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陽市邵東縣城區(qū)第三完全小學 湖南邵陽 422800)
隨著社會的迅猛發(fā)展,繁重的學習任務和激烈的考試競爭,考驗著當代小學生的心理素質。在多重壓力之下,如果沒有老師家長很好的疏導和教育,就會引起學生各種情緒障礙和行為問題??茖W研究表明,人的心理活動受環(huán)境影響很大,良好的,積極向上的環(huán)境有利于培養(yǎng)人完整和諧的人格,積極的自我認可和良好的人際關系。所以學校作為育人的重要場所,如何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如何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是值得每個教育工作者深入探索并貫徹執(zhí)行的重要工作內容。[1]
校園文化實質是知識和人文的載體,它以外顯和內隱的方式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的精神世界和行為模式。校園文化主要包含顯性文化和隱性文化。顯性文化即校園的物質文化建設,包括學校文化建筑整體布局,各功能區(qū)的設立,校園綠化設施等,這些都是學校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必要支撐,學生要是長期處在良好的物質文化格局中,就能時刻感受學校優(yōu)良的文化底蘊。隱形文化即活動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三方面的建設。定期舉辦各種文體,健康教育等實踐活動;明確辦學理念和校風學風;建立傳統(tǒng)的,符合現代意識的校規(guī)章程……簡而概括,校園文化是在學校內部形成的,與社會和時代密切相關的的人文氛圍和精神主場,其對學生的人格優(yōu)化,心理健康,情操陶冶和人際關系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2]
自我意識是否健康,是衡量心理健康與否的重要標志。而一個學生正確的自我意識的形成離不開良好的教育,教學環(huán)境。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心理素質和認知水平還沒有成熟,這使得他們對外界的評價尤為敏感,對學習成敗的體驗也尤為深刻,所以,校園文化中師生關系,同學關系都直接影響著學生正確自我意識的形成。針對這種情況,學校就需要構建起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老師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引導和客觀的評論,幫助其加強對自我的認識,在學習環(huán)境中確立自己的位置和身份,這對于今后進入社會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一個人心理健康與否也決定了人際關系是否和諧,同時人際關系健康良好,也會促進心理的健康發(fā)展,他們是相輔相成的關系?,F實中我們會發(fā)現,但凡出現心理障礙和情緒問題的學生,都在師生關系,同學關系上存在明顯的問題。在校園里,在人際關系中起引導作用和協調職責的就是老師,所以老師的性格特點、心理狀態(tài)和教育的理念手段,也會深刻影響學生人際關系的形成。學校班級應該多組織類似傾聽心里話,我想對你說之類的活動,在活動中師生之間,同學之間坦誠相見,平等溝通,化解各關系中的矛盾誤解,這樣就能促使和諧人際關系的建立。
為了避免學生人格單一化塑造,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是發(fā)展個性的重要舉措。比如各大節(jié)日開展相應的慶?;顒樱黾尤の缎缘捏w育競賽、運動會,定時定點安排學生才藝表演……形式多樣的活動不僅愉悅學生的精神生活,而且也可擴大學生的社交圈,特別是對于性格內向的學生來說,更能被帶動起來,在活動中與人合作溝通,挖掘自身的潛能,同時這對于開闊眼界,增長才干,培養(yǎng)興趣都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一個人的情緒是心理健康的外在表現。在學?;顒舆^程中,特別是低齡段的學生心智和心理承受能力偏差,面對不同的人或事會產生各種各樣的情緒狀態(tài),有愉悅、樂觀開朗的,當然也有壓抑、焦慮害怕的,這時就需要老師介入幫助其營造良好的情緒生活,這種介入可以是直接的溝通交流,也可以是間接的激勵感染,比如可以在學校張貼名人畫像,開放校園廣播,推行學生報紙……以各種形式營造融洽和諧的人際氛圍,這對于穩(wěn)定學生情緒,形成樂觀向上的個性都有所幫助。
我們要完善學校各功能區(qū),圖書館、多媒體教室等的文化構架,還要充分利用各建筑布局,樓廊、教室墻壁等,張貼裝裱符合學校文化理念的宣傳作品,可以是文明禮貌用語,名人名言,也可以是學生作品,文化板報……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無時無刻地受校園物質文化的熏陶。同時學校還要積極營造民主和諧的人際關系氛圍,這就需要老師不僅要充分尊重學生的思想個性和情感意志,學會以平等合作的態(tài)度與學生交流,而且還要積極引導學生之間團結友愛互助,打造良性的心理環(huán)境。
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學校只是活動的引領者和賞析者,而學生才應當是創(chuàng)造和踐行的角色,所以應當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進各種性質的文化活動中,如培養(yǎng)熱愛自然生命的旅游活動;培養(yǎng)責任心和責任感的社會調查活動;鍛煉意志和頑強性格的軍訓體驗;培養(yǎng)愛心和同理心的公益服務活動……這樣多種體驗感受的校園文化活動就會在無形中促進學生全方面素質的養(yǎng)成。
教師是教育的靈魂工程師,在學生素質養(yǎng)成的過程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然而老師不是萬能神圣的異類,他們同樣處在復雜社會的大潮中,價值觀也會受到沖擊,導致產生行為和觀念的偏差。所以學校的教育不僅是針對學生,更是要注重提高教育工作者的職業(yè)道德修養(yǎng),才能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學校要不斷建立和完善各教研組,各科室的功能,組織教師職工參與技能培訓和黨建作風等活動,強化思想意識。
校園文化建設是一所學校的靈魂,對于正處在人格形成初期的小學生,學校更肩負著義不容辭的教育責任。積極完善校園文化建設,不斷創(chuàng)新,讓學生成為文化活動參與與創(chuàng)建的主體,以積極的校園氛圍感染學生,才能最終促進其心理的健康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