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青島西海岸新區(qū)泊里初級中學 呂咸全
2011年修訂的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提出了探究式學習方法,與之相對應,教師的教學設計也要與探究式學習方法相匹配,包括教材的選擇也要合理。本文以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中的“聲現(xiàn)象”為例,闡述探究式學習理念下的物理教學設計應該思考的問題。
“聲現(xiàn)象”在初中物理的八年級上冊,是初中生接觸物理的開始?!奥暚F(xiàn)象”打開學生學習探究物理科學的大門。因此這一章的教學設計是否科學合理關系到學生是否對物理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以及能否收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聲音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到的一種物理現(xiàn)象。對于剛剛接觸物理科學的初中生來講,現(xiàn)象是熟悉的,科學知識卻是陌生的。本章教材設計了四節(jié)課內容,內容層次層層遞進,第一節(jié)“聲音的產生與傳播”,第二節(jié)“聲音的特性”,第三節(jié)“聲利用”,第四節(jié)“噪聲的危害和控制噪聲”。其中第一節(jié)“聲音的產生和傳播”,通過一系列的探究活動,讓學生理解聲音是怎樣產生和傳播的,應該定位為本章的重點內容,通過學生的一系列探究活動能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物理的方法,并且通過這種探究活動得出所研究物理現(xiàn)象的結論,為將來進一步學習物理知識奠定濃厚的興趣基礎。
教學設計的出發(fā)點應定位在激發(fā)學生探究物理現(xiàn)象的興趣上。那么如何激發(fā)學生的探究物理現(xiàn)象的興趣呢?教師應該結合生活現(xiàn)象入手,組織學生互相討論交流,認真觀察并體會實驗,得出結論,還要通過組織探究活動,讓學生繼續(xù)深入探究。學生剛剛接觸物理,對物理的學習方法比較陌生,在探究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注意多指導,多做示范,讓學生逐步掌握探究活動的步驟,通過探究活動得出實驗結論。
在本章的學習中教師還應該注意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入手,例如從自己身體的發(fā)聲結構、聽覺器官、對聲音的感覺入手,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及物理感受等。一定要注意讓學生親自示范演示,這是物理探究的開始,保護學生的學習興趣的關鍵。聲音各種各樣,千差萬別,在本章課的教學過程中需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手段,例如播放不同的音樂作品,比如“青藏高原”“梁?!薄昂帐伺摹薄按航ㄔ乱埂钡炔煌浀涿?,讓學生思考:不同樂器的演唱風格有什么不同?用聽覺的體驗啟發(fā)學生深入思考探究聲音的特性。
探究學習的效果離不開教學活動環(huán)節(jié)的精心設計。例如,“聲音的特性”一節(jié)教學活動可以分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第一步,從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首先播放音樂視頻與歌曲欣賞,讓同學感受大自然中的聲音,思考聲音的基本特性。第二步,問題引導。我們聽到的聲音千差萬別,有高有低,有強有弱,有的渾厚,有的清脆。那么,聲音又有哪些基本特性?這些特性又與什么有關呢?第三步,學生合作交流得出響度的概念。讓同學聽“青藏高原”之后,談談自己的感受,在物理學中響度表示聲音的強弱。請同學們繼續(xù)思考:要想使鼓聲更大些應該怎么做,聲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關系,怎樣來驗證你的猜想。讓同學分組實驗并進行交流分享。學生通過實驗交流討論后得出結論:響度的大小與聲源振動的幅度有關系,還與人兒聽到聲源的距離有關系。第四步,繼續(xù)引導學生思考。生活中有哪些方法可以增加聲音的響度。對于音色,播放兩遍樂器演奏的同一首歌曲子,然后引導同學辨別音色的區(qū)別。聲音的品質就是音色。然后出示不同樂器的波形圖,讓學生觀察比較。最后,注意知識的總結與拓展,要啟發(fā)學生思考還有哪些疑問,為聲音的深入學習埋下伏筆,拓展訓練注意布置小實驗,讓學生隨著活動繼續(xù)探究下去。
通過“聲現(xiàn)象”部分內容的教學設計,我們知道探究式學習理念下的物理教學設計應該重視與日常生活相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及時穿插科學探究活動,充分利用教材,通過“探究”“想想議議”“想想做做”,為學生提供一些探究活動所必需的素材,“動手動腦學物理”,通過問題的討論、練習、實驗、社會實踐等活動深化探究學習層次,最后通過“學到了什么”等欄目使學生自己梳理總結概括所學知識,強化探究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