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良順
(安徽省寧國市東津小學,安徽 寧國)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的評價在學生的發(fā)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也是我國教育改革的一種良性推進。評價能夠很好地反映學生的學習與能力,同時也是教育教學改革結果的展現(xiàn),教師可以從學生在實踐活動中表現(xiàn)出的行為能力對其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從中反思教學的不足之處,在堅持評價原則的基礎上不斷創(chuàng)新改善評價的方式,為提高學生的能力不斷努力。
綜合實踐活動是小學生成長與發(fā)展中非常重要的一門課程,也是小學生對外界事物、自然的認知能力的一種拓展與提高。小學生的心智還不夠成熟,對很多的事物都不能夠明辨是非,缺乏理智與情感的協(xié)調。所以綜合實踐活動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全面提高自己的身心素質。評價在檢測小學生在綜合實踐課程中收獲東西的多少和綜合實踐課程是否需要改進與完善中是非常重要的。
小學綜合實踐課程實施評價的目的首先是促進課程的不斷完善與改革。教師通過對學生實踐活動課程行為的客觀評價,能夠更加清楚課程設置中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從而能夠對課程的完善制訂具有針對性的調整方案,課程的好壞直接決定學生發(fā)展的好壞。其次是促進老師專業(yè)水平的提高。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評價者是教師,教師可以在評價中反思自己在教學中出現(xiàn)的問題與不足,進而調整努力發(fā)展的方向,從中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yè)水平、教學水平與指導水平。最后是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全面提高。綜合實踐課程實施的評價是學生對自己認識的一個過程,教師在評價的過程中要深入了解學生,關注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與價值觀、人生觀的樹立,采用不同的評價方式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長處與短板。
教師在對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的評價中要注重評價的原則,進而更好地對學生客觀評價。首先是過程性原則。教師在小學綜合活動課程實施的評價中不能只關注實踐活動的結果,而應注重學生在整個實踐活動中的表現(xiàn)。學生在經(jīng)歷參加實踐活動的過程中必然會對世界、自然、社會等有一定的認知,同時對自我有一定的了解,所以教師就要肯定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的價值,給予學生積極樂觀的評價。其次是反思性原則。評價可以反映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及課程設置的問題,所以教師在評價時要不斷地反思總結,這樣才能夠更好地促進教學與學生的發(fā)展。最后是主體性原則。學生是受教育的主體,同時也是教學評價的主體,所以在小學綜合實踐課程實施評價中要貫徹以學生為主體,進行自主評價,教師指導評價的方針,這樣才能讓學生正確認識自我,更好地成長。
評價方式對于小學綜合實踐課程實施的評價的好壞有著非常直接的影響。國家在不斷推動教育改革的同時也在不斷要求創(chuàng)新教育創(chuàng)新教學,并且不斷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師生平等。所以在小學綜合實踐課程實施的評價中,教師要采用更加創(chuàng)新的評價方式,并且要不斷讓學生參與自主評價。教師要根據(jù)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制定一系列客觀的評價方式,要從學生的情感與理智的發(fā)展對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進行評價。在評價時教師要嘗試創(chuàng)新的評價方式,比如先讓學生對自己進行評價,讓學生在自主評價中認識自己,然后再讓學生之間進行互評,讓學生更好地相互了解,最后教師再對學生進行總結性的評價,這樣依次的評價能夠讓學生更加深入地認識自己,進而更好地完善發(fā)展自我。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在評價中進行評價等級的創(chuàng)新,將原來的“優(yōu)良差”改成一些激勵性的等級評價,如:“你很棒,要保持!”或者“相信自己,加油、再接再厲!”等等,讓學生在評價中找到自我與自信?;蛘呤遣捎迷u價問卷的方式讓學生在量化的評價中發(fā)現(xiàn)自己存在的問題與不足,也讓教師更全面地了解學生在綜合實踐課程中學習能力與綜合素質的提高發(fā)展情況,進而更好地調整課程設置,促進學生更好地發(fā)展。
小學綜合實踐課程實施的評價對于教師和學生來說都很關鍵,在評價中教師要注重評價的目的、原則與方式,讓學生通過評價更好地認識自我、發(fā)展自我。在以后的綜合實踐課程實施的評價中還需要教師不斷探索研究,不斷地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