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江市陳埭鎮(zhèn)高登小學 福建晉江 362211)
以閱讀和寫(習作)這兩種不同的認知方式,要實現(xiàn)兩者之間的溝通,就要加強閱讀教學。通過教師大膽的“放”手,讓學生自己“走”。在閱讀中的學習,學會習作的方法。以閱讀帶動習作訓練為主,在讀中學方法,讓學生在各種資源中進行超級鏈接,大量的文字資料成功轉(zhuǎn)化自己的能量。在寫中鞏固閱讀知識,以促進兩種能力的轉(zhuǎn)化。使孩子會學、喜學、能寫、樂寫。
閱讀和習作是互相聯(lián)系和促進的,孩子閱讀能力的高低直接關(guān)系到他們的習作水平。閱讀是知識的積累,是提高孩子們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和認識能力。閱讀是習作的基礎(chǔ),寫當然是以讀為前提的,所以,加強閱讀是重要的,其重中之重是讀和寫同時進行,相輔相成的。以閱讀和寫這兩種不同的認知方式,要實現(xiàn)的是兩者之間的溝通。對小學中段學生而言,習作比讀難,要學會“怎么寫”就要和閱讀一起走。在實際教學中,學生經(jīng)常出現(xiàn)不知從哪個地方下手,不知從哪里寫起,不知寫什么。寫起來就在擠牙膏,湊數(shù)字。即使有的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很強,但是卻不會寫作文;有的學生讀了很多書,但不懂的轉(zhuǎn)化為自己的語言;有的學生能從課文中提煉出寫作方法,寫時卻仍坐在那里發(fā)楞等焦慮的表現(xiàn)。要如何讓孩子喜歡上習作就必須把讓寫的訓練融入閱讀課堂。就要加強閱讀教學,通過閱讀中的學習,大膽的“放”手,讓學生自己“走”,學會寫作的方法。以閱讀帶動習作訓練為主,在閱讀中學方法,在習作中鞏固閱讀知識,以促進兩種能力的轉(zhuǎn)化。使孩子會學、喜學、能寫、樂寫。
在《語文課程標準》第二學段目標中明確指出:中年級學生學習語文應注重聽說讀寫的相互聯(lián)系,注重語文與生活的結(jié)合,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整體發(fā)展。學生獲取到知識培養(yǎng)能力的主渠道是語文課堂教學。因此,可以充分鏈接文本,利用各類教材資源,再課文中尋找讀寫結(jié)合的地方作為切入點,設(shè)計各種各樣的練筆,拓寬孩子們的寫作內(nèi)容;同時,抓準語言訓練點,加強表達訓練。課外閱讀也是積累語言素材的一個重要途徑。我們都應借助教材這個載體,抓住契機,訓練學生把句子寫具體?!墩Z文課程標準》第二學段目標中還提出:在養(yǎng)成讀書看報的習慣,收藏并與同學交流圖書資料。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40萬字的要求。[1]因此,在閱讀教學過程中,筆者認為教師需要大膽的“放”手,讓學生自己“走”。放開他們的腦袋,讓他們自由地盡情地想象;放開他們的嘴巴,讓他們自由敘說;放開他們的雙手,讓他們怎么寫就怎么寫,只要把所想所感的寫出來就行??梢杂煞龅椒?、由淺到深、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尋找學習知識的方法和規(guī)律:認真研讀文章,理解內(nèi)容,總結(jié)出文章的寫作結(jié)構(gòu)和方法。然后再仿照它考慮自己的選材、布局和表達。注意仿寫例文的寫作結(jié)構(gòu)、敘述順序或表現(xiàn)的手法,決對不能原文照搬,也不能改頭換面,要自己重新選擇文章的題材。題材必須是自己熟悉的,千萬不能生搬硬套。要在敘述順序或表現(xiàn)手法上符合例文的樣子,其他的方面可以大膽創(chuàng)新,不受約束。要做到這些,語文課的教學就必須開放。同時要加強課內(nèi)知識與課外知識的融合,文本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的融合,使語文教學走出書本、走出課堂。