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亞萍
(山東省鄆城縣鄆城街道辦事處蔣廟小學 山東 鄆城 274700)
正文: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有很大的比重,然而現(xiàn)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依然存在低效、無效的問題,重地阻礙了課程改革的深入發(fā)展。要改變這種狀況,只能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特點出發(fā),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從而有效地實現(xiàn)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預期的目標,增強教學的有效性。
1、創(chuàng)設情境進行教學。小學生的體驗水平不高,閱讀興趣差異很大,因此語文教師要經(jīng)常向學生提供閱讀素材,來激發(fā)學生閱讀體驗的興趣。教師可利用語言藝術,營造意境。教師運用生動的語言,再現(xiàn)課文中所提供的具體畫面,啟發(fā)學生的形象思維,喚起他們的想象、聯(lián)想,將學生進入作品的情境之中。例如在學習蘇軾的《水調歌頭》一詞時,教師可以將這篇描寫古人對親人思念的詞,轉化為一篇兄長思念弟弟的現(xiàn)代白話文,聯(lián)系中秋節(jié)家家團圓的景象展示出作者的寄語“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之中的深刻意蘊。通過這種途徑,拉近了小學生與古詩之間的距離,同時教師變換詩詞形式的教學方法也極為新穎,贏得了學生的喜愛。
2.開展各種閱讀實踐活動。小學生的閱讀活動不僅僅局限于傳統(tǒng)的課堂之上,教師要利用各種途徑開展閱讀實踐活動。而在小學中開展閱讀比賽,有利于活躍閱讀的氣氛,形成你追我趕的良好閱讀文化氛圍,閱讀比賽多種多樣,常見的閱讀比賽主要有校園閱讀大賽、校園詩歌散文朗誦大賽、辯論賽、讀書知識大賽等。校園閱讀大賽是讓參賽的選手閱讀同一份材料,然后按要求回答所有問題,誰的得分最高,誰就是獲勝者;校園詩歌散文朗誦大賽,可采取幾種不同的形式,或者允許參賽選手自帶參賽作品,或者隨機抽取參賽作品,參賽者朗誦,評委從語言、動作、表情等幾個方面綜合打分,得分最高者獲勝;辯論賽要求辯論雙方閱讀大量相關材料,并要有極快的應變能力和良好的口頭表達能力;讀書知識大賽主要是考查參賽者的閱讀量以及知識面。閱讀表演,是將閱讀的內容經(jīng)過加工以形體和口頭語言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加深對閱讀內容的理解,常見的校園閱讀表演有劇本演出、朗誦表演等。在這些閱讀表演中,可以邀請學生家長扮演其中的某個角色和自己的孩子一起登臺演出,共同分享閱讀的樂趣。除此之外,教師要盡量的在班級內開設圖書角,每個班級可以根據(jù)不同的閱讀需要建設不同風格的班級圖書角。每位學生需要帶最少一本圖書,放于書架。以社會、家庭、學校和班級等多方共建的“班級圖書角”,將圖書館搬到了教室,將圖書放到了學生們的眼前,這極大的方便了學生的借閱,增加了學生接觸圖書的程度。
3、讓學生掌握一定的朗讀技巧。小學階段是閱讀興趣和閱讀習慣培養(yǎng)的關鍵時期,培養(yǎng)學生掌握有效的閱讀方法、閱讀興趣和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應成為小學階段總的教學目標。朗讀時不讀錯字音,不丟字添字,不重復,不讀顛倒,不吃字,讀的字字響亮,做到心到,眼到,口到。朗讀要流利是指在做到正確之后,從容不迫的讀。不能一字一拍的讀,也不能一口氣連讀下去。要速度適中,口齒清晰的朗讀。朗讀要有感情是正確理解課文的結果,對課文內容有了深刻的理解,讀的時候就能做到真摯自然,不矯揉造作。低年段學生處于記憶的黃金時期,就閱讀教學來說,適合采用朗讀、誦讀以及背誦等方式,這一學段要求學生“會”朗讀外,還要求學生學習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當然,朗讀還要體現(xiàn)層次性。每次朗讀都要有不同的要求。先讀通,再讀懂,后感悟,一遍比一遍讀來入調,一遍比一遍體會親切。只有在反復的朗讀中,讓學生體會文章的滋味,獲得更大的美感享受,“美讀”的境界才可能達到。
4、多贊賞鼓勵,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小學生自制力差,遇到一點小小的挫折,容易放棄。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鼓勵手段不斷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當學生回答精彩時,要多鼓勵、贊賞。
例如《我要的是葫蘆》一課,老師問:“如果你就是那個種葫蘆的人,你盯著小葫蘆會說什么??”“你還想怎樣表達你對小葫蘆的喜愛?”
學生爭先恐后的發(fā)言。
學生一:我心想:小葫蘆快長吧,……
學生二:我對小葫蘆說:“我的小葫蘆,你快長啊,……”
學生三:我想每天都去看小葫蘆。
學生四:我真想為小葫蘆唱歌?!?/p>
老師總結:同學們發(fā)言都很踴躍,也都很精彩,說明大家都認真思考了,發(fā)揮想象力了,老師很高興。
此時,我們可以通過評價,引導學生淺入深出。當學生答問錯誤時,教師既不能奉送“真理”,也不能聽之任之,而應利用學生錯誤中的可利用因素,或追問暗示,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錯誤,及時糾正;或反潔歸謬,即以學生錯誤答案為前提,推導出荒謬的結論,讓學生在前因后果的矛盾中頓悟。
結語:總之,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教師是根本,沒有高素質的教師隊伍,一切都無從談起。在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中,制定教學的基本方案,組織學生的學習過程,營造良好的學習情景和問題情境,激活學生的思維,評價學生的學習行為和學習成果,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仍是教師的基本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