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明輝,代野,陳大軍,李忠盛,吳護林
(西南技術(shù)工程研究所,重慶400039)
35CrMnSi鋼是一種低合金高強度鋼,屬于中碳調(diào)質(zhì)鋼,熱處理后的35CrMnSi鋼可以獲得良好的綜合力學性能,在保證較高強度的同時保有足夠的韌性,因此,主要用于制造中速、重載、高強度的零件及高強度構(gòu)件,如飛機起落架、機翼大梁等航空受力結(jié)構(gòu)件,還作為戰(zhàn)斗部殼體材料[1-3]。慣性摩擦焊具有接頭質(zhì)量好、適用范圍廣、焊件尺寸精度高、可靠性好的優(yōu)點,可有效實現(xiàn)超高強度鋼的高強連接[4-6]。
為此用慣性軸向摩擦焊技術(shù)對35CrMnSi鋼管進行了工藝試驗,分析其焊接接頭組織與力學性能,為其實際應(yīng)用提供理論依據(jù)。
試驗所用35CrMnSi鋼管為熱鍛退火態(tài),其化學成分見表1。待焊件為機械加工后的鋼管,外徑 Φ157 mm,壁厚10 mm,長300 mm。
試驗采用的焊機為大功率特種慣性摩擦焊機(型號CT-130),焊接工藝參數(shù)見表2,進行了35CrMnSi鋼管的慣性摩擦焊試驗。焊前需對待焊接面進行去油污/氧化皮處理,焊接過程采用二級加壓,即主軸轉(zhuǎn)速上升到一定轉(zhuǎn)速后,施加一級摩擦壓力,焊接界面接觸并摩擦溫升,處于高溫塑性狀態(tài)。當主軸轉(zhuǎn)速降低到一定值后,施加二級頂鍛壓力至轉(zhuǎn)速下降為0,并持續(xù)保壓一段時間,其中摩擦壓力與頂鍛壓力均為焊機表壓。
表1 35CrMnSi鋼的主要化學成分(質(zhì)量分數(shù),%)
表2 焊接工藝參數(shù)
使用線切割從焊件上切取焊接接頭試樣,金相試樣采用4%硝酸酒精溶液腐蝕;按照 GB/T 228.1—2010《金屬材料拉伸試驗第1部分 室溫試驗方法》標準進行拉伸試樣的線切割;按照GB/T 229—2007《金屬材料夏比擺錘沖擊試驗方法》標準加工沖擊試樣;利用ZEISS Observer A1m光學顯微鏡分析結(jié)合界面微觀結(jié)構(gòu)與組織形態(tài);利用HM-MT1000顯微硬度測試儀測試結(jié)合面的顯微硬度;在MTS-880萬能材料試驗機上測試焊接接頭力學性能;利用Hitachix-650掃描電子顯微鏡觀察拉伸斷口形貌;在夏比擺錘沖擊試驗機上測試接頭沖擊吸收能量。
摩擦焊后35CrMnSi鋼管軸向燒損量為13.84 mm,焊后照片如圖1a所示。圖1b為摩擦焊接頭宏觀照片,焊接接頭處無氣孔、裂紋等焊接缺陷,焊接質(zhì)量良好。內(nèi)外焊縫的飛邊均勻,卷曲充分,可以初步判斷出焊接試驗效果較好。
圖1 35CrMnSi鋼管慣性軸向摩擦焊焊接試樣
圖2 35CrMnSi鋼管慣性軸向摩擦焊焊接接頭微觀組織形貌
慣性軸向摩擦焊焊接接頭一般由焊縫區(qū)、熱力影響區(qū)和母材區(qū)組成。35CrMnSi鋼管慣性軸向摩擦焊接頭組織如圖2所示,圖2a為摩擦焊接頭組織,可以明顯看出焊縫區(qū)、熱力影響區(qū)與母材區(qū)組織的區(qū)別。圖2b為焊縫區(qū)組織,主要為板條馬氏體,并有少量殘余奧氏體,這是因為慣性軸向摩擦焊過程中,焊縫中心溫度快速升高,達到1 100℃左右;而對于35CrMnSi鋼這種材料,其臨界溫度AC3為880℃左右。焊縫中心組織完全奧氏體化后,奧氏體晶粒長大速度很快,然而隨著飛輪轉(zhuǎn)速下降,焊縫熱量沿鋼管軸向傳熱,焊縫在高溫停留時間很短,隨后快速冷卻,奧氏體組織過冷后形成了板條馬氏體組織,但仍有少數(shù)奧氏體由于來不及轉(zhuǎn)變而殘留下來,從而形成了板條馬氏體+少量殘余奧氏體的組織。圖2c為熱力影響區(qū)組織,主要為細小的馬氏體、索氏體、珠光體與鐵素體,晶粒尺寸比焊縫與母材更加細小,這是因為熱力影響區(qū)組織在焊縫區(qū)金屬高溫傳熱與軸向壓力作用下,晶粒破碎,并呈現(xiàn)出一定的流線;圖2d為母材組織,由粒狀珠光體與網(wǎng)狀鐵素體組成。
