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淑敏
(福建省漳州市詔安縣四都中學,福建 漳州)
生物學是高中理科中十分重要的一門學科,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是緊密聯(lián)系的,但是很多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因為教學方式不正確,導致很多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效率都很低。在素質(zhì)教育的環(huán)境下,想要提高生物學的教學質(zhì)量和效率,就需要對生物學的課堂教學進行適當?shù)膭?chuàng)新。生活化教學是現(xiàn)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比較有效的教學方式,將生物學的知識與學生的日常生活聯(lián)系起來,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夠提高教師的教學質(zhì)量和效率。
在生物學的教學中,初中時期的生物學研究的是比較淺顯和普遍的生物界的相關基礎知識,在高中時期,生物學的知識進一步得到了深化,與日常生活的聯(lián)系也更加密切,生物學的知識也更多的來源于生活,生活是生物學知識的源頭,所以在高中的生物學知識中,對于生命和人們的日常生活進行了更多的研究。相關生物學家在進行生物學知識的研究時,都是從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啟迪,因此在進行高中生物的教學時,也可以從生活中的現(xiàn)象和問題入手,向?qū)W生講述相關的生物學知識,這樣更有利于學生進行了解。
高中時期的生物學知識開始進一步加深,所以對于很多的學生來說,在學習時會更加枯燥,也更加難以理解,所以教師需要想辦法讓學生在更加放松和舒適的環(huán)境氛圍中進行學習。學生的學習效率是與學習環(huán)境有很大關系的,所以在進行生活化的教學時,需要先構建生活化的教學情境,為學生的學習營造一個生活化的氛圍,由此來刺激學生的學習主觀性和能動性。由于生物學的知識來源于生活,所以在進行高中生物教學時,也需要從生活的角度出發(fā),讓學生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問題,并進行相關的研究和實驗,將生活與學習緊密地聯(lián)系起來。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從學生熟悉的日常生活著手進行深入挖掘,讓學生發(fā)現(xiàn)其中包含的生物學知識。比如在進行質(zhì)壁分離實驗時,教師可以從日常生活中選擇實驗的材料,比如紫色的洋蔥、彩葉草的葉柄和爬山虎的葉柄等,將這些應用于實驗中,能夠取得良好的實驗效果,在實驗的過程中,也能夠激發(fā)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習興趣。
高中的生物學知識是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緊密聯(lián)系的,但是并不是說生物學知識就是對日常生活知識的直觀反映,所以在進行生物學教學時,教師也要適當?shù)貙虒W內(nèi)容進行挖掘,從比較嚴謹和抽象的生物學教材中,挖掘出生活化的內(nèi)容,讓學生更加容易接受和理解。比如在進行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學習時,教師可以從日常生活中著手,不要進行基因方面的講解,而是從生活現(xiàn)象中引導,可以問學生:“漂亮但頭腦簡單的女孩,和丑陋但頭腦聰明的男孩結婚后,可能會生出什么樣的小孩?”以這樣的問題進行引導,讓學生理解基因自由組合的知識。在學習糖類脂質(zhì)和蛋白質(zhì)方面的知識時,教師可以從膳食平衡方面入手,讓學生了解到不同的食物包含的不同有機質(zhì)及其作用。
生物學的知識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所以在進行高中的生物學教學活動中,可以從日常生活中出發(fā),從日常生活的經(jīng)驗中發(fā)現(xiàn)生物學的知識,并對其進行進一步的拓展,讓學生從生活中感受到更多的生物學知識,并且理解其在生活中的具體應用。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教師要營造出熟知的教學環(huán)境,引導學生開展生活化的教學活動,將生物學知識同生活的聯(lián)系作為活動的核心,對一些生活中的常見問題進行研究,促進學生對生物學知識的理解。
課外實踐活動是對課堂知識的進一步強化和實踐,所以在進行生物學的生活化教學時,可以強化生活化的課外實踐活動,學生在進行課堂知識的講解之后,可以讓學生在課余時間進行適當?shù)南嚓P課外實踐,將課堂上的知識應用于實踐中,讓學生更多地觀察生活、了解生活,在將生物學知識同生活聯(lián)系起來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大大提高對生物學知識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習的效率和質(zhì)量。
生物學知識是與人們的生活緊密聯(lián)系的,高中的生物學課程是學生學習的重要課程,所以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在生物學的課堂教學中,可以適當應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