藝術論[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87:4.
[3] ?呂進.給新詩愛好者[M].重慶:重慶出版社,1984.
[4] ?郭沫若.郭沫若文集:第11卷[C].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58:143-144.
[5] ?郭沫若.郭沫若詩選[C].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2001:70-72.
[6] ?杜勃羅留波夫.杜勃羅留波夫選集:第1卷[C].辛未艾,譯.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6:273.
[7] ?名作欣賞編輯部.中國現(xiàn)代詩歌名作賞析[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5.
[8] ?詩刊社.1983年詩選[C].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5:102.
[9] ?黑格爾.美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2:47.
[10]? 余飄:文學理論講座[M].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2:85.
[11]? 朱自清.新詩雜話[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7.
[12]? 奚密.詩生活[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14.
[13]? 西川.海子詩全集[C].北京:作家出版社,2009:3.
[14]? 趙家璧.中國新文學大系:第2集[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0:175.
[15]?? 郭沫若.科學的春天[N].人民日報,1978-04- 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