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榮
(安徽省滁州市蘇滁產業(yè)園第一小學,安徽 滁州)
傳統(tǒng)的古詩詞相對于學生來說,顯得干澀難懂,學生對于古詩詞的興趣程度顯得尤為低下。如何使得學生對古詩詞產生興趣是每位小學語文教師頭疼的事情。多媒體的出現(xiàn)很快給了教師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那么語文教師在古詩詞教學過程中,多媒體如何助力教師教學呢?
傳統(tǒng)的古詩詞是以文言文形式,學生從小接受的是白話文教學,對于文言文的學習就好像是學習另外一種語言,其中語句干澀難懂,過于抽象化了,因此,難以提起學生的興趣。以往教師對于古詩詞的教學都是報以“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的心態(tài)去教學生學習古詩詞,大多只重視了量,卻忽略了質,學生在半懂的情況下去艱難地背誦古詩詞,效率很低且長時間消磨了學生的興趣,不利于學生對于古詩詞的學習。而多媒體的出現(xiàn)則給古詩詞賦予了活力,將古詩詞更加形象地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讓學生更好地去理解詩詞中的語句,例如城市里的孩子大多沒有見過鵝長什么樣子,對于駱賓王的成品詩詞《詠鵝》的學習就像是只聞其聲,不見其人一樣,學生沒有見過鵝長什么樣,對于鵝的特點不了解,對于古詩的學習就沒有那么印象深刻。如若教師運用多媒體,將鵝在水中游蕩的畫面展現(xiàn)給學生,并且配上詩歌的誦讀,則學生能夠很快地被畫面所帶動,并且情不自禁跟著誦讀一起大聲朗讀起來,并且畫面的形象生動化,也使得學生更好地理解了文章為什么這么寫鵝,對于古詩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使得古詩的畫面深深印刻在腦海中。多媒體讓古詩詞更具生動形象性,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古詩,讓教師提高教學效率。
古詩詞是古人用來抒發(fā)自己情感的一種表達方式,因此,詩歌中往往蘊含著作者深刻的情感以及作者想要表達的內容。因此,小學生對于詩歌的掌握不僅僅對于詩歌的背誦,更應該的是掌握詩歌中內涵的情感。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中,教師大多只是對于詩歌進行簡單的賞析,更多的是要求學生去對古詩詞進行背誦,而不是要求學生對古詩詞進行細嚼慢咽,細細品味作者在詩詞中所蘊含的味道。通過多媒體的運用,教師可以將詩歌的故事背景制作成動畫或是在網上尋找相關的動畫,在課堂上播放,學生可以觀看到這首詩歌產生的背景,而且多媒體的影視播放更加直觀地刺激了學生的神經,更能將情感傳遞給學生,讓學生感受到詩歌產生時,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例如,在教學詩歌《示兒》時,教師可以將動畫播放給學生,“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边\用多媒體將陸游的愛國情懷,想要為國家出征,為國家效力,欲想隨軍殺敵,從而北定中原。學生能夠從視頻中很容易地接收到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從而深入學生心中,更好地學習這篇古詩詞,并且對于學生的愛國教育等有著很大的幫助意義。
多媒體作為新時代最為主要的教學工具,除了其更加直觀、更加生動形象、更加具體的表達教師在課堂上所要講述的教學內容,更重要的是,多媒體是新時代的用具,學生對于電子用品以及動畫式的工具都有著非常濃厚的興趣,多媒體教學具有其他教學方式所難以具備的趣味性,能夠很大程度引起學生的興趣。例如,以往有位教師在進行《望廬山瀑布》的教學時,教師在課堂上講得口若懸河,結果發(fā)現(xiàn)學生對于自己講述的內容并不是非常感興趣,傳紙條、說悄悄話的、發(fā)呆的,學生動作、姿態(tài)百樣,學生對于教學內容不感興趣,則教學效率也就大幅度下降了。于是這位教師在課后制作了一個動畫,在課上播放給學生觀看。學生都喜歡看電視,于是多媒體的使用立刻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于是教師便播放了動畫,動畫中是對于望廬山瀑布的情境回放,學生能夠通過多媒體里面的情境走入到里面去,感受廬山瀑布的宏偉,從而對這首詩產生了興趣,于是乎對于詩歌內容的理解與記憶的效率大大提升。多媒體的運用有效針對了小學生對于電子產品和電視效果的喜愛心理,從而吸引學生走進教師的教學中去,實現(xiàn)了小學古詩詞教學的高效學習,為學生今后學習古詩詞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有著很大的作用。信息技術多媒體的運用優(yōu)越性不僅僅表現(xiàn)在更具形象性、更能表達情感以及提起學生對于詩歌的興趣方面上,其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等,隨著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愈加發(fā)達,未來信息技術將會更多地運用到現(xiàn)代教學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