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心小站的朋友:
您好!
我是一名工作十多年的幼兒教師。去年臨近幼兒畢業(yè)時,班上發(fā)生的一件事讓我深感郁悶,甚至動搖了堅守幼教崗位的決心。事情經(jīng)過大致是這樣的:經(jīng)班委會成員發(fā)動和策劃,決定請專業(yè)的公司來園拍攝微電影,并給每人贈送一本相冊。后期卻由于相冊選擇引起眾多家長與一位家長(以下簡稱“悠悠媽”)的意見不統(tǒng)一而產(chǎn)生不愉快。當時,悠悠媽受班委會負責人委托,與另兩位家長多次到公司溝通,最終選出相冊版本A和B。絕大部分家長都選擇A,只有悠悠媽堅持選擇B,導致她認為大家故意與她作對,心里很不痛快,沖動之際便在微信群展開“口舌之戰(zhàn)”……
由于當時我們帶班未能及時介入,悠悠媽便懷疑家長是受老師指使,更暗地指責我們不聞不問,還跑到園長室“告狀”,質(zhì)疑我這個班主任平時和她交流不多,對孩子關心不夠等。園長了解情況后,希望我們認真反思自身不足,理解家長心情,配合事件處理。盡管內(nèi)心很是抗拒,但為了不讓園長為難,最終還是當面說明了情況,對造成家長的誤解表達了歉意。即便這樣,悠悠媽還認為我誠意不夠,真是有些想不通,家長怎么能這樣?誰又來理解我們?我到底該怎么做?
郁悶的丹丹
丹丹:你好!
看到你的來信,我非常理解你的處境和心情,眼前仿佛浮現(xiàn)出一張委屈而又無奈的臉龐。原本是一件很有意義又承載美好的事情,卻因班級微信群的“口舌之戰(zhàn)”鬧得很不愉快,的確有些遺憾。無論是老師還是家委會成員,相信他們的出發(fā)點是好的,都想為班級做點事。但好心未必能辦成好事,遇到問題一味地糾結(jié)郁悶顯然無濟于事,唯有學會調(diào)整心態(tài)、借力處理和借情化解才是最好的辦法。你說呢?
作為一位工作多年的老師,你一定接觸過形形色色的家長。每位家長都有自己的思想和為人處世的方式,我們雖不能左右家長,但可以調(diào)整自己的心態(tài)。只要調(diào)整好心態(tài),就能積極地面對工作中的小插曲。
應該說,相冊選擇是家長的權利和自由,悠悠媽無權要求別人和自己的選擇一樣。悠悠媽是你們班上的家長,你對她的了解肯定超過我的認知,微信群里的“口舌之戰(zhàn)”足以看出她的偏激和沖動。倘若我們不注意處理問題的方式,會有可能造成矛盾惡化和事態(tài)擴大,到時后悔也來不及。所以,遇到這樣的家長,即便我們有理有據(jù),也沒有必要非去爭個高低,因為情緒激動或委屈之時家長任何道理都聽不進去。再說,“得饒人處且饒人”,學會退一步,不是我們理虧,而是能放下姿態(tài)去感化家長,讓她感受到老師的“包容”和“大度”。為人寬容,才能尊重彼此,求同存異。建議你從關心家長的角度出發(fā),積極妥善地處理問題,既是智慧應對家長工作的策略,也是對“無理取鬧”家長最大的寬恕,不是嗎?