如:課內(nèi)閱讀時,采用了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學習和積累語言,遇到了典型的、表達準確、描寫優(yōu)美的文章、段落和句子要及時鏈接切入練筆,讓學生自主選擇、主動積累,同時老師教給學生拓展延伸到同類型的文章、詩句的方法。[2]并鼓勵學生把他們積累的語句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去,鼓勵他們大膽放開習作。讓學生有什么經(jīng)歷就寫什么,見過什么就寫什么,想說什么就說什么,有什么收獲就寫什么收獲。又如:有位同學寫《丑小鴨我想對你說》:丑小鴨,你離家出走了!你還那么小,不會出意外嗎?你在家被兄弟姐妹欺負,出去后還是被人們欺負,沒有人疼愛你。為什么不留在家里呢?至少還有媽媽疼愛你!你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家人的愛啊,改變大家對你的態(tài)度啊。再說,你出去了受欺負不說,還差一點凍死,還不如不離家出走呢?,F(xiàn)在,爸爸媽媽、老師都說過:小孩子不要隨便外出,晚上也不能在外面留宿。雖然你離家出走經(jīng)歷磨難,最后獲得成功。但是我覺得離家出走肯定是做錯了,外面是有很多不安全的地方。萬一出什么事或你沒有戰(zhàn)勝意外,那該怎么辦?你的將來就不是美麗的白天鵝了。我在想:也許你不是離家出走了!會不會是書本印錯了……這樣敢想敢說大膽寫的習作片斷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實際,逆著文章的思路展開想象,延伸課文內(nèi)容。讓老師考慮好久才想出了的應答對策(點評)。漸漸地,學生掌握了學習的方法和規(guī)律,同時也得到了一股急于表達語言的動力和欲望,從而調(diào)動他們習作的積極性。我們由此發(fā)現(xiàn)學生的習作中增添了一些生動優(yōu)美的句子、感悟等。學生習作時感受到樂于表達的快樂和成功。
良好的閱讀習慣不應該是管教出來的,而是有好習慣的人引領(lǐng)出來的。這就叫“熏陶”。熏陶比管理和訓練更接近教育的本質(zhì)。對形成閱讀能力、提高閱讀效率、順利地達到目的有著重要的作用。這種閱讀就是讓自己在各種資源進行超級鏈接,大量的文字資料成功轉(zhuǎn)化自己的能量。[3]一旦養(yǎng)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孩子們既能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進行悅讀,又能及時主動的解決問題時,排除困難。只要能持之以恒地閱讀,做到學以致用。那么,良好的閱讀習慣就能成為個人的寶貴財富,終生受用。
培養(yǎng)孩子的讀書習慣,是培養(yǎng)孩子智力因素的必然要求。孩子有了讀書習慣,就能在讀書中提高綜合語言能力、語言記憶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因為人的思維和語言是同時發(fā)生的。因此,從小培養(yǎng)孩子愛讀書,需要成年人對孩子的熏陶。做到持之以恒,使閱讀才能快速轉(zhuǎn)化能力。家庭、學校要給孩子營造好環(huán)境,能對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興趣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同時要給孩子固定的閱讀時間,傾聽和分享孩子讀書心得。這可以帶給孩子愛閱讀的興奮點,讓他喜歡閱讀,主動閱讀。還要推薦適齡孩子喜歡看的書,循序漸進才能培養(yǎng)起孩子讀書的興趣。如:筆者學校的學生每天到校后,除做值日的同學外,其余同學開始在本班圖書角或?qū)W校圖書室、流動圖書角閱讀,各班級有序進行著形式多樣的活動:有的師生共讀一本書,有的做新聞播報,有的講故事,有的好書推薦,有你說我說大家說……學生在分享和交流讀書心得的過程中,鍛煉了語言組織能力。在和老師、同學的交流中懂得把自己所知道的知識和別人分享,能夠碰撞出新的知識點是一種生成與收獲,也是一種幸福。同時也給自己建立起自信,這種自信也會轉(zhuǎn)化成動力,促使著孩子去讀更多的書,積累更多知識。經(jīng)長時間的引導和熏陶,孩子一定會更喜歡讀書的。
