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阿城區(qū)小嶺鎮(zhèn)中心小學 黑龍江哈爾濱 150323)
從教以來,我一直從事小學的語文、數(shù)學雙科的教學工作。尤其特別鐘愛語文教學。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其主要指的是行之有效的課堂教學方法。它體現(xiàn)在各種語文課的教學之中,如寫字教學,讀寫能力的培養(yǎng),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習作能力的培養(yǎng)等等。無論什么課型,都要把研究教學方法放在首位,方法得當,教學效果才能突出。下面我著重從低年級的讀寫能力培養(yǎng)方面來談談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識字與寫字,是語文教學的基礎階段。而漢字具有既多又復雜的特點,這就決定了學生在學習漢字時會遇到諸多困難。因而要求教師在一年級學生剛認識漢字伊始就要培養(yǎng)他們養(yǎng)成好的習慣。想方設法指導學生多識字,如建議他們多讀帶拼音的兒童讀物,告訴家長抓住身邊每一個識字的機會指導孩子認字,如看電視時,路邊的廣告牌等等,不放過每一個識字的機會,增加識字量。多識字的目的達到了,還要指導學生從開始寫字時就要有一個良好的開端,培養(yǎng)一個好的寫字習慣。要知道無論做什么事,習慣養(yǎng)成很重要,一旦養(yǎng)成習慣就很難更改。因此,寫字教學的首要任務是指導學生必須端正寫字姿勢,其次才能進行具體的書寫指導。對一年級學生一筆一畫地耐心講解、示范,講清楚筆順、間架結構等,以免學生養(yǎng)成寫字不規(guī)范的壞習慣。強調學生把字寫正確,寫規(guī)范。首先,教師一定要寫規(guī)范字,同時提醒學生寫字時專心致志,手腦并用。這樣經(jīng)過不斷的訓練,學生的良好書寫習慣便養(yǎng)成了,孩子們也懂得了做事情要認真細致。同時也為積累詞語做了鋪墊。
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的識字量逐漸增多,他們就能夠認讀大量的詞句。因此,在教學中應注重讓學生學會積累豐富的詞句,教給他們積累的方法,指導他們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在生活實際中理解詞語,這樣學生不僅學會了理解詞語還會運用詞語。例如:在教學《小池塘》一課時,我是這樣做的,因為本課是一首兒歌,課文采用擬人寫法。我先讓學生找出生活中這些事物或動作體現(xiàn)在哪些地方,在課文中出現(xiàn)又指什么,經(jīng)過點撥,學生恍然大悟。教師還可結合圖畫、動作、手勢等來引導學生加深理解。學生才能感受到文中的春天之美。
為了加深學生對詞語的理解,讓他們認識更多的語言文字,要進行強化語句的訓練,讓他們了解句子的規(guī)律,熟悉各種句式,進而仿說各種句式,為寫話打下基礎。這方面的訓練應從造句開始練,造句的方式多樣,1、詞語相連組成句。設計幾個相關聯(lián)的詞語,讓學生連成一句好話,如把“我、媽媽、公園、和、去、星期天的早晨、散步”這組詞語連城一句話。根據(jù)低年級的學生特點在進行句子訓練時,一定要注意培養(yǎng)孩子說話的準確性,以及理解句子的能力。2、用給定詞語造句。首先讓學生結合課文理解詞語,然后再造句,要采用多種形式,強化語句訓練,學生才會學得愉快,學得扎實,收到理想的效果。
學生的詞語在不斷地積累,開闊了視野,又為閱讀奠定了基礎。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詮釋了多讀是多么重要。閱讀的首要任務是要教給學生朗讀技巧與閱讀方法。只要多讀,就會朗朗上口,過目不忘。因此,課堂上要為學生搭建朗讀平臺,創(chuàng)設朗讀的情境。朗讀時教師一定要有聲情并茂的范讀,才能激發(fā)的興趣,讓他們情不自禁地想讀,想模仿老師,表現(xiàn)自己。然后抓住朗讀中的重點和難點,理解課文大意。在此基礎上,抓住時機,趁熱打鐵,鼓勵學生大膽去讀,繪聲繪色地讀,反復地讀,讀出韻味,體會意境。這樣積累好詞佳句的好習慣也隨之水到渠成。再進行適時的指導學生根據(jù)不同的標點符號進行停頓,便掌握了朗讀技巧。朗讀訓練不僅提高了學生的朗讀水平,也培養(yǎng)了閱讀能力。另外學生也掌握了正確地運用標點符號的知識,為習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學生掌握了朗讀與閱讀技巧,開闊了視野,擴大了知識面,下一步就要著重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即進行說話訓練,采用的方法主要有復述課文或者課文的片段;講童話、講故事以及表演童話等等。教師要抓住一切機會,適時為學生提供鍛煉的機會,指導學生在說話中,把書本中的好詞佳句運用其中,并提醒他們表達要連貫。教師也可利用校本課、綜合實踐課或課前,適時給他們提供表達的機會,讓學生自由說一段話,內容不限,想說什么就說什么,盡情表達。久而久之,便提高了低年級學生口語表達能力。
以上幾方面,都為訓練學生的寫話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學語文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在掌握了聽、說、讀技巧的基礎上能寫出佳作。
但低年級的寫話不能急于求成,要循序漸進。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寫”的興趣。首先可以教孩子寫簡單的讀書筆記。讓他們準備積累本,并為積累本起自己喜歡的名字,如:詞語園地、寶貝樂園等,激發(fā)起興趣后,再引導他們把學到的好詞佳句或兒歌抄寫在上面,可以配上自己喜歡的圖案。盡管低年級學生繪畫能力較差,但自己喜歡,因此樂此不疲,主動進行積累,有時還和同學比賽看誰積累得多。由此積累、練筆的好習慣便養(yǎng)成了。
其次,可以指導學生寫簡單的日記,以激發(fā)寫的興趣。因為是低年級,要求不用太高,日記的內容可以寫一句話或者幾句話。如:“今天,爸爸和媽媽帶我去爬山,我可開心了!”……引導學生想寫什么就寫什么,內容不限。然后,老師給他們提供展示的機會,及時表揚,學生就會感到日記很有趣,它就像一位好朋友,可以進行輕松而快樂的交流,還可以傾訴煩惱,還能使自己的寫作能力不斷提高。何樂而不為呢?于是,學生愈加愛寫,寫日記已成為習慣,即使老師不布置,他們也會每天寫。長此以往,學生就可以通順的表達自己的想法,以后學生寫作文便不再是什么難事,可謂是順理成章了。
然而,培養(yǎng)低年級的讀寫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須經(jīng)過不斷地探索,不斷地經(jīng)歷失敗與成功,才能收獲喜人的碩果。
綜上所述,低年級讀寫能力的培養(yǎng)的方法,是語文課堂教學的一個縮影,充分體現(xiàn)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無論是閱讀訓練還是讀寫訓練,只要方法得當,符合學生的特點,就能激活學生思維,進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稱之為有效教學。否則你的教學就是失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