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平 羅奧歆
(1.青島西海岸新區(qū)第二實驗小學 山東青島 266400;2.北京市八一中學 北京 100080)
多年來偏重以成績作為評價標準的升學機制,大面積產生了高分低能、高分數低素質的教育結果。近年來中國持續(xù)升級的教育改革的總體路線是從知識性教育向能力和素質型轉變。綜合素質評價正是順應這樣的潮流應運而生的。根據《國務院關于深化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國發(fā)〔2014〕35號)文件精神,2014年啟動考試招生制度改革試點,2017年全面推進,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國特色現代教育考試招生制度,形成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考試招生模式”??梢灶A見的是,隨著中考改革和高考改革引入綜合素質評價,勢必對各地各級學校的教學安排產生重大的導向效應。因此率先在學校實施綜合素質評價,是前瞻性的戰(zhàn)略探索,對未來的學校發(fā)展意義重大。
基于上述原因,青島西海岸新區(qū)第二實驗小學引進了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未來學校實驗室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系統(tǒng)”,這套系統(tǒng)以“中國學生核心素養(yǎng)框架”為藍本,以“客觀寫實、公開公正、數據驅動”為原則,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遵循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進行整體設計,旨在努力推動以核心素養(yǎng)為導向的課程體系建設和課堂教學改革評價,通過全面育人的課程體系和優(yōu)化課堂教學改革評價,培養(yǎng)學生的整體素養(yǎng)。系統(tǒng)采取兩級指標加清單模式,一級指標與國家政策要求保持一致,二級指標則在此基礎上賦予學校更多“因校制宜”的自主權,體現了原則性與靈活性的和諧統(tǒng)一。
多少年來,評價從雙基到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直至現在的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在評價上幾乎是以終結性評價為主,標準單一,缺少多元過程性動態(tài)的、即時性可視化評價。中國教育科學院“未來學校綜合素質評價”平臺,根據教育教學的需要,從思想品德、學業(yè)水平、身心健康、藝術素養(yǎng)、社會實踐五大領域30項評價子目標內容實施評價,每項子目標的達成度再由師生一起設定具體的評價內容,并賦予相應的權重予以量化完成情況。
在這樣的背景下,設計的評價內容開始向多元化發(fā)展,不僅評價學生書本知識的掌握情況,同時還要關注學生的能力發(fā)展、個性發(fā)展、行為養(yǎng)成等,涵蓋了德智體美各個方面,讓德育一體化落到實處;這樣也使評價從之前單純的考試成績、終結性評價方式,到現在多方參入的綜合性評價、基于大數據的智能評價系統(tǒng)等,變得更加科學、全面、規(guī)范。學校、班主任、家長要知道學生在綜合素質方面的變化,通過看系統(tǒng)里面的大數據便一目了然。整個評價過程中全體教師參入、學生參入、家長參入,班主任可以根據評價的情況及時調整班級管理策略,家長根據評價情況及時和教師進行溝通,形成家校教育的合力,學校根據評價的情況及時完善工作措施。能夠實現學生個體比較分析、學生個體發(fā)展趨勢分析、班級比較分析、班級發(fā)展趨勢分析等。
當然,評價不是教育的目的,但要發(fā)揮評價的教育作用,設計的評價數據主要是引導改進我們的教育教學過程,采用基于大數據的學習分析技術,用數據說話而不是僅僅用經驗說話,更好地服務于教育教學。
學校以“尊重文化”為引領,秉承“尊重,讓每個生命都精彩”的辦學理念,以“慧”教育為切入點,著力打造“慧美校園”、“慧知課程”、“慧雅師生”,以評價為杠桿,撬動學校的內涵發(fā)展。評價需要面對具體的人和事,如何把握評價的具體內容進行評價,讓學生感到評價是公開、公平、公正的評價是至關重要的。為了做好此項工作,首先邀請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的專家對全體教師進行業(yè)務培訓和技術指導,同時實現手機終端APP和教室電子白板可以同步使用即時評價,每位老師立足于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掌握評價點和評價技術;其次對學生進行誠信教育,立足于誠信教育內容,以主題教育月的方式進行系列教育,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嚴格要求自己。
