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雞市渭濱區(qū)航天小學 陜西寶雞 721006)
美國著名現代音樂家愛倫科普蘭說過,如果你要更好的理解音樂,再也沒有比聆聽更重要的了。音樂課堂只要學生學會聆聽,就能調整身心走進音樂,更好的感受音樂、表現音樂。一是靜心聆聽。音樂是心靈的語言。心靈語言只能用心去感受,靜穆中音樂就會融及靈魂。平時課堂教學中,第一遍聆聽音樂的時候,我要求學生閉上眼睛靜下心來用心聆聽,并充分發(fā)揮想象,逐漸感知作品的情感、情緒。二是帶著問題聽。學習一首新歌時,引導學生帶著問題有意識、有目的的聆聽,逐步幫助學生通過聽來了解歌曲要素,從而對歌曲有了進一步的感受和理解,能更好的表現音樂。三是引導重點聽。每一首樂曲都是由多種音樂要素組成的,但由于重點要素的不同而顯示的特點是不一樣的。加之學生對音樂感受能力較弱,因此教師要充分抓住重點要素引導學生傾聽音樂。比如學習歌曲《友誼的回聲》時,我指導學生重點聆聽“奧”前后四次的力度變化,感受力度記號f、pp在歌曲中強弱對比,學生很快就能掌握。四是分層比較聽。不同的音樂有不同的特點,即使同一首樂曲,不同的樂段也會在旋律、節(jié)奏和情緒等要素上有所不同。只有通過指導學生對音樂中不同要素進行有方向的引領、有比較地聽辯,才能讓學生“聽之有物”“耳聽腦想”,喚起他們對音樂美的感知。如欣賞鋼琴獨奏樂曲《花之歌》,我讓學生對比聆聽三段主題,通過對節(jié)奏的分析、旋律的模唱及肢體語言的感悟,體會三段主題表達賞花、花開、采花的不同意境。
歌唱教學最能培養(yǎng)少年兒童審美能力,盡可能讓演唱教學充滿趣味性、啟發(fā)性,孩子們就能唱出優(yōu)美的旋律、表現出飽滿的感情、領略到音樂的美感。一是創(chuàng)設情境。情感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根據歌曲內容預先準備故事、游戲、模擬生活場景、多媒體課件等,有意識把學生帶入情境、激發(fā)情感。如《小白船》一課,我讓學生在伴奏音樂中閉眼靜聽老師的故事:靜靜的夜晚,廣闊的天空中繁星點點,我坐著一艘小船在空中飄啊飄啊……突然,絲絲縷縷飄來了一陣桂花香,回頭看見月亮上面有一棵桂花樹,樹下有只小白兔在游玩。這樣學生很快就進入了歌曲的意境,激發(fā)了學習興趣。二是挖掘歌詞內涵。語言是歌唱的基礎與核心,多讀歌詞、揣摩歌詞就能深入體會歌曲的韻律、內涵以及情感。如舒伯特的《搖籃曲》,讓學生在伴奏音樂中分別用慷慨激昂、溫柔安靜的感情朗讀歌詞,再結合自己小時候媽媽哄睡覺的生活情境,體會歌曲表達的溫存、親切、安寧的氣氛,從而把歌曲蘊含的豐富情感和藝術美挖掘出來,激發(fā)他們唱出歌曲的情感。三是抓好唱歌常規(guī)。堅持注重基礎訓練,從一點一滴開始培養(yǎng)正確的歌唱姿勢和氣息,及時糾正學生的喉音、鼻音、嗲音、白聲等問題,幫助學生把歌詞唱得清清楚楚,避免唱唱跳跳、敲敲打打等華而不實的問題,堅決防止課堂處于自流狀態(tài)、學生喊唱走調等現象,讓學生在唱歌過程中潛移墨化的受到美的感染
創(chuàng)編教學是驗證音樂思維水平、發(fā)展音樂思維的重要手段。積極引導學生開展創(chuàng)編活動,讓學生在音樂課中盡情地“動”起來、“活”起來,創(chuàng)造出一個屬于自己的小天地!一是創(chuàng)編歌詞。音樂教材中有許多的歌曲都與學生的學習生活息息相關,有許多的生活經驗成了學生創(chuàng)編的題材,如《嘀哩嘀哩》一課中,提出問題:“同學們,你們還在哪里看到了春天的氣息?”孩子們在七嘴八舌中很快激發(fā)了大量的生活信息,然后把他們分成小組,各小組都編創(chuàng)出了自己的《嘀哩嘀哩》,在音樂伴奏聲中,驕傲的唱著自己創(chuàng)編的歌曲。二是創(chuàng)編舞蹈。既可以引導學生根據歌詞內容進行律動創(chuàng)編,淺顯的歌詞搭配簡單的手勢和動作(揮手、跑跳、旋轉、扭動、搖擺等),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都愿意參與,直接讓歌曲變成兒童自然的肢體語言;也可以根據歌曲的特點進行編創(chuàng),尤其是學習少數民族(傣族、新疆、蒙古等)歌曲時滲透教授該民族基本舞蹈動作,如學習《我是草原小牧民》時,我先后示范了硬腕、硬肩、跑馬步、搖籃步等幾個蒙古舞蹈動作后,再讓學生根據歌曲意境編創(chuàng)動作,既幫助孩子們用肢體語言表達了歌曲的情感,也提高了對音樂的理解和表現能力。
人文性是音樂課程的基本特征之一。音樂課要積極營造寬松、和諧、民主、平等的教學氛圍,并引導學生不斷發(fā)現自己,尋求一種“個體的真實性”,獲得健康的審美情趣。一是建立融洽真誠的師生關系。教學過程是師生情感交流的過程,教師要帶著微笑走向課堂,語言和藹有親和力;當學生唱錯音或答不出問題時,耐心指導并給予幫助鼓勵;用熱情關注的目光注視學生,以平等的身份對待學生關心他們,尤其是對調皮學生,有意拉他們一起開展活動,抓住閃光點及時表揚,建立良好的師生互動;二是運用多媒體營造美感氛圍。根據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一種特定的教學情境,使教學內容形象化、生動化。如《春雨蒙蒙下》一課,用多媒體播放春景的圖片,背景音樂插入《渴望春天》,通過聲像并茂的景象讓學生感受春天的氣息,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個充滿美感的課堂氛圍,使學生的眼、手、口、耳、腦等多種感官同時接受刺激,使學生充分享受到視覺美、聽覺美的熏陶,促進和改善理解能力。三是多方式開展評價激勵。音樂課堂是學生自我展示的最好舞臺,而評價就是引導學生不斷取得展示審美成長的重要手段。評價不僅應多采用積極、正面鼓勵的話語,而且要多層面多形式去發(fā)現學生的閃光之處,如教師點評、學生互評、自我點評、小組議評等,還可以把整個課堂設計成毛毛蟲蛻變的過程、模擬星光大道等時興節(jié)目,鼓勵學生上臺表演。通過這些活動使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進步,從扭扭捏捏不自信到大膽自如,不斷收獲學習的快樂和成功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