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芳怡
(陜西省興平市教育局教研室,陜西 興平)
新課程改革實施的過程中,對教育教學方式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信息時代下,信息技術與傳統(tǒng)教育教學模式的緊密融合,不僅促進了小學數學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效率的有效提升,同時也為小學數學教育教學模式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指明了方向。
1.小學數學教學方式較為落后
由于受到傳統(tǒng)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小學數學普遍存在著過分關注學生考試成績的問題,為了促進學生學習成績的提升,教師不僅將課堂教學的時間運用到了極致,而且還出現了布置大量課后作業(yè)的現象。學生長期處于這種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導致其逐漸失去了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小學時期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最關鍵的階段,在這一階段的教學中,教師應該采用新型的教學方法,才能將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激發(fā)出來,如果一味地追求考試成績,而采取傳統(tǒng)灌輸式的教學方式,不僅不利于學生對數學科知識的探索,同時也會對學生后期的成長與發(fā)展造成不利的影響。
2.小學數學教學和信息技術融合受到的關注度不高
由于很多小學數學教師養(yǎng)成了采用一種教學方法教學的習慣,而忽略了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的相互融合。再加上教師內心都存在著只要學生明白了數學的解題方法就能夠實現舉一反三的心理。然而事實卻是,如果學生在學校過程中只是單純地依靠自身的記憶解題的話,往往會在遇到新題型時發(fā)現原本記憶的知識并不適用于新題型的解答,所以此時再想利用以前掌握的知識解題的話,就出現了力不從心的現象。為了有效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運用信息技術開展數學教學,引導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才能促進學生靈活運用知識能力的不斷提升。
1.優(yōu)化教師素質,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
教師整體素質的高低是決定小學數學教育與信息技術整合效果優(yōu)劣的關鍵因素。小學數學教師在數學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時,必須在掌握信息技術應用方法的基礎上,經過長期的實踐積累和學習,才能達到靈活運用信息技術開展數學教學的目的。比如,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運用電腦課件開展教學活動,將事先制作好的PPT軟件通過多媒體教學設備展現在學生的面前,從而達到優(yōu)化課堂教學結構的目的。同時通過建立微信、QQ等交流工具解決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才能從根本上促進學生個人素質的不斷提升,確保小學數學教學的順利進行。
2.提升學習興趣,加強課堂交流
小學數學教師必須在沖破傳統(tǒng)教育理念束縛的基礎上,充分運用信息技術手段,進行現有數學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才能將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激發(fā)出來。由于信息技術最顯著的特點就是有助于學生交流溝通以及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所以教師通過應用信息技術不僅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建立了良好的師生關系,同時也調動起了學生的數學學習熱情。比如,在應用信息技術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將信息技術所具有的趣味性特點充分發(fā)揮出來,將數學教學的內容以趣味性游戲的方式展現在學生的面前,然后通過組織學生參加游戲活動的方式,引導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進行知識的探索和研究,不僅達到了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而且也使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學到了數學知識,促進了學生數學綜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3.強化實踐教學,關注實踐應用
學習理論知識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使其可以更好地服務于實踐。所以教師在加強小學數學教育與信息技術整合力度的基礎上,還應對課堂教學之外的實踐應用語言充分重視。利用信息技術引導和鼓勵學生在深入分析問題的同時,通過自己的分析將所學的知識應用于實際問題的解決過程中。比如,教師在復習課教學時,可以通過制作多媒體教學課件的方式,引導學生回顧已經學過的知識,同時提出具有針對性的問題,然后以動畫或者視頻的形式將問題呈現在學生的面前,這樣不僅確保了課堂教學問題設計的創(chuàng)新性和針對性,而且也使學生可以集中精力時刻鞏固自己所掌握的知識,解決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總之,小學數學教學與信息技術的緊密融合,不僅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學生數學學習積極性嚴重不足的現象,而且實現了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目的,促進了數學教學質量和效率的穩(wěn)步提升。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和進步,人們的日常生活已經與信息技術緊密融合在一起。所以,只有加強小學數學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方法研究的力度,才能確保小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與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