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俠
(長春市九臺區(qū)三臺中心學校,吉林 長春)
初中階段是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的重要時期,所以結合新課程改革要求,對初中生進行全新的教育,教師應當充分重視道德與法治教學,加強對學生道德品質與法律基礎的嚴格把關,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以及法律積淀。同時教師應當充分調動積極因素,對學生進行法治教育與道德教育,貫徹落實素質教育,滿足對于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具體要求,促進學生人文與道德素養(yǎng)綜合發(fā)展。
教師應當根據(jù)道德與法治教學特點,在教學設計時運用不同的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熱情,根據(jù)新課程標準要求以及教材內容,結合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改變傳統(tǒng)的單一式教學方式,尊重學生個體差異,開展因材施教,積極運用多媒體及其他教學輔助設備,通過設置懸念或者是組織競賽等多種方式,提高學生的課堂活動參與積極性,通過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使學生能夠由被動式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從而感受到道德與法治學習的樂趣。教師要做好課前備課工作,設計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激發(fā)并保護學生的探索欲望,使學生能夠對道德與法治課程感到新奇有趣,同時能夠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在課堂探討交流時,如果學生回答錯誤,教師也不要急于批評,應當鼓勵學生進行再次思考探究,循循善誘,使學生樹立學習自信心,主動與教師探討交流。教師加強道德與法治教學課程設置的吸引力,使學生能夠自主投入學習,自主運用課余時間展開小組探討等,通過小組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法律意識與道德意志品質,促使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使其也能夠運用法律知識保護自己。
新課程標準要求開展初中教學應當營造平等、和諧交流氛圍,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通過正確的引導與幫助,展開師生互動交流。在傳統(tǒng)教學過程中,教師占據(jù)主導地位,在課堂上具有一定的權威性,學生不敢發(fā)表自己的看法與建議。這種教學方式拉開了師生之間的交流距離,也難以確定良好的師生關系,學生只能夠被動學習。結合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應當明確學生的多元化學習需求,在生活與學習上進行多方鼓勵,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自信心,對于內向與心理自卑的學生能夠給予鼓勵和表揚,通過耐心的引導與講解,鼓勵學生自主探索。學生存在錯誤,教師也應當肯定學生好的地方,不要過于批評和教育,應當使學生感受到教師是真正關心、呵護自己,能夠對教師產生好感,從而增強學習興趣。
初中階段學生處于叛逆期,身心發(fā)展尚不完善,對于學習極容易產生厭學情緒,所以教師應當進行有效引導。通過平等和諧的交流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同時加強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有效運用,使學生能夠充分了解到教師教學的艱辛,以及道德與法治課程學習的重要性,從而自主學習,縮短師生情感交流距離。在初中階段,學生不僅要接觸政治教師,也會接觸其他學科的教師,所以加強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融合能夠改善學生與其他學科教師的關系,也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營造輕松愉悅的師生交流氛圍。
開展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教師應當加強理論知識與生活實際的聯(lián)系。由于道德與法治課程具有較強的實踐性,所以教師應當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感知并融入社會,引導其運用所學到的道德與法治知識,感受社會法律規(guī)范的具體力量,并能夠形成理性認知,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使課堂回歸本真,應當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使學生能夠正確認知道德與法治課程的重要性,能夠認真觀察身邊的人與事,運用所學到的知識感染并影響其他的人。加強道德與法治課程與生活實際的聯(lián)系,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與生活過程中的觀察與思考能力,能夠將抽象的知識轉化為自己已有的經(jīng)驗,通過正確的引導,學生能夠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性活動,養(yǎng)成勤于動手、主動參與的良好習慣,提高學科核心素養(yǎng)。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節(jié)假日或者是周末,參與社會實踐性活動或者觀看道德與法治節(jié)目,這樣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法律意識,也能夠使學生運用知識觀察生活中的事物與現(xiàn)象,加強對知識的理解與吸收。
綜上所述,我們能夠看出,在新課程標準下,開展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教師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能夠改變傳統(tǒng)單一式的教學方式,使學生能夠進行自主學習。通過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加強與生活實際的聯(lián)系,使學生能夠積極踴躍地參與社會活動,增強對道德與法治的認知,從而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與道德品質,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