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響
(黑龍江省鶴崗市蘿北縣朝鮮族學校 黑龍江 鶴崗 154100)
有人把課堂比作舞臺,那是因為我們的教學猶如藝術(shù)??夏峄? 1胡德 3說 9: A“教 7學 3的 9藝術(shù)全在于如何恰當?shù)靥岢鰡栴}和巧妙地引導學生作答?!惫P者認為,這就是“課堂理答”的藝術(shù)。課堂理答是教師對學生回答問題后的反應和處理,智慧的理答外顯在學生,內(nèi)隱于教師,立足于教師的功力――課堂教學力。本文契合課堂理答,直面教師課堂教學力的深層修煉,力求練就自己的專業(yè)魅力,構(gòu)建人課合一的智慧課堂。
最初接觸“理答”一詞,似陌生又熟悉,覺著既應是課堂問答,又像是課堂評價,更像是課堂對話。翻閱崔允教授的《課堂觀察――走向?qū)I(yè)的聽評課》,逐漸明晰概念,課堂理答就是教師對學生回答問題后的反應和處理。[1]
1.課堂理答與課堂問答。課堂問答包括發(fā)問、候答、叫答、理答前后銜接的四個環(huán)節(jié)。[2]課堂理答是教師對學生的回答作出即時評價,從而引起學生的思考,不難看出,它應該是課堂問答的重要組成部分。
2.課堂理答與課堂對話。有人認為課堂理答是師生間的一種對話,其實課堂理答不完全屬于對話。課堂理答包括語言性理答和非語言性理答,教師進行的非語言理答就不是對話范疇了。同時,語言性理答更是教師與學生的對話,課堂中的生生對話也不屬于理答。
3.課堂理答與課堂評價。也有人把課堂理答與課堂評價等同,其實它也不等同于傳統(tǒng)意義的評價。如當學生在課堂上朗讀出彩,教師的一句“讀得真棒!”就該是評價而不是理答。理答一定是伴隨著教師提問之后及學生有無反應之后的教學行為。[3]
1.智慧理答外顯在學生。特級教師孫雙金曾在一書中這樣闡述:“課堂理答在教學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師理答恰當與否,說小一點,關(guān)系到課堂氣氛,教學效果;說大一點,關(guān)系到學生的終身發(fā)展,所以應該給予足夠的重視?!钡拇_,理答的實施者是教師,最大的受益者是學生。理答內(nèi)容能環(huán)環(huán)緊扣,引領(lǐng)學生的思維逐層遞進,那么學生慢慢能學會學習;如果理答語言能生動有趣而充滿激勵,那么會對學生的學習情緒、學習興趣產(chǎn)生積極的影響。
2.智慧理答內(nèi)隱于教師。很多老師都會這樣做,把名師的教案搬進自己的課堂,然而卻總沒有預想般的精彩,甚至相差甚遠。為何名師的課堂無法復制?因為我們無法復制名師的功力,尤其是智慧理答的教學力。名師在課堂上的拋磚引玉、旁征博引、取喻明理、點頭目示,都是他們課堂教學力的完美體現(xiàn)。課堂教學力是組織實施有效課堂的能力。然而,我們的廣大老師在課堂上教學力不夠,或理答意識淡漠,或理答技巧單一,或理答機智缺乏,因而使課堂的精彩暗淡了。筆者認為,智慧的理答內(nèi)隱于教師,立足于教師的功力――課堂教學力。
1.研讀力。博覽群書厚底蘊。朱永新說過:“沒有教師的成長,學生的成長是不可能的。”一個語文教師如果缺少了深厚的人文底蘊的支撐,教學必然會陷入蒼白無力的境地。腹有詩書氣自華,只有廣采博學,才能對文本形成自己獨特的理解和感悟,從而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因此,語文教師必須博覽群書,涉獵廣泛,豐富積淀,為提高理答能力奠定基礎(chǔ)。
潛心涵詠研文本。教師研讀文本,要有超越學生的敏銳與深刻,只有站在作者高度,做到深層解讀,才能站在學生角度,胸有成竹地喚起生生對話和生本對話。反之,老師心中沒底,課堂中或是不引導,聽任學生回答;或是亂引導,沒有重點;或是反引導,致使南轅北轍,這樣的課堂是讓人擔憂的。
2.傾聽力。要使課堂煥發(fā)生命的精彩,對老師來說就是要準確地接住孩子的發(fā)言,傾聽學生發(fā)言,好比是在和學生玩棒球練習,如何有力對接,就要教師的傾聽。
專心致志辨正誤。在課堂上,學生的理解經(jīng)常是不到位的,甚至是比較膚淺的,這都是正常表現(xiàn),但卻需要教師有雙聰耳,關(guān)注學生思維上的傾向。比如有一位教師在教學“戴”這個生字時,師問:“老師手上戴了一個手表,你還看見誰身上戴什么了?”“老師戴了眼鏡”“小朋友戴著紅領(lǐng)巾”“媽媽脖子里戴項鏈”……生一一回答。突然有一位學生答:“我口袋里帶了一塊錢。”然而老師沒聽出來,繼續(xù)在點名其他學生回答。其實在這個時候是最需要聽出學生正誤的,因為這正是老師講清要點的好機會。我想老師如果聽出了錯誤,可以這樣來引導:“口袋里帶了一塊錢?應該是哪個‘帶’呢?”“同學們,你們發(fā)現(xiàn)了嗎?‘戴’都是把東西戴在哪兒呢?”“原來,‘戴’是把東西放在頭、面、頸、胸等身體的某個部位。而口袋里帶東西就不應該是‘戴’了?!睂W生的發(fā)言常有不足之處,教師要仔細傾聽辨正誤,捕捉答問話語的長處和短處,邊聽邊思考,調(diào)整教學思路。
面對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新課改,堅守語文的根是需要用語文的方法教語文,教學沒有什么新的方法,只有沒有用好的方法。新課程改革的語文教學,不能依賴于方法的變化,不能依賴于新技術(shù)新手段的運用,最應該依賴的還是教師自己。智慧的教師才能彰顯智慧的課堂,智慧的教師才能成就智慧的學生。面對浮躁喧鬧急功近利的新課改,堅守語文的根需要教師先錘煉自己,秉持寧靜的淡泊心態(tài),夯實豐厚的人文底蘊,擁有關(guān)愛的人文情懷,練就獨特的專業(yè)魅力,提升課堂教學力,構(gòu)建人課合一的智慧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