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琳
(白銀市廣播電視臺,甘肅 白銀 730900)
電視新聞的主要受眾是老百姓,基本特點是及時傳遞真實的內容。所以,一個高質量的電視新聞節(jié)目往往靠新穎的新聞線索和題材取勝。電視新聞記者除了要對新聞價值高度敏感外,還應掌握多種新聞線索的獲取途徑。
1.獲取互聯(lián)網線索。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互聯(lián)網有其他渠道無法比擬的便捷性,已成為記者尋找新聞線索的重要渠道之一。尤其對于新入行的記者來說,由于人脈不廣,也不是非常了解報道領域,互聯(lián)網是他們獲取線索的主要渠道。從網絡上已有的熱門報道中挖掘新聞線索,再進一步追蹤采訪是十分可行的一種方式。
2.獲取現(xiàn)實生活線索。敏銳的觀察力是電視新聞記者必須具備的基礎能力。記者在日常生活中應保持觀察周圍環(huán)境的習慣,一旦發(fā)現(xiàn)新聞線索立即付諸行動,用最快的速度捕捉信息。在現(xiàn)實生活中,其實有很多題材具備新聞價值。比如倡導正能量的人或事,可以在節(jié)假日采訪在崗的操作工人,也可以在惡劣天氣采訪一線執(zhí)勤的交警等。這些題材都與人們的生活緊密聯(lián)系,直觀地反映身邊的人或事能引起觀眾的共鳴。
3.獲取人際交往線索。新聞記者獲得線索的多少和及時性,在一定程度上與他們的社會關系網的大小有關。一旦從事新聞工作,就要有構建、壯大自己關系網的意識和習慣。新聞記者的人際交往圈子越大,獲得新聞線索的機會就越多。比如《北京青年報》成立之初只是發(fā)行量很小的學生報紙,后來卻發(fā)展成為發(fā)行量較大的現(xiàn)代都市報,原因就是該報的記者不僅在北京當?shù)嘏苄侣?,還在全國各地發(fā)展、建立了信息員隊伍,隨時給記者提供新聞線索。
4.制定特殊日歷表。新聞記者一般會制定自己的日歷表,以便記住重大節(jié)日、重大會議、人物日志、紀念日等重要的新聞源日期。比如對時政的高度關注,在日歷表上標注重大會議的日期,在第一時間從會議發(fā)布的內容中篩選主要信息,或對會議結果進行深入研究,找出符合電視新聞需求的線索。近期召開的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就催生了很多黨的十九大專題報道。
5.獲取國外媒體線索。隨著中國經濟的騰飛,全球化進程不斷加快,各個國家主流媒體之間的交流合作程度也日益加深,全球信息鏈已初步建成。如今,新聞記者應開闊眼界,培養(yǎng)自己從全球電視媒體中獲取新聞線索的能力。這種途徑能為記者提供更多的題材,選題也更加靈活豐富。
隨著新媒體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傳統(tǒng)電視新聞報道已顯得單一和滯后。有可能記者剛剛發(fā)現(xiàn)線索,還未形成報道,人們就已經在新媒體上得到了相關信息。即便新媒體信息的真實性還有待考證,但它一定程度上還是會降低人們對電視新聞的關注度。如今,高速傳播的微博、微信、QQ等自媒體信息給電視新聞帶來了很大的沖擊。針對這類難題,電視新聞記者可以考慮充分利用新媒體平臺。比如發(fā)生了突發(fā)事件,微博和微信上已有多個相關消息,但是難以統(tǒng)一。這時記者可以匯總、分析新媒體平臺上的各類消息,以電視新聞報道的方式還原客觀事實并配上解說詞,增強新聞報道的真實性。
其次,很多新媒體平臺都有評論功能和信息交互性強的特點。記者可以借此與新聞受眾進行深入交流,并再次挖掘、分析交流信息。這樣記者不僅能獲取更好的新聞線索,還能擴充自己的知識儲備。當然,因為新媒體信息傳播的自由度很高,所以必然存在虛假或夸大的內容。電視新聞記者應對獲取線索的真實性進行審核,避免播報假新聞。
記者采訪思路的清晰與否直接影響新聞采編的質量高低,新聞采寫也是記者必須具備的基礎能力。采訪是媒體傳遞新聞的基礎和源泉,輕采訪、重寫作是新聞工作者的誤區(qū)。采訪就像準備一桌飯菜,如果采訪之前記者已有明確的方向和思路,那么就知道從哪里獲取食材和原料。
電視新聞采訪比之文字、廣播采訪要復雜一些,這是由電視傳播的特性決定的。記者的提問要成為新聞節(jié)目中的一部分,必須精心設計每一個問題,根據(jù)不同的采訪對象選擇不同的提問方式,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引出觀眾想知道的內容。比如在采訪領導干部或健談的公眾人物時,一般開誠布公地運用“正提法”講明采訪目的,讓采訪快速而順利地進行。而西方記者在電視采訪中比較擅長運用追問法,抓住重點,循著邏輯,連珠炮式提問。
主題報道是電視新聞中最重要的節(jié)目樣態(tài)之一,新聞工作者只有不斷增強采訪策劃的預見性才能深化和延伸采訪主題。但現(xiàn)在觀眾看電視新聞時已不滿足于信息的單向傳輸,而是希望參與到新聞討論中,讓主持人知道他們的觀點。變單向傳播為雙向傳播,變采訪為三方交互,這是值得新聞記者借鑒的新的采訪思路。
新聞記者是一個特殊的職業(yè),作為新聞工作者,一定要善于發(fā)現(xiàn)、勤于探索,不斷挖掘、分析,保持新聞敏感,拓寬新聞線索獲取渠道,開展深入創(chuàng)新式采訪,使電視新聞事業(yè)更好地發(fā)展。
[1]成鑫榮.論電視記者新聞線索的把握構建[J].西部廣播電視,2017(06):120+128.
[2]楊帆.新聞采訪中的采訪技巧運用分析[J].采寫編,2017(02):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