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陽
(江蘇省南京東山外國語學校,江蘇 南京)
眾所周知,思維導圖是初中數學的核心思想之一,而該思維的主要作用便是將學生的形象與邏輯思維結合到一起,以促使學生的左右大腦同時運作,繼而可促使學生將自身的思考痕跡以圖畫的方式形成發(fā)散性的結構,并最終組成一個能被大腦瞬間記憶且能促進其思維發(fā)散性發(fā)展的自然表達過程。對于初中數學教學而言,若能靈活運用思維導圖,則不僅有助于促進設計者更加準確地把握教學內容,且能讓教學內容更具條理性。與此同時,將之運用至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則更有利于該教學圍繞特定的“主題”開展,如此不僅對探究式教學的開展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且能進一步提升教學的效率與效果。
基于傳統(tǒng)教育理念下的初中數學教學,教師對學生學習成效的考查往往是通過考試的方式來完成,而且在每一學期中、期末、乃至每月都將進行一次或多次的隨堂測驗。雖然,以考試來檢驗學生,的確能起到一定的效果,但鑒于這樣的評測方式具有明顯的線性特征,故當學生面臨高考測試時,若沒有一個完整的知識網絡結構,勢必將導致其對知識內容處于較為模糊的狀態(tài),而基于此狀態(tài),學生往往無法在高考時發(fā)揮常態(tài)。對此,若教師能積極將思維導圖的方式引進課堂教學,則能對初中數學的各個知識點予以有效梳理。
如針對高考試卷中最為常見的函數綜合問題。針對此類題型,許多學生便會因思路不夠清晰而導致與之相鏈接的知識點出現斷層,如此既無法確保解題的正確性,且將浪費大量的時間。對此,若針對導數例題的教學,教師可在課堂教學之際便引進思維導圖的方式,并將對曲線切線、函數單調性以及函數極值等內容以圖示的方式表達出來,則勢必有助于深化學生對該部分知識點的記憶。與此同時,基于不同學生對數學的認知程度亦不盡相同,故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若教師能可以思維導圖的方式將數學內容的相關知識點展現給學生,則能幫助學生快速回顧此前的舊知識,并在腦海中形成對該知識的系統(tǒng)化結構,如此一來,當學生再度面對此類題型時,腦海中自然而然地便想到了解題的具體方法。最后,教師還應積極鼓勵學生構建屬于自己的思維導圖,并于實際的學習過程中積極與同學交流,如此既能幫助其發(fā)現自身知識結構的不足,又能充分汲取別人身上的優(yōu)點,以此達到相互促進、共同進步的目標。
在初中數學的許多問題中,大多數題目都可通過多種思想來進行解題,這便是所謂的一題多解。但若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每道題均由教師來一一向學生展示解答過程,則勢必浪費大量的時間,且如今的教學體系設置也無法滿足此要求。對此,為切實解決此方面的矛盾,教師便可采取思維導圖的方式,并要求學生展開自主探究,如此一來,不僅有助于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且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能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
如針對幾何立體的相關問題解答,教師可在實際的講解過程中,首先向學生推薦眾多解法中的1至2種。隨后,基于此,教師可進一步要求學生思考,如是否有其他的解答方式,相較于教師所提出的解題思路,哪種解答方式更加方便、快捷等問題。如此一來,不僅將極大增強學生思維的發(fā)散性,且當學生通過自主分析找出每一種解題方式,并對解題過程予以對比后,學生的解題思路也將徹底打開,以致在今后再遇到類似題目時,腦海中自然而然地便形成了解題的思路,從而達到提升學生解題效率的目的。
當前越來越多的初中數學教師已然意識到,要想切實保證理想的教學效果與效率,針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是關鍵。對此,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教師應首先致力于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唯有讓學生對數學學習充滿興趣,才有助于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當然,在此過程中,考慮到數學是一門相對較為困難的學科,故在學生自學過程中,若能積極結合思維導圖的方式,則勢必能幫助學生解答在自學過程中所遇到的各類問題,進而可極大促進學生求知欲的發(fā)展。
如針對初中數學知識的教學,若教師采取思維導圖的方式,則可結合梯度化的標準來設計相關的教學過程。如此一來,不僅能讓每一名學生均對即將接觸的新知識有一個全面的認知與了解,且會饒有興致地關注接下來將要學習的內容。如當進行數列相關知識的復習時,學生便自然而然地想到與之相關的猜想數列、等差數列等內容。當然,在此過程中,教師也可組織學生以合作學習的方式來開展自主學習過程,如此一來,不僅能讓學生快速構建起清晰的知識結構,且在與人合作過程中,學生也能清楚了解到自身的薄弱點,從而可有針對性地予以補足,以此提升自身的學習成效。
總之,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而思維導圖正是沿用此思想,故作為初中數學教師,其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應務必重視對思維導圖教學方式的合理利用,以切實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繼而在逐步發(fā)展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能力的同時確保理想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