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 蓮
(江蘇省徐州市睢寧縣實驗小學,江蘇 徐州)
在小學階段,數學是一門基礎性學科,其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此,小學數學教師不能將數學學科定義為“機械地教授理論知識的學科”,而是要挖掘數學學科的特點,結合新課程改革的教學理念,合理設計教學活動中,靈活運用教學方法,確保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我們知道,數學的教學效果既會受到學生學習態(tài)度的影響,又會受到教師教學方法的影響。然而,教師的教學方法是否得當,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是否端正,通常取決于教師是否能有效地引導學生,激發(fā)起學生學習的熱情。在整個教學中,備課工作占據基礎地位。倘若缺乏備課環(huán)節(jié),教師登上講臺,就開始毫無目標地講解知識,會讓學生學得一頭霧水,不利于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為此,每位數學教師都要做好備課工作。其中,備課工作中,不僅要備教材,還要備學生,依據本節(jié)課的內容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不同的教學方法。同時,備課環(huán)節(jié)中,要圍繞著某一個小知識點,制訂合理、完整的教學計劃,整個教學活動不再是漫無目的的,學生能有目的、有方向地學習,這樣一來,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不再是那么難。
以“長方形與正方形”教學為例,備課中,教師應明確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即學生能用自然的語言描述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點,還要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畫法。由于小學生貪玩、好動,備課中,應抓住小學生的這一特點,靈活選用教學方法。備課過程中,教師既清楚認識了教學內容與目標,還了解到學生的實際情況;既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又提高了教學活動的有效性。
教學過程是一節(jié)課的核心環(huán)節(jié)。在此過程中,教師會講授本節(jié)課的重點、難點知識,并將教學目標融入教學過程中,完成教學大綱中所規(guī)定的任務,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但是,教學過程是枯燥無味的,小學生無法將注意力長時間集中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所以,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入多種不同的教學方法,吸引學生的眼球,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現階段,情境教學法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圍繞著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問題情境等,將數學知識寓于到情境中,在情境中鼓勵學生思考,引導學生探索,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以“時、分、秒”的教學為例,教師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鐘表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同學們認識時針、分針、秒針嗎?時針、分針、秒針間有怎樣的關系呢?此時,在問題的驅使下,學生結合日常生活中對時針、分針、秒針的初步認識,分析它們三者間的關系。本節(jié)課教學中,學生主動參與進來,他們迫切想要了解時針、分針、秒針間的關系,這調動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所謂分組教學是指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并為每個小組安排學習任務,以此來完成本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分組教學中,凸顯了學生的主體性,拉近了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間的距離,還活躍了數學課堂的氛圍,使每位學生都能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從中掌握了很多數學知識,這樣的數學課堂是高效的。
新課程標準中更加強調學生的主體性,其明確指出:“教學中,要嚴格貫徹落實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由此可見,教師應將數學課還給學生,面對數學問題時,不要著急給出答案,而是讓學生自主分析、自主探究問題的答案,當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時,數學課堂效率自然會得到明顯的提升。以“多邊形的內角和”教學為例子,本節(jié)課讓學生猜想、探索、推理、歸納,得出多邊形的內角和。接著,學生先探究三角形的內角和,接著探究四邊形的內角和,以此類推,探究五邊形、六邊形的內角和,進而總結出多邊形的內角和。學生通過自主探究這一過程,初步掌握了轉化思想,并激發(fā)起求知欲和學習熱情。
教學評價是數學教學中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教學評價中既包括了教師對學生的評價,還包括學生對教師、教學活動的評價,除此之外,還包括學生與學生間的評價以及學生的自我評價。當完成本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之后,教師評價每位學生的課堂表現,針對表現好的學生,要給予其口頭上的表揚,鼓勵其他學生都向該學生學習。接著,教師應給予學生自主評價的機會。學生要評價本節(jié)課的教學方法是否合理,還要評價教師在教學中存在的不當之處,以便于教師在日后的備課工作中,重視學生所指出的問題,更好地完善數學教學活動。另外,學生之間也要相互評價,學生自己也要自我反思,發(fā)現自身的閃光點與不足,不斷完善自我,使自己得以進步與發(fā)展。
要想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教師要從備課環(huán)節(jié)、教學過程、教學評價這三個方面出發(fā),在課堂上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到數學教學中,保證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