評價的具體項目是動態(tài)可變的,可以根據實際需要來制定。因此,教育教學管理各個方面要突出哪個方面的教育,就要科學的設定該方面的評價元素,逐點落實,逐項去做,把教育的方方面面進行系統(tǒng)的設計,圍繞學生更好的成長進行評價,學校定期公布教師們的使用情況,通過召開座談會,及時完善評價內容,評價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時對接平臺技術人員,讓評價成為學校內涵發(fā)展的助推器,讓評價留給學生成長的美好記憶。評價過程主要包含以下內容。
1.寫實記錄:根據學校教育教學要求,在教師的教師指導下,可以由學生客觀記錄,也可以教師在全班公布具體事情評價后教師記錄,文字表述和權重量化可以同時進行,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需要教師進行記錄,重點突出學生校內外發(fā)展的軌跡,事實材料要真實,有據可查,評價指標可以動態(tài)調整。
2.整理遴選:每個學期末,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整理有代表性的重要活動記錄和典型事實材料,進行自我評價,相關老師要審核,學生簽字確認,確保真實性與客觀性。
3.公示審核:每個學期末在教室、公示欄、校園網等顯著位置公示,班主任及有關教師要對公示后的材料審核并簽字。
4.形成檔案:學校為每位學生建立綜合素質檔案;主要的成長記錄;學生畢業(yè)時簡要自我陳述,教師在學生畢業(yè)時撰寫的簡要評語;典型事實材料以及相關證明等。
5.材料使用:根據系統(tǒng)自動生成的學生發(fā)展報告,教師對學生進行科學分析,針對性指導,激發(fā)學生發(fā)展?jié)撃堋?/p>
建立完善的監(jiān)督機制,確保數據記錄客觀、公平、公正。日常記錄可以拍照留下證據、公示期間學生可申訴、審核分權、批量審核等。評價系統(tǒng)通過表格、雷達圖、柱狀圖、折線圖等方式直觀展示學生評價結果,校級領導可以隨時查看全校學生評價,老師可以隨時查看任教班級學生評價,學生只能查看自己評價結果,家長只能隨時查看自己孩子評價等。
充分遵循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學習規(guī)律,堅持正面引導為主,科學運用評價方式。課堂上對學生評價時,師生可以當堂進行,也可以課后進行,要根據課堂教學內容而定,但要讓學生知道評價的結果,通過評價形成學習的動力。當學生對評價有異議時,要及使對學生進行相應的教育,明確學習要求,形成學習的動力。實踐證明,運用綜合素質評價系統(tǒng)以來,學生的學習情趣、課堂認真學習、積極動腦的表現明顯增強。學校為提高學生的書寫水平,將學生的作業(yè)認真書寫納入到評價之中后,學生的書寫水平明顯提高,這與教師家長的即時評價密切相關。
在這樣的激勵性評價過程中學生積極參入,熱情很高,通過各學科單元過關檢測、平日文明秩序分析等都有很大提高,學生以正面評價為自豪,以負面評價為改進的具體內容,形成了積極向上、刻苦學習的良好發(fā)展格局。
1.優(yōu)化課堂生態(tài),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學生課堂中的表現由任課教師隨時計入評價系統(tǒng)。通過規(guī)范評價、及時點評,不斷樹立身邊的榜樣,起到了引導示范作用,它他在時時刻刻規(guī)范著學生的學習行為,引導學生學會時刻關注自身的發(fā)展。及時運用激勵清單、負面清單評價不同的維度,對于存在問題的學生是提醒,對于表現好的學生是極大的促進,特別是學生上課的專注力已經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目前教師已經將課堂紀律、積極發(fā)言、作業(yè)表現、合作學習表現等做為課堂教學管理的重要手段,逐步構建起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多元的課堂評價促進了師生思維能力的提升,引領著學習方式的變革。
將“合作教學”評價納入到綜合評價中,學?!昂献鹘虒W”彰顯成效。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有了明顯的變化:上課不參與學習活動的少了,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明顯提高。學生的合作技能與社會適應性不斷增強:通過評價小組合作方式,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能自覺與他人合作,能耐心傾聽別人的意見、大膽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實事求是的對別人的做法進行評價等。