其實,有些事情的發(fā)生未必是件壞事,它能讓我們重新審視和發(fā)現(xiàn)工作中的問題,及時改進工作方式,將壞事變成好事。但在處理問題的過程中千萬不能簡單地應對和敷衍了事,而要學會借助外力加以化解,力求得心應手地解決問題。建議從以下幾方面努力。
1.借助園長力量主動溝通,消除誤解。現(xiàn)在很多家長遇到問題喜歡找園長反映,這也在情理之中。作為老師,要有這樣的胸襟理解家長,更要相信園長會妥善處理。要知道,智慧型園長會認真傾聽家長的想法,也會主動找老師了解情況,不會只聽一面之詞,簡單處理家長“告狀”問題。所以,你不必過于擔心,相反以后遇到事情要主動尋求園長的支持和幫助,而不應有排斥心理和埋怨情緒。特別是當家園雙方當面溝通時,你更應有主人翁的意識和姿態(tài),不過多解釋,不推卸責任,誠懇表達到位,消除家長對你的誤解。
2.借助通訊工具進行交流,避免尷尬。我知道,你們辛辛苦苦配合微電影拍攝,到頭來卻引發(fā)一場是非和矛盾,無論是誰遇到這種事都會感到郁悶,甚至會產(chǎn)生抗拒感。特別是悠悠媽不就事論事,還質(zhì)疑你們過去的付出,著實令人失望,所以見面交流難免會有些尷尬。建議你們以后可以運用短信、微信或QQ等形式進行交流,以避免進行面談的尷尬。但措辭要言簡意賅,態(tài)度要真誠明朗,相信家長看到如此的文字表達也易于接受。這是一種輔助的方式,你不妨試一下。
3.借助熟悉的家長進行側(cè)面溝通,緩解矛盾。班級是一個溫馨和諧的集體,家長之間偶爾出現(xiàn)爭執(zhí)是正常的。在悠悠媽情緒激動之際,可能不容易聽得進別人的勸告。建議可以通過側(cè)面請與她關系比較熟悉的家長出面協(xié)調(diào),請他站在家長的角度轉(zhuǎn)達園里對她的理解和關心,并告知家長們都認可她的付出,期待她也理解老師的不易。這樣可以達到家長教育家長的目的。但前提是要照顧悠悠媽愛面子的心理,實行一對一的溝通,不宜在更大范圍內(nèi)擴大影響。
作為管理者,我非常理解幼師工作的特殊性和復雜性。不僅要面對年幼無知、自我保護意識弱的幼兒,還要面對有思想、有個性且善于維權的“80后”家長。倘若哪方面做得不到位,都會在不經(jīng)意間引起軒然大波。但家長畢竟是我們的服務對象,只有學會換位思考,借情化解,才能得力從容地應對,更加完善地解決問題。“四個一”策略,或許會對你有所啟發(fā)。
1.給家長一點理解。你在來信中提到,悠悠媽是位全職太太,育有兩個孩子。這樣的家長由于多年脫離社會,個性上難免會存在偏激現(xiàn)象,甚至難以溝通。作為老師,我們應給予家長多一點理解,平日多與她交流,理解她的不易,建立一定的情感基礎。面對家長的群體攻擊,悠悠媽處于弱勢地位,難免會出現(xiàn)過激反應,這一點也要理解。有了這份理解,你就會主動關心,積極出面做好其他家長的工作;有了這份理解,你就不會糾結(jié)于家長的“無理取鬧”,家園之間才會再現(xiàn)原先的和諧與美好。
2.給家長一絲寬容。我們每天都要與家長打交道,教師不僅要以較高的專業(yè)素養(yǎng)服人,良好的個性魅力也是樹立教師形象的最好標桿。面對悠悠媽的責難,你的態(tài)度很關鍵。是與悠悠媽爭個高低,還是“宰相肚里能撐船”?很顯然,你的一言一行都是其他家長的風向標。你言談中流露的是對她付出的認可和包容,那家長們就不會過多計較她的不是。你這么做不僅不會失去什么,相反展現(xiàn)了你的寬容大度和處理問題的智慧,無形中提升了你在家長心目中的地位和威信。
3.給家長一些幫助。新時期,我們的教育責任不僅要促進幼兒的進步和發(fā)展,更要注重引領家長的成長。對于班級群出現(xiàn)的“口舌之戰(zhàn)”你們要多反思,如何杜絕此類不和諧事件的再度發(fā)生。平時要加強關注和適當干涉,確保班級群積極傳遞正能量。千萬不要以為家長間的矛盾與老師無關,再說你們也在群里,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過失。給家長一些幫助,可以是精神上的理解,也可以是行動上的支持。既然矛盾出現(xiàn)在群里,你可以在群里說明情況,希望家長們互相理解,不再糾結(jié)于已發(fā)生之事。相信悠悠媽在看到你們的真誠后也會為自己的魯莽和沖動愧疚。
4.給家長一份承諾。矛盾發(fā)生后,家長或多或少會存在戒備心理,尤其像悠悠媽這種性格的家長更會如此,相信你能理解這一點。為此,必要時你們可向家長當面承諾,不會因為小插曲的發(fā)生影響對孩子的態(tài)度和教育,請家長不必有所顧慮。同時用自身的實際行動兌現(xiàn)你們的承諾,不再提及過去發(fā)生的不愉快的事。相信這樣的一份承諾會讓家長欣慰和感動,家園雙方也會繼續(xù)愉快地合作,形成更大的教育合力。
丹丹,說了這么多,不知你能否理解我的良苦用心。有一點必須明確,遇事不怕事,積極應對才是一種責任和擔當。最后再勸你一句,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經(jīng)歷就是財富,磨練收獲成長。矛盾是成長的催化劑,從某種程度上說,我們應感謝家長,是她讓你學會了如何面對新時期家長間的新矛盾,如何面對家長的誤解和質(zhì)疑。更讓我們明白一個道理:育人先育己,做事先做人。任何情況下學會退一步,與人為善,寬容以待,不僅能享受風平浪靜和海闊天空的美好,更會迎來風雨過后灑滿陽光的燦爛和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