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俊
(貴州省織金縣牛場小學 貴州 織金 552100)
引言:在小學語文的教育中,都常會存在一些學困生,他們難以在教師開展的語文課堂上掌握知識和運用知識,學習效率低下。當學困生沒有得到教師正確的教學幫助時,學困生就會想要放棄語文科目的學習。一旦出現(xiàn)這樣的現(xiàn)象時,作為一名合格的語文教師,應該適時的采取有效的教學措施,幫助學困生學好語文,提高語文成績,重新提高對語文學習的信心。在教師采取“日有所誦”的教學方法時,需要根據(jù)學困生的特點展開教學。因為學困生的學習能力比較弱,所以語文教師需要付出足夠的耐心,不斷的帶領學生進行朗誦,從而可以幫助學困生在每天的朗誦中掌握語文知識,提高語文學習的能力。
在小學階段的每一個班級中都會存在著一些學困生,為可以更好的提高學困生的學習效率和給予學困生更多的教學關愛,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采取集中方式的教學手段,把一個班級中的學困生集中在一起,組織他們建立一個學習小組,然后在小組中開展朗誦教學,從而讓學生可以在組間學習朗誦中互相促進。例如在開展《日月潭》這一課的教學時,我就會把班級中的學困生集合在一起,組成互幫互助的小組,鼓勵他們在學習小組中發(fā)揮自己其他的優(yōu)點。引導學困生在學習小組中展開誦讀課文,由于學困生的學習自覺性不強,所以我會每天監(jiān)督他們誦讀,并且選舉一個組長,讓組長協(xié)助我的教學工作,這樣可以把學困生每日朗誦的教學要求落實好。在這一課中,學生需要可以獨立的學會有感情,流利的朗讀課文,但是學困生在認字和朗讀中難免會出現(xiàn)一些學習困難。這時,學習小組就能夠起到促進的作用。在學習小組中,學困生都是平等的,我組織學困生要互相幫助,并且給予學困生建立小組任務,分布每天都要在小組中進行朗誦,讓學困生可以在小組中掌握本課的知識,理解描寫風景的文章結構,從而提高語文成績。
在面對學困生的語文教學時,語文教師需要采取循序漸進的教學方法,先教導學困生從簡單的課文片段開始讀,日復一日的朗誦課文片段可以積累字詞,從而對課文產(chǎn)生熟悉感。當學困生在每天的朗誦中提高朗誦能力之后,語文教師就可以加深朗誦的難度,開始引導學生朗誦全篇課文,由此不斷的提高學困生的朗讀水平,在每天的朗誦中都能夠學有所得。例如在上《觸摸春天》這一課時,就會采取循序漸進的教學方法,先要求學困生每天朗誦一個課文片段,先把片段讀熟,然后隨著對片段課文的教學漸漸掌握春天的特點。在每天的朗誦片段中,學困生對課文的知識已經(jīng)有一些基礎,接著才會開展有難度的朗誦教學,期間,也要求學困生朗誦整篇文章,理解課文學習的重點,在朗誦中感受春天的美。
在教導小學學困生學習語文時,教師需要付出足夠的關心,當教師要求學困生要“日有所誦”時,教師就需要及時的檢查學困生的朗誦情況,了解學困生每天朗誦的積極點和消極點,從而給出教學聯(lián)系,幫助學困生在每天的朗誦中學習語文知識,提高朗誦能力。例如在《荷花》的這一課中,要求學生要每天朗誦這一篇課文,同時也會及時的檢查學困生的朗誦情況,在學生朗誦的過程中指出學困生的不足點,在朗誦中滲透荷花這一課的知識點,讓學生通過每日的朗誦理解荷花的特點和品行。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因為學困生的學習能力較弱,所以教師需要采取有效的教學措施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課后作業(yè)的布置能夠幫助學困生鞏固知識。所以語文教師在開展“日有所誦”的教學時,不僅要在課堂上落實,課后也要展開相關的作業(yè)布置,在每天的作業(yè)中都要要求學困生朗誦課文,由課后作業(yè)的朗誦布置讓學困生可以多對課文學習的知識有掌握。在《竊讀記》這一課的教學中,我就會特別的注重課后朗誦作業(yè)的布置。在這節(jié)課程中,學困生沒有熟練的掌握本課的知識,所以采取課后鞏固的方法,要求學困生在課后多讀課文,并且每天都要讀一篇文章,由此提高學困生的閱讀量,豐富學困生的知識視野。并且在作業(yè)布置中,學困生也會感受到語文學習的重要性,從而在語文學習上變得更認真。
總結:對于學困生而言,對語文學習有趣,也有學習難度。這是因為他們的學習能力不高,且語文知識面不廣,所以才成為語文學習的學困生。教師在開展“日有所誦”的語文教學時,學困生能夠每天朗誦和語文有關的文章,不斷在朗誦中積累知識,有利于學困生語文知識等方面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