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江峰
(湖南省婁底市雙峰縣永豐中心學校,湖南 婁底)
互聯(lián)網技術的發(fā)展和普及對教育系統(tǒng)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小學語文教學在一對一網絡環(huán)境下更加清晰高效。在這一過程中,思維導圖發(fā)揮著難以替代的作用,是提高學生語文學習效率的關鍵。而一對一網絡教學的實施需要借助特定網絡平臺,本文以eClass網絡平臺為例,分析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思維導圖的形式多種多樣,而每一個學生個體都是獨一無二的。因此對于同樣的內容、同樣的提示,每一個學生都能做出個性化的思維導圖,所以運用思維導圖可以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一對一網絡環(huán)境下的小學語文教學便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相交流。對于某一思維導圖作品,學生通過自行欣賞與評價,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議。而該作品的作者可據(jù)此進行修改,這樣就打破了傳統(tǒng)教學中學生作品只能由教師評改的限制。
在eClass網絡平臺上,學生登錄“互動課堂”即可自行完成思維導圖并提交,教師可以通過“投射”功能讓全體學生欣賞到某位學生的作品,這種開放式教學也實現(xiàn)了資源利用的最優(yōu)化和最大化。
在eClass網絡平臺上,學生利用思維導圖功能區(qū)的各項功能,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意愿設計出個性化的作品,從而真正實現(xiàn)個性化學習。
以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人與動物》為例,教師在“單元整合·群文閱讀”策略指導下,借助思維導圖實現(xiàn)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的全面開放,促使學生相互學習。本單元的導學目標為:快速閱讀文章并把握主要內容,進而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情感;學習作者是怎樣用語言描寫將思想情感真實、具體表達出來;通過感受動物豐富的內心世界來喚起自覺保護動物、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在此之前,教師已經充分利用一對一網絡平臺進行了常態(tài)化教學,對于本單元的教學,教師致力于用思維導圖將整個單元的文章進行串聯(lián)?;谶@一目的,教師利用一對一網絡平臺的“互動課堂”,為學生設計了一系列學習活動,包括:本單元學習目標、用思維導圖理解課文、朗讀錄音以體會作者情感、學習內容并進行及時檢測、欣賞圖片并進行故事表達、借助網絡找尋相關資源并交流分享等。其中,在用思維導圖理解課文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教師根據(jù)eClass網絡平臺上的思維導圖功能讓學生建立了基本的學習框架。
在正式上課前,學生登錄自己的賬號進入“互動課堂”。然后在教師的引導下依次完成這幾個階段:
第一,自主學習提升素質。教師首先給學生制定一個適宜的學習目標,接著通過逐步引導來培養(yǎng)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需要注意的是,教師給出的導學案不能過難或過簡單,且要列出具體要求,所設定的目標必須是學生努力后才能實現(xiàn)的,這樣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本單元課文教學中,教師先讓學生根據(jù)導學案自行學習文章,要求學生在書本上標注體會或制作簡單的PPT。然后教師結合學生的自學情況給出做思維導圖的提示:每篇文章描寫了哪些事情?每篇文章表達了怎樣的情感?每篇文章有怎樣的寫作特點?
第二,小組合作促進交流。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利用小組或團隊這樣的形式來針對共同的任務,在明確責任分工的前提下進行互相合作、互相幫助式學習。在本單元課文教學中,教師將全體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并從小組成員中選出組長,然后要求每個成員根據(jù)自己對文章的理解制作思維導圖。當完成這一過程后,依次讓小組成員進行逐個分享,其他人對此進行交流討論。最后各組推選一個做得好的思維導圖向全班學生分享并再次進行交流討論和修正。這樣就實現(xiàn)了在互相幫助、互相質疑中提高學習效率。
第三,遷移學習拓展思維。當完成上述步驟后,大部分學生已經掌握了本單元課文的基本結構、寫作特色以及作者表達的思想情感,發(fā)揮出一對一網絡環(huán)境下提高教學效率的作用。通過這一過程的實踐,學生不僅學會了用思維導圖來理解文章,更可以將這種能力遷移至其他學科或領域,從而借助思維導圖大大地開拓了自身的思維能力。
由此可見,思維導圖在一對一網絡環(huán)境下的應用確實能改變學生的認知方式,幫助學生建立整合的、結構化的知識體系,并且將教師的教學活動與學生的學習活動進行完美結合,從而使小學語文教學更加科學高效。
小學語文教學在一對一網絡環(huán)境下明顯得到了質的提升,而思維導圖這一工具的應用更是加強了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的效率,使得語文教學具備可操作性,同時也促進了學生的個性化思維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