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景
(江蘇省宿豫區(qū)第一實驗小學 江蘇 宿豫 223800)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會要求,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受教育者施加影響的教育,使他們養(yǎng)成所期望的品德。古代教育家孔子說“:弟子入則孝,出是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馀力,則以學文?!彼训掠旁谑孜?明確要求學生首要致力于道德修養(yǎng)。我國社會主義新時期也明確提出了教師的根本任務,人民教師要遵照黨的教育方針去教育學生,使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成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合格人才。
體育教學是一門與德育聯(lián)系密切的學科,如何把德育滲透到教學中去,結合教學實踐,從以下五個方面進行闡述。
教師的言行舉止直接影響和感染著學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主導作用,其素質的高低對學生個性、品德、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有直接的影響,是學生直接模仿對象之一。體育教師是學生身邊的第一榜樣,切不可不拘小節(jié),而且所教對象又是中專學生,對他們將來進入社會工作的行為養(yǎng)成有一定影響。所以在體育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首先關鍵在于教師的言傳身教。因此作為體育教師必須加強自身修養(yǎng),提高自身素質,具備奮發(fā)向上、積極進取的敬業(yè)精神,在教學中應為人師表,知識廣博、動作示范優(yōu)美等良好的個性和形象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使學生在模仿中審視自己,達到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所謂“親其師,信其道”,“身教重于言教”,這兩句話同樣證明良好的德育形象在體育課堂教學中的深刻意義。
利用體育的精神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塑造性格體育教學在傳授體育基礎的同時進行品德教育,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共產(chǎn)主義思想品德教育。培養(yǎng)學生服從組織、遵守紀律、誠實、機智、積極進取的心理品質。如:中國女排團結協(xié)作,頑強拼搏,勇奪“五連冠”的事實是向學生進行集體主義教育最有說服力的例子;許海峰的槍聲-奧運金牌零的突破,劉翔110米欄破世界記錄和奪取金牌,向世人證明中國的奮起,激勵學生養(yǎng)成克服困難、勇往直前、勇攀高峰的精神。體育的精神使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合作和奮斗,使其意識得到升華。(1)體育教學使學生掌握做人準則,知道做人的基礎是責任感。教育專家認為,現(xiàn)代教育不但要讓學生學會生存,而且要讓學生學會關心他人,關心集體,關心社會,關心人類。(2)體育教學讓學生逐步地體會到今天的事業(yè)是集體的事業(yè),今天的競爭是集體的競爭,與他人團結,善于合作的成功機會就更大。(3)體育教學讓學生體會吃苦是一所學校,吃苦的經(jīng)歷是一筆取之不盡、不可多得的財富,讓學生明白只有自強不息,頑強拼搏,才會真正實現(xiàn)人的價值。教師在教學中充分利用教材特點,給學生提供一個鍛煉的天地,注重培養(yǎng)其進取的優(yōu)良品質。
課堂上規(guī)范學生的坐、立、行、走、穿衣等日常生活習慣,并且對學生的精神面貌常抓不懈。要求學生課中保持朝氣蓬勃,積極向上的精神,練習中積極主動、勇于戰(zhàn)勝困難,努力完成課中教學任務。體育游戲大都有主題思想,教師要合理利用體育游戲(它包括接力、追逐、角斗、攻防守、集體和專項游戲等)特有因素,對學生進行團結友愛,互助合作,自覺遵守規(guī)則的教育:隊形、隊列和基本體操的練習中,整齊的隊列,隊形的變化,協(xié)調一致的動作,朝氣蓬勃,奮發(fā)向上的軍人精神風貌,可以培養(yǎng)學生遵守紀律,聽從指揮的良好行為,是學生進行美育和集體主義教育的好教材;對于消耗體力的內容,如中長路,越野跑等,可以培養(yǎng)學生吃苦耐勞,堅韌不拔的頑強精神;障礙跑、跨欄等項目能培養(yǎng)學生勇敢克服一切艱難險阻,勇往直前的優(yōu)良品質;跳遠、跳高、跳馬等項目可以培養(yǎng)學生靈敏、果斷、不怕困難、勇于進取的精神;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內外體育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教育學生珍惜集體榮譽,艱苦奮斗,團結拼搏,努力學習,學習本領,用實際行動開創(chuàng)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的美好未來。
體育教學要讓學生(特別是中等專業(yè)學生)懂得強健的體魂是未來生活和工作之根本的道理,明確體育學習的目的,自覺接受教師合理的教學方法。教師最吸引學生的是簡明扼要的講解、正確的示范、優(yōu)美的動作、科學合理的方法及行之有效的輔導,使學生對此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在練習中,學生不敢做的動作,教師要啟發(fā)引導,示范與講解相結合,借助正確的預防和保護措施,幫助學生完成動作,學生不會做的動作教師應手把手地教,對動作完成得好的學生,及時地給予鼓勵和表揚。對不能完成或做得不規(guī)范的學生,給予更多的關愛,耐心地輔導,切忌挖苦、打擊學生。
在體育教學中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關健在于教師的言傳身教,而身教更勝于言傳。體育教師的工作性質決定了大部時間在室外,教師和學生的直接接觸最多,此時,教師深入學生之中,與之談心,各方面了解學生,做學生的良師益友,不管刮風下雨,還是嚴寒酷暑都必須帶領學生去完成身體鍛煉的任務,在這艱苦的環(huán)境中教師的影響最大。利用學校的自然條件,組織一些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的球類、拔河、登山等體育活動,要求學生團結協(xié)作,互相幫助頑強拼搏,爭取勝利,使學生積極進取的精神在這運動實踐中得到體驗。教師以“人梯”的精神培育學生,建立良好、純真的師生感情,使這種感情化成濃濃的師生情感和對美好事物的評判,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通過五個方面有意識、有目的地德育滲透,同時加強學生心理素質的教育,不僅能鍛煉學生的意識,形成良好的品格,更重要的是能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愛崗敬業(yè)的精神,培養(yǎng)學生服從組織,遵守紀律、誠實、機智、積極進取的心理品質,并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總之,育人是教學的核心。這既是一種機遇,又是一種挑戰(zhàn),把德育教育滲透到各學科教學之中,使學校德育之花燦若艷霞,使學生獲得的不僅是知識的收獲,而且是心理的愉悅,才能培養(yǎng)出德才兼?zhèn)?有理想、有文化、有紀律、有技術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