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白城市通榆縣第一中學校 吉林白城 137200)
地理教學中實踐能力較為重要,通常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課堂師生互動等方式,啟發(fā)學生聯(lián)系已掌握的知識點與相關知識解決地理問題,達成培養(yǎng)學生橫向思維及實踐能力的目的。[1]
如,學習《水資源的合理利用》一課時,可以利用課上數分鐘的時間,通過多媒體展現(xiàn)一些缺水與保護的小視頻、圖片資料,讓學生提高水資源合理利用的意識。接著,教師可以結合生活實際提出問題:“假設學校或家中停水一天,可以想象會出現(xiàn)什么事情?”接著繼續(xù)提問:“甘肅缺水地區(qū)田地皸裂,直接影響到農民生活,水資源對于這里的人們意味著什么呢?”。接著根據水資源及其分布、水資源與人類社會、合理利用水資源三方面展開教學。[2]
這三方面內容中水資源與人類社會是教學的重難點,教師選擇以兩者關系為切入點,深刻透徹的講解水資源與人類社會方面的內容,選擇合適的而教學方法,如微課、案例教學方法,結合實際教學案例進行分析,考慮學生的生活經驗,達成培養(yǎng)與提高學生地理實踐能力的目的。[3]
培養(yǎng)學生綜合思維能力響應新課程改革,滿足素質教育的目標,同時可以鍛煉學生對地理知識掌握、分析等,這也是地理教學的重點。高中地理教學中幫助學生樹立人地關系的學科思維,即人類活動與地理環(huán)境之間存在緊密聯(lián)系,兩者相互聯(lián)系不可分割。學生要正確認識這一點,習慣從人與地理關系的角度思考問題,熟練掌握地理知識。[4]
如,在學習地質災害內容時,教師可以收集相關新聞、信息,通過與地理相關的信息構建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為學生創(chuàng)設極具吸引力的課堂氛圍。再如,在講述地震、泥石流等知識時,教師可以以我國西南地區(qū)為研究背景,探討四川等地易受地質災害侵襲的原因。在結合實際進行地質災害的講解中,學生更容易記住地質災害產生的原因、影響和預防措施,有利于促進學生地理思維的培養(yǎng)。[5]
此外,地理教學中可以融入相關學科的知識,豐富教學內容。如,高中地理中很多知識點都與哲學存在關系,如地殼運動、大氣循環(huán)及水循環(huán)等,教師引導學生以運動觀點分析人類生存的世界。這一觀念符合哲學科學中“運動的概念”的知識點,即世間萬物都存在生老病死,這是一種必然情況。地理學科中分析沉積巖的形成原理,本質上就是巖漿巖風化、侵蝕、搬運及堆積形成。[6]
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的面對生活,處理好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高中地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一味的將學生封閉在教室內,局限于課本中,需要引導學生將生活與教材內容相結合,將課堂學習內容與社會實際相聯(lián)系,為學生創(chuàng)設出更具有生活化氣息的教學情境,幫助學生感知生活,充分聯(lián)系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和社會閱歷,更好的幫助學生理解和感知地理中所包含的知識與思想內容,明白生活中所蘊含的哲理和做人需要遵循的道理,利用地理學習幫助學生提升個人綜合素質。[7]
學生所有的知識與能力都是從生活和生活經驗中進行高度概括和抽象總結而得出的,要想讓學生對書本中的知識進行真正的感知與理解,并將其轉變?yōu)樽约核邆涞哪芰徒涷?,從而提高自身思想精神和地理素養(yǎng),來幫助學生武裝自己的頭腦,指導自己的生活和實踐,必須讓學生組向社會,多進行社會實踐,對知識和經驗進行遷移和還原。而且學習的最終目的是指導學生實踐,幫助學生更好的生活。
在生活化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根據實際情況,適當打破場所或者教材的限制,根據學生實際課堂反應對教材內容進行適當擴展??梢岳谜n間休息時間組織一些寓教于樂的趣味性教學活動,讓學生從游戲活動中增長知識,體會學習的樂趣。如此,即吸引學生學習興趣,增加學生學習動力和樂趣,又能幫助學生將課堂上學到的知識點逐漸向實際生活進行擴展、延伸,將枯燥的知識點變得鮮活、立體、生動起來,幫助學生對知識點做到進一步深入理解,全面提升自身地理綜合素養(yǎng)。合理利用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優(yōu)化課堂與教學內容。[8]
比如在學習高中人教版《人地關系思想的演變》一課的時候,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課件的微視頻進行課堂導入,在播放微視頻的時候向學生闡述人地沖突問題,激發(fā)學生對人地關系變化了解的興趣。 第二,打造網絡化地理學習平臺。 借助信息技術的發(fā)展需要打造高中地理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平臺,為高中地理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提供相應的設施設備支持。[9]
總之,地理教學中滲透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要聯(lián)系當前教學形勢,圍繞教學內容開展較多活動。但需要注意一個問題,地理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是一項長期、持續(xù)性的工作,需要師生共同努力,全面落實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