通過實施“合作教學”評價,學生的學業(yè)成績普遍提高,通過單元過關、期中期末測試成績分析,用事實和數據證明了綜合評價對教學質量提高的優(yōu)勢。
綜合評價的引入使教師的課改意識、課改自覺性不斷增強。“合作教學”評價的推進,喚醒了教師們的課改意識,開展各種評價研討活動,激活了教師們的課改熱情,營造了氛圍,教師的課改自覺性不斷增強。
2.促進學校管理,提高養(yǎng)成教育水平。首先,實現評價主體多元化,(1)學生可以確定需要評價的內容,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意識。(2)學生可以幫助老師及時記錄,培養(yǎng)學生總結反思的良好習慣。(3)教師評價與日常工作密切相關,課堂上或課后及時完成評價,養(yǎng)成及時評價的好習慣。(4)師生共同完成評價記錄,獎勵記錄學生提交,教師審核,保證記錄的客觀真實。其次,通過評價數據,管理者實時監(jiān)控學生異常行為,便于及時加強管理。學校管理者實時準確掌握哪些行為規(guī)范全校學生違反最多?班主任實時掌握哪些行為規(guī)范本班學生違反最多等等。通過系統(tǒng)評價數據能夠關注到不同年級學段的水平和特色,關注到不同班級的數據分布,也能關注到某班級的養(yǎng)成教育水平在年級中的水平,便與學校動態(tài)調整管理模式。
3.家校實時溝通,提升教育合力。學生和教師在學校學習工作中實時進行評價,讓家長實時了解孩子在校表現,及時了解孩子各項指標發(fā)展狀態(tài),有針對性地引導孩子的發(fā)展,更好地開展家庭教育。家長說“以前我們對孩子在校情況的了解很少,僅僅限于和教師有限的溝通,孩子回家說的學習生活,也往往限于自己的亮點,我們也是憑自己經驗教育的多,效果也不好。通過綜合評價系統(tǒng),我們很直觀的了解到孩子在學校的表現情況,讓我們明確下一步孩子的努力方向,讓家庭教育有了針對性?!?/p>
通過評價引導家長參入學校管理,讓家長及時了解學校教育教學工作安排等方面的情況,為學校的發(fā)展獻計獻策。通過評價促進學校常態(tài)開放各項管理,學校的安全管理、食堂管理、活動管理評價等等,引導家長和孩子共同成長。學校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資源,把課堂評價延伸到到校外評價,讓課內外評價有機融合,給學生更廣闊的成長空間,搭建起從學校走向社會的平臺。
在實行綜合素質評價的過程中,要求教育教學過程由知識中心轉為能力中心,素養(yǎng)中心,由教師中心轉向學生中心,全面提升立德樹人的實效,為學生的一生成長奠基。因此,綜合評價要進一步加強評價內容的系統(tǒng)性,體現出評價的層次化和科學化。從教育者的思想上、行動上貫通學段之間的評價,從根本上突破“單純以考試成績評價學生”的方式,真正建立起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學生評價體系,引導學生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1.進一步提高對綜合評價重要意義的認識。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對綜合評價的認識不到位,甚至把它當成了一種負擔的現象。部分教師對于評價的方式方法缺少進一步的研究,沒有將評價和育人目標很好的結合起來,仍停留于“口頭表揚或批評”傳統(tǒng)的評價思維方式之中。這需要學校進行反復的專題培訓,完善評價教師層面的考核機制,既要加強制度的管理,又要加強師德建設。
2.進一步完善讓綜合評價活動注重實效的機制。有些評價活動流于形式,表面上在開展綜合素質評價,而實際上還是單純看重學生的考試成績,甚至根本不去使用評價所獲得的信息,導致評價的結果沒有發(fā)揮作用。需要進一步完善綜合評價的方式,研究好每一個維度之下的關鍵評價元素,真實地反映學生在某一方面的素質,將學生綜合素質評價與教育教學實踐相結合,克服評價中的的隨意性,確保評價的公平性和真實性。充分利用綜合素質評價信息,針對學生在各個方面的不足,及時提供有針對性的幫助。
3.進一步完善學段之間的綜合評價銜接系統(tǒng)。從系統(tǒng)設計來看,建立學生一生學習階段的成長檔案,發(fā)揮大數據分析的作用,建立起從教育部、省教育廳、市教育局、區(qū)教育局、學校、年級、班級權限以此下降的評價管理體系,教育部可查看各省綜合素質評價發(fā)展情況,省教育廳可以查看省內各市區(qū)域綜合素質評價發(fā)展情況,市區(qū)教育局可以查看市區(qū)內各學校綜合素質評價發(fā)展情況……,彰顯《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要求,提高師生、家長的關注度,確保評價工作的系統(tǒng)性和科學性,凸顯學校辦學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