中年段學生習作教學時運用語言表達思想,是從自己想到的到說出來的再到寫出來的,這是做事的語言及思維方式,兩者處于一個統(tǒng)一體中。[4]因此,要抓好口頭表達,讓學生的“仿說”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要充分發(fā)揮口頭語言的橋梁作用,堅持從說話到寫(習作)的原則進行循序漸進地訓練,達到運用自如的程度,這是非常有效的訓練方法。如:在“開卷有益”與“口語交際”、“暢所欲言”與“筆下生花”的課上,老師積極創(chuàng)設(shè)情境,引導學生群文學習,從多方面、各渠道收集習作素材,用流暢生動的語言進行交流匯報。有時把有情節(jié)的課文編成故事:因為孩子都喜歡聽講故事,故事能使孩子產(chǎn)生豐富的聯(lián)想,激起他們對故事情節(jié)的深究,更能激起他們的閱讀興趣,愛上創(chuàng)編故事和講故事、演故事。也有時將《和氏獻璧》、《失蹤的森林王國》等故事性強的文章讓學生寫成課文劇,進行表演。為了演繹好課文的內(nèi)容,他們會分析故事的情節(jié),揣摩人物的性格,認真仔細地寫好劇本。寫劇本的過程中,他們能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自主能動性,感受故事耐人尋味的地方,吸收文章的精華所在,發(fā)揮思維中想象的力量,恰當?shù)丶由先宋锏膶υ?,再次重現(xiàn)課文的內(nèi)容,這一切都為習作提供了非常好的思考過程,達到了活學活用的程度。
在小學階段,很多課文所選的文章是經(jīng)典之作。北師大版教材中的課文,文質(zhì)兼美,從內(nèi)容、語言到表達形式都為學生的寫作提供了范例。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去領(lǐng)悟文章的表達方法、構(gòu)段的方式。學生理解課文的同時,要給予他們學以致用的智慧,引導他們弄清要寫什么應該怎樣去寫,這樣寫有什么好處,并將其引入片斷訓練中,使學生易于掌握模仿和運用。因中年段的習作訓練點:學范句用恰當?shù)脑~表達自己的意思,使句子連貫通順。再從范段中學習構(gòu)段方式。這是“大綱”的要求,也是從低段跨到中段的過渡需要。在每課言語訓練中,我們要引導孩子從文本找出精美句子、重點句子熟讀甚至會背,及時切入指導練筆。仿寫這些語段積累了知識,讓學生知道了準確、規(guī)范地選詞用語的重要性。便于指導學生準確使用詞語,把句子寫通順,注意句與句之間的連貫通順性。如:《小蝦》這篇文章中,小蝦吃食時的動作描寫,是很好的表現(xiàn)了小蝦吃食時的謹慎,筆者讓學生去聯(lián)系實際體會,抓住小蝦吃食的與眾不同的特點,了解作者為什么要花這么多筆墨去刻畫小蝦吃食的過程,為什么要按一定的順序來寫,把順序調(diào)換過來行嗎?或者試著去掉這幾個順序詞再讀讀句子,體會這些詞語所起的作用。孩子結(jié)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交流討論,明白了作者抓住事物的特點,按一定的順序來寫,能使文章更加生動,更加有特色。自己的習作時,一定要抓住事物的特點來描寫的。即時運用順序詞讓學生邊做動作邊敘述過程,暫時鞏固新知。課后再切入有條有理地且比較復雜的事件進行練筆。從這樣的片段仿寫入手,等于給學生找到一個容易的切入點。讓他們在實踐中有所感悟,并能學以致用,實現(xiàn)了對新知識最直接的遷移,有效地提高了讀、說、寫表達能力。用恰當?shù)恼Z言表達出自己的意思,準確地把自己的真情實感表達出來。
總之,在語文閱讀教學中,閱讀和寫(習作)是相互聯(lián)系、相互促進的,閱讀能力的高低直接關(guān)系到學生的寫作水平。教師既要巧用新教材,更要積極創(chuàng)造各種有利條件,巧妙恰當?shù)剡M行拓展練筆的訓練,既能遷移了知識,又能聯(lián)系學生的實際,培養(yǎng)了學生讀寫能力,凈化了學生心靈。更多的時間讓孩子們享受學習、享受閱讀,讓閱讀課堂成為孩子快樂的天地,讓習作成為孩子展示自我放飛個性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