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東莞市長安鎮(zhèn)第二小學(523000) 吳小玲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平常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大都是圍繞著一篇文章引領學生逐句解讀,而不注重文本內容之間的橫向、縱向延伸,致使學生的閱讀理解比較片面。怎樣才能真正提升學生的閱讀品質,使學生的閱讀真正走向深入呢?根據(jù)文本內容的特點,引領學生進行比較閱讀就是一個不錯的方法。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各種體裁的文章都有,記敘的、議論的、抒情的,等等。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領學生就題材相同的文章進行比較閱讀。這樣教學,可以使學生對各種題材文章的共性與個性有一個綜合的了解與認識,進而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
如人教版語文第七冊第五單元包含了《長城》《頤和園》《秦兵馬俑》這幾篇課文,都屬于寫景文范疇,都是對我國風景名勝古跡的描寫。閱讀教學中,在學完課文以后,教師就可以引領學生展開比較閱讀,讓他們思考,同樣題材的文章在表達方式、創(chuàng)作風格上有什么區(qū)別。經過比較閱讀,學生就會發(fā)現(xiàn),《頤和園》這篇課文與其他兩篇課文相比較,語言優(yōu)美,并且抓住了景物的特點,使人讀了以后自然地陶醉在那美好的氛圍之中;而《長城》這篇課文則是從“遠看長城、近看長城、長城聯(lián)想、贊美長城”四個方面展開,讀后給人一種大氣恢宏的感覺……這樣進行比較閱讀,學生對寫景類文章的特點就會感受深刻。
在上述教學案例中,根據(jù)單元課文的特點,我采取了比較閱讀的教學方法。通過比較閱讀,學生明白了即使是同樣的寫景文,由于在表達方法、修辭手法等方面的運用不同,其表達效果也會不一樣,從而深化了學生的學習效果。
在語文教材中,即使是同樣一篇課文,它的開頭與結尾以及各部分的情感等也是有著很大區(qū)別的。要想使學生對文本內容有更加全面、深入、細致的了解,教師就應引領學生從文本內部去展開比較閱讀,使學生對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得更加深刻。
如人教版語文第十一冊《少年閏土》一課,是我國著名作家魯迅所寫。在閱讀教學中,我讓學生品讀課文開頭的環(huán)境描寫,并體會這樣描寫的好處。經過品讀,一個機智、勇敢、活潑的少年形象就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學生對閏土的形象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在此基礎上,我又讓學生把課文第三段與最后一段結合起來進行比較閱讀。學生從第三段的描寫中讀出了作者對閏土即將到來時的期待與興奮,感受到了最后一段中作者對閏土的離開有點不舍的心情。經過比較閱讀,閏土到來前的興奮與閏土離開以后的難受心情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從而使學生對作者童年時對伙伴的留戀以及對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印象深刻,學習效果顯著。
在上述教學案例中,針對魯迅這個大文豪的經典之作,教師只有引領學生深入挖掘,才能使他們真正體會到文本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因此,我采取了引領學生就文章內部語言展開比較閱讀的教學方法。如此教學,使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感悟真正走向了深入。
在語文教學中,留心的學生就會發(fā)現(xiàn),不同作家,即使是寫同樣題材的文章,他們的創(chuàng)作風格與表達特色也會有很大的區(qū)別。在課堂教學的時候,教師要善于引領學生就不同作家的作品風格進行比較,以使學生不再囿于固定的閱讀思維模式,從而提升閱讀品質。
如人教版語文第七冊第四單元的課文都是以動物為對象進行描寫的。其中,《白鵝》這篇課文是著名作家豐子愷所作,而《白公鵝》這篇課文則是俄國作家葉諾索夫所作。同樣的描寫對象,同樣的題材,不同的作家,其創(chuàng)作風格自然也不一樣。在課堂教學的時候,教師要善于引領學生對這兩篇課文進行比較閱讀,讓學生說說它們之間有什么區(qū)別。通過比較閱讀,學生發(fā)現(xiàn),在豐子愷的筆下,白鵝儼然是一位高傲而固執(zhí)、忠實又可愛的朋友,文章語言幽默風趣,運用了對比的手法,看似貶,實則褒,表達了作者對鵝的喜愛之情。而《白公鵝》一文則是通過鵝的姿態(tài)、叫聲、步態(tài)、吃相、玩相等表達了作者對鵝的喜愛之情。
在上述教學案例中,根據(jù)課文的特點,我從不同作家對于同樣的描寫對象的不同表達方式上引領學生展開比較閱讀。這樣教學,有效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興趣,豐富了學生的認知,提升了學生的閱讀能力。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由于很多文章的特點都是處于內隱狀態(tài)的,只有深入挖掘才能發(fā)現(xiàn)其本質特征。因此,作為一名教師,不妨妙用比較閱讀的方法,以使學生對不同體裁、不同文章的理解感悟更加深刻,從而真正提升學生的閱讀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