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慧
(江蘇省沭陽縣耿圩中心小學 江蘇 沭陽 223600)
然新課堂頒布以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據(jù)調查顯示:大部分的語文課堂教學中仍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下面筆者對目前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做出了詳細的分析并提出幾點對策。
(一)教育觀念陳舊。陳舊的教育觀念仍然是小學語文教學創(chuàng)新的嚴重阻礙。盡管課程改革對小學語文教學早就提出了較為明確的努力方向,關于小學語文教學的新理念也不斷得以推廣,但是,在當前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中,“重知識,不重能力;重結果,不重方法;重工具性,忽視人文性;重機械化記憶,忽視創(chuàng)造性品質的培養(yǎng)”的陳舊觀念仍然根深蒂固。片面追求升學率教育體制,以及片面強調考試成績、追求千篇一律所謂質量的學校教學考核機制和不顧學生自身特點將“關注”變成“關住”的盲目攀比式的家庭教育,在對學生的心理造成極大的壓力、扼殺學生天生的創(chuàng)造潛力的同時,也將那些教師困在了因循守舊的應試化教育老路上。
(二)教學方法陳舊。當前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仍舊是教學方法缺乏創(chuàng)新,固守成規(guī)。例如,教師觀念上沒能夠真正將學生視為教學活動的主體,還是采取灌輸知識的方式,忽視了與學生的互動,忽視了對學生積極性的激發(fā),忽視了對學生主動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在具體的課文講解過程中,仍舊是采?。⑷阶撸⒌姆绞剑航o課文劃分段落、總結段落大意、概括課文的中心思想以及寫作特點,具體的語言教學也顯得不足。此外,對于作為語文教學一大重點和難點內容的作文教學而言,在相關的思路啟發(fā)以及寫作方法和技巧的指導方面不到位。在進行作文批改時,不注意作文用語的通順性,忽視了對學生進行通順用語的指導。陳舊老套的小學語文教學,使課堂變得沉悶無趣,很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勢必會對小學語文的教學效果產(chǎn)生不利影響。
(三)教學模式落后?,F(xiàn)階段的小學生,絕大部分處于好奇心強,活潑好動的年齡階段,對于這個階段的學生而言,靈活多樣的教學模式比較能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但是,就目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來講,尤其是在農(nóng)村地區(qū),教師的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傳統(tǒng)落后,絕大部分教師將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分為簡單的識字、分段、歸納中心思想。這樣的教學模式,明顯不符合新課程改革的思想,千篇一律的教學方式,也嚴重打擊了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一)不斷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對于小學語文的教學來講,教師的綜合素質是關鍵性的因素。因此,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至關重要。筆者認為,提高現(xiàn)有教師的綜合素質,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做起:首先,學校形成再培訓機制,不斷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學校要大力組織教師進行在職培訓,讓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和精神深入人心,讓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及時用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指導和要求自己,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其次,教師在日常生活中,應當加強自身的學習和建設,不斷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樹立與時俱進的教學理念,不斷提高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促進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又好又快的發(fā)展。
(二)教學形式應服務于教學目標。在課堂教學中,我們運用的任何教學形式都要從完成教學目標出發(fā),根據(jù)教學目標來選擇合適的教學策略與方法,內容決定形式,這是課堂教學的基本原則。因此,在備課時,教師要首先考慮完成哪些教學目標,然后考慮為了完成教學目標可以采用哪些教學形式,這樣才能提高教學的時效性。如一位老師在《藍色的樹葉》一課識字教學時,為了幫助學生鞏固識字的效果,運用了“猜一猜”的游戲:將術、鉛、惹等9個字卡貼在黑板上,請甲、乙兩名學生上黑板前,甲生面向學生背對黑板,乙生悄悄地指了一下“惹”字,全體學生都默默地記在心里。這時甲生問大家:“是不是美術的‘術’字?”全體學生齊說:“不是?!奔咨謫柎蠹遥骸笆遣皇倾U筆的‘鉛’字?”全體學生齊說:“不是?!奔咨謫柎蠹遥骸笆遣皇侨侨讼矏鄣摹牵ё?”全體學生齊說:“對對對,請歸位。”接下去,教師又請了兩對兒學生上前做這項游戲。游戲期間,我看到全體學生的注意力都非常集中,興致盎然,有效地鞏固了識字。
(三)對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在人們生活質量不斷提高的情況下,對教育質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小學語文教學是為學生日后學習語文知識打基礎,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明確“三觀”,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提升自己的素質,應用自主以及合作和探究模式進行教學。同時,小學語文教師還要明確教學觀念,以獲得更加高效的教學課堂。在教學中,小學語文教師還應該把學生的主體作用突顯出來,并圍繞學生的發(fā)展展開教學活動,促使學生積極學習語文知識。除此之外,還要對自主學習方式和合作學習方式進行探索,為學生構建一個團結合作的學習環(huán)境,進而使課堂效率得以提高,學生個性得到發(fā)展。譬如:在講解《小馬過河》時,筆者把學生分成了幾個小組,并提出了幾個問題,如小馬為什么不敢過河?小馬后來過沒過小河?然后讓學生帶著問題仔細閱讀課文,閱讀過后和小組同學進行討論,并派出代表做出合理的回答。這樣學生便會圍繞問題,開動腦筋,集合集體的智慧總結出令教師滿意的答案。
綜上所述,針對目前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教師采用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明確教學目標、豐富教學方法的對策,符合新課程的標準要求和教學客觀規(guī)律。通過采取以上對策,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有助于高效達成預期教學目標,提高教學效率,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