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qū)楓香鎮(zhèn)茍壩小學 貴州遵義 563112)
隨著教育改革深入發(fā)展,在小學教育中越來越重視學生的心理發(fā)展。根據相關調查,在小學教學的過程中,學生普遍不愿意學習數學,主要因為在數學計算的過程中學生的自信受到嚴重的打擊,從而導致學生的厭學心理。教師針對這樣的問題,采取合適的教學方式激勵學生主動的進行數學學習成為了目前數學教育的主要問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入賞識教育能夠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增加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從而提高數學的教育質量。[1]
賞識教育主要是在教學的過程中發(fā)現學生的優(yōu)點,并對學生的優(yōu)點進行鼓勵與贊揚,從正面肯定學生的行為,增加學生的自信心,保障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處于最優(yōu)狀態(tài)。賞識教育的實質其實是一種心理激勵作用,通過對學生的鼓勵,滿足學生的自尊心與自信心,增加學生學習的積極性。[2]
在小學教育中,數學教育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日后的發(fā)展有著積極的作用。但因為數學較強的抽象性與邏輯性,導致了學生在進行數學學習的過程中不理解數學概念,產生厭學的心理。遇到難題解答不出來,嚴重的打擊了學生的自己心,導致學生產生自我誤解,認為自己較笨學不好數學,學習狀態(tài)不佳。在數學教育中引入賞識教育,在學生解題過程中肯定學生的解題思維,在教學過程中要發(fā)現學生身上的優(yōu)點,對學生進行言語鼓勵或者是眼神鼓勵,增加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自信心。在數學中引入賞識教育有利于學生學習獨立性與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對學生進行心理暗示,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的行為。[3]
在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中引入賞識教育,要注重賞識教育的針對性,不同問題不同處理。針對不同的學生,使用不同的教育方式。例如,在進行數學習題解答時,理解能力較快的學生解決問題較快,基礎相對較差的學生解題速度較慢,這時候不能只對解題速度較快的學生進行表揚,這樣嚴重的打擊了部分學生的自尊心。理解能力較差的同學,每一次提高自身的解題速度時,都是對自身能力的突破,教師應該從這方面進行考慮,對學生進行表揚。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發(fā)現學生自身存在的優(yōu)點,進行心理輔導工作。如差生解題速度較慢,但還在一直解題時,教師應該發(fā)現學生身上鍥而不舍的精神,在這時教師可以適當的進行鼓勵學生這方面的優(yōu)點,并且對學生遇到的問題進行指導。學生在作業(yè)中遇到難題時,就不會輕易放棄,熟能生巧,這部分學生也能夠提高數學學習的興趣。[4]
在小學數學教育中引入賞識教育雖然能夠增加學生的自信心,但是要注重分寸,過度的言語鼓勵可能導致學生出現自負心理。部分成績較強的同學解題較快,教師對其過度的鼓勵,學生可能會出現高估自身能力的問題,在解題的過程中表現的較為浮躁,甚至出現眼高手低的問題。所以,要在賞識教育中適當的引入批評教育,在學生犯錯時首先要明確學生犯錯的原因,然后分析學生犯錯時的心理狀態(tài),在教育的過程中要注重引導學生主動的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主動的承認錯誤。在學生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時,教師要對其進行表揚,因為學生能夠主動的意識到自己的錯誤,這值得鼓勵。既能夠保留學生的自尊心又能夠讓學生明白犯錯的原因。
在數學課堂中教師的言語鼓勵能夠滿足學生的自尊心,在一定程度上還能夠促進其他同學的學習積極性。例如,在課堂提問時,如果學生回答問題的質量較高,教師要充分的給予表揚。如果學生回答的問題與教師設定的答案存在偏差時,教師要在學生的答案中尋找問題的新穎度,并詢問學生的解題思路,肯定學生的答案后,提出學生答案中的閃光點后,為學生講解正確的解題方式。
在數學課堂中引入物質鼓勵的方式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的競爭心理。例如,在進行多邊形的教學中,首先對學生進行分組,根據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設定學生預習的內容。其次,在課堂中提問課前的預習作業(yè),如多邊形的概念是什么?生活中的三角形有哪些等問題。然后,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問題的回答,哪一個小組成員回答對一個問題,教師獎勵糖果。最后,結束后哪一個小組內部得到的糖果較多,給小組內部的成員頒發(fā)筆記本、鋼筆、書籍等獎品,使用物質的方式引導學生主動的學習,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滿足感。在此過程中要注意,教師要設定合理的獎勵方式,保障每個小組都有得到獎品的機會。[5]
綜上所述,隨著教育改革不斷深入發(fā)展,對數學課堂的教學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學生因為數學較強的抽象性與邏輯性,在數學解題過程中解題遇到困難,受到打擊,從而對數學產生的厭煩的心理。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引入賞識教育的方式,通過合理的鼓勵方式提高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從而提高小學數學的教育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