對焊后試樣進行淬火加熱溫度為900℃,進行油冷1 h的淬火處理。隨后加熱至230℃,進行2 h空冷的回火處理,熱處理后摩擦焊接頭組織分布均勻,接頭組織分區(qū)現(xiàn)象完全消失。圖3為熱處理后的焊接接頭組織,主要為回火馬氏體。
圖3 熱處理后35CrMnSi鋼管慣性軸向摩擦焊接頭微觀組織形貌
圖4 為35CrMnSi鋼管慣性軸向摩擦焊接頭的顯微硬度分布,硬度測試位置為金相試樣寬度方向中心位置。由圖4可知,距離焊縫中心±1 mm的范圍內(nèi)(即焊縫區(qū))顯微硬度約為590 HV0.3。熱力影響區(qū)的顯微硬度隨著距焊縫中心距離的增大而逐漸降低,其單邊寬度約1.5 mm。在距焊縫中心2 mm左右處即為母材顯微硬度,約230 HV0.3。焊接接頭硬度測試結(jié)果與焊縫區(qū)、熱力影響區(qū)、母材的顯微組織相吻合,即焊縫區(qū)的馬氏體硬度最高、熱力影響區(qū)的混合組織次之,母材的珠光體最低。熱處理后,焊接接頭與母材顯微硬度均在490~500 HV0.3之間。
圖4 焊接接頭顯微硬度
對摩擦焊接頭取圓形標準拉伸試樣進行拉伸性能檢測,試樣直徑為6 mm,檢測結(jié)果見表3,斷裂后的拉伸試件如圖5所示。從表3拉伸試樣斷裂位置可以看出,35CrMnSi鋼管的慣性軸向摩擦焊接頭抗拉強度高于母材。
表3 35CrMnSi鋼慣性軸向摩擦焊接頭拉伸試驗結(jié)果
圖5 拉伸試驗后的摩擦焊接頭拉伸試樣
對熱處理后的焊接接頭取圓形標準拉伸試樣進行拉伸性能檢測,試樣直徑為6 mm,檢測結(jié)果見表4,斷裂后的拉伸試樣如圖6所示。從表4可以看出,35CrMnSi鋼管熱處理后焊接接頭抗拉強度均超過1 890 MPa,所有試樣拉伸過程均有屈服過程,并且具有一定的斷后伸長率,表現(xiàn)出一定的塑性性能,表明通過軸向慣性摩擦焊焊接的35CrMnSi鋼管接頭性能良好。其中1號、2號試樣斷裂位置為焊接接頭焊縫區(qū),3號試樣斷裂位置為遠離焊縫中心的母材,如圖6所示。
表4 熱處理后35CrMnSi鋼摩擦焊接頭拉伸試驗結(jié)果
圖6 熱處理后接頭拉伸試樣
1號拉伸試樣斷裂位置焊縫中心,斷面呈現(xiàn)45°剪切斷裂,其斷口掃描電鏡形貌如圖7所示。從圖7a的斷口整體形貌中可以看出,由內(nèi)到外依次為纖維區(qū)、放射區(qū)與剪切唇區(qū),纖維區(qū)在圖7a的中上部,放射區(qū)呈現(xiàn)人字花樣,表明裂紋擴展方向從上至下,剪切唇區(qū)有0.5 mm左右的寬度,斷口平齊、光亮與拉伸應(yīng)力垂直。圖7b中纖維區(qū)韌窩尺寸小、深度淺,說明焊縫塑性較差。圖7c中放射區(qū)有較多的韌窩,局部呈現(xiàn)解理斷裂并存在二次裂紋,屬于混合斷裂。通過斷口掃描電鏡照片可以看出整體形貌呈現(xiàn)混合斷裂特征。
對熱處理后焊接接頭進行線切割,切取V形缺口沖擊試樣3件,在2 mm擺錘刀刃下測試沖擊吸收能量,試驗結(jié)果見表5,試驗后試樣照片如圖8所示。V形缺口沖擊試樣焊接接頭的沖擊吸收能量大于18.5 J,由于熱處理后焊接接頭的組織主要為回火馬氏體,故焊接接頭的沖擊韌性較差。
圖7 1號拉伸試樣斷口形貌
表5 熱處理后35CrMnSi鋼摩擦焊接頭沖擊試驗結(jié)果
圖8 沖擊試驗后的試樣
(1)35CrMnSi鋼慣性軸向摩擦焊接頭無氣孔、裂紋等焊接缺陷,焊接質(zhì)量良好,焊縫組織以板條馬氏體為主,并有少量殘余奧氏體,熱力影響區(qū)組織主要為細小的馬氏體、索氏體、珠光體與鐵素體,晶粒尺寸比焊縫與母材更加細小,經(jīng)熱處理后,焊接接頭組織差異消失。
(2)摩擦焊接頭拉伸試樣斷裂位置位于遠離焊縫中心的母材,焊接接頭的顯微硬度、強度均高于母材。
(3)經(jīng)淬火+低溫回火后的35CrMnSi鋼慣性軸向摩擦焊接頭抗拉強度達到1 890 MPa以上,拉伸斷口形貌呈現(xiàn)混合斷裂特征,V形缺口沖擊試樣焊接接頭的沖擊吸收能量大于18.5 J,沖擊韌性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