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琪
農村小學生由于信息閉塞,各種信息的傳播不夠廣泛,他們了解社會的方式除了看電視外就只有看書了,限于他們父母對于學生閱讀課外的認識不夠,只有極少部分的農村小學生才能擁有自己的課外書,看得少了,自然寫不出來。因為語文課程是實踐性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因而,應該讓學生多讀多寫,日積月累,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體會、把握運用語文的規(guī)律?!罢f”作文何嘗不是一種語文實踐活動。筆者認為,面對農村小學生的作文水平低下的現(xiàn)狀,通過不同形式的“說”能夠切實提高他們的作文水平。
一、將作文“說出來”
現(xiàn)在農村的小學生雖說已經接受了學前幼兒教育的洗禮,他們的各種行為應該與城市的一樣,但事實并非這樣。家長文化水平的限制,啟發(fā)孩子語言表現(xiàn)方式的缺失,以及寬松的語言交流環(huán)境的短缺,都在極大程度上限制了農村小學生敢說的天性。長此以往,絕大多數(shù)農村小學生膽小、怯懦,不善于也不敢于發(fā)表自己的觀點看法,在這種情況下將作文“說”出來顯得尤為重要。
二、怎樣說
我們知道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尤其是對于孩子而言。在最初的訓練中老師可以先做一段時間的示范,教孩子們“說”作文,之后將班級里面比較活躍的學生作為“重點”培養(yǎng)對象,先教他們去說,用這些“重點”培養(yǎng)對象去帶動其他學生,以點帶面,或許可以打開“不敢說”的局面。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也是“說”作文的主體,只有到了他們敢說的時候,老師才可以“放手”讓他們去說。
三、說什么
語文課程要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勵自主閱讀、自由表達,充分激發(fā)他們的問題意識和進取精神。農村小學生由于讀得少,見識的少,加之缺乏這方面的訓練,他們即使有了膽量,也是不得其法。我們可以教他們從題目、事件、素材和構思等方面說起。
1.“說”題目
我們知道作文的題目是非常重要的,它就是作文的眼睛,好的題目可以讓作文更加輕松,因為它將為我們指明寫作的方向。農村小學生面對一個作文主題想到的題目可能會非常幼稚、簡單,也可能會太大或太小,更有可能會太過抽象,以上題目遇到的問題就是不便于操作。有時老師布置寫一寫你親人(爺爺、奶奶、父親或母親)讓你記憶深刻的身體部位(頭發(fā)、手、后背或背影等),他們的作文題目可能直接會是頭發(fā)、手,背,這時你就要啟發(fā)他們,這個題目不明確,誰的頭發(fā)、手,背,學生可能就會反應過來,嗷!所指不明,不好下筆題目發(fā)生變化了,會出現(xiàn)爺爺(奶奶、父親或母親)的頭發(fā)、手,背等??墒穷}目仍然太大,老師可以接著啟發(fā),他們的頭發(fā)、手,背等都有哪些特點,或也可這樣啟發(fā),他們的頭發(fā)、手,背等和你們的相比有什么不同嗎?學生可能一下就明白了,題目應該是:爺爺(奶奶、父親或母親)的白頭發(fā)、滿是老繭的(粗糙的、扎人的、通紅的)手,佝僂的(寬厚的、暖和的)背,這樣的題目既明確,同時學生又抓住了重點,寫起來才會有話可寫。
2.“說”事件
也可以理解為說事情,這主要是指記事類作文。農村小學生雖然經歷的事情也多,但由于未能及時將所經之事梳理,難免在寫作文時記述過于簡單。老師布置寫一件自己最高興的事,學生苦于無法將事情交代清楚,三四十字草草了事。這時老師可以這樣讓他們來說:那天,爸爸給我買了一個文具盒,我高興極了。如果這是一篇作文,是不是太短了。學生的回答肯定是太短,那怎么辦呢?學生七嘴八舌說開了,當然不外乎給它加一些內容,爸爸為什么給你買文具盒?什么樣的文具盒?爸爸說了什么人話?當時都有誰?你說了什么話等等,如果將這些都加到作文當中,同學們的作文字數(shù)還會少嗎?你們難道還不會去寫一件事嗎?
3.“說”素材
農村小學生由于積累不夠,因此寫作文時無話可說,這就需要老師有意識地給他們一些素材,可以是文字、圖片或是一段視頻、音頻,啟發(fā)學生從文字里面看出了什么,談談你的感受;你給我們說這幅圖片的內容,先說人、動物,再說他們在干什么,可以想象一下天氣情況、哪個季節(jié);從音頻(視頻)聽(看)到了什么,你心里有什么感受,高興、激動、想哭等。這樣的素材訓練既積累了知識,訓練了能力,又能訓練孩子敏銳的視角,為以后寫作文打下基礎。
4.“說”構思
一篇成功的作文應該有章法,先寫什么后寫什么,前因后果都應該交代清楚。老師可以設計一些場景,或出示一些畫面讓學生將他們說出來,再循循善誘的告訴孩子先后順序,重點在哪里地可選擇一篇不太成功的作文讓學生找問題,說問題,修改的過程就是他們進步的過程。
語文學習應注重聽說讀寫的相互聯(lián)系,注重語文與生活的結合。因為“說”其實就是思維逐漸成熟的過程。我們也可以充分利用綜合性學習這一手段,它既符合語文教育的傳統(tǒng),又具有現(xiàn)代社會的學習特征,有利于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yǎng),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的精神。通過“說”作文這一手段能讓農村小學生插上寫作的翅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