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大學 哈爾濱 150080)
中國特色大家庭,這里一般是指延續(xù)傳統(tǒng)習慣,三代及三代以上的親屬共同生活在一起的特色生存結構,這樣的結構中,矛盾多而且復雜。中國式大家庭是國產(chǎn)家庭倫理劇中女性角色存在的必要條件,大家庭的生活方式使得女性的多角度人格得以展現(xiàn),因為現(xiàn)實生活不會像理想中情況那么簡單,總會有各種各樣的因素干擾人們的狀態(tài)。依托于中國這樣的大環(huán)境,國產(chǎn)家庭倫理劇的角色塑造是獨一無二的。大家庭生活的弊端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利益糾紛。在上世紀的中國,很多人希望幾代人一起生活,這在某一方面反映出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習慣,即住在一起不僅方便照顧老人,更重要的是可以增進不同年齡段人的感情,北京的四合院可以很好地說明這種狀況,然而正是這樣的思想,使得一些矛盾不可避免?!舵ㄦ驳娜龂鴷r代》中:大兒媳是傳統(tǒng)女性的代表,為家庭可以舍棄一切;二兒媳卻是典型的新時代女性,不做家務,會做表面功夫,年輕時尚;三兒媳則暗許丈夫啃老思想。其中,大兒媳和二兒媳剛好是兩個極端,也代表了當下不少女性所探討的東西。每一次這類電視劇熱播后,都會引起大家的熱議,然而每次熱議之后,事情依舊不會有定論。
第二,性格差異。在電視劇《裸婚時代》里,童佳倩與劉易陽的父母、奶奶一同住在并不寬敞的房子里,小兩口的生活原本甜甜蜜蜜,但是出于各個方面的原因,長輩的觀念與年輕人差太多,在長期的生活中,勢必會造成不必要的沖突,直爽的媽媽和新婚的妻子、劉易陽媽媽和童佳倩之間的關系就很具有代表性。
第三,思想碰撞。在《金太狼的幸福生活》中,東北男孩金亮的父親就有思想保守類父母的特點。老金喜歡和心愛的兒子金亮一起生活,對于兒子的成功總是引以為傲,認為兒媳婦小米應該是相夫教子的狀態(tài),但實際情況恰恰相反,小米是一個家庭條件比金亮好很多的北京女孩,小米覺得老金買菜為省幾毛錢而浪費時間是不值得的,反之省下來的時間可以創(chuàng)造更多的財富,而老金則堅持過日子要精打細算。很多方面的不同令小米和老金之間矛盾不斷。
大家庭至少會有三代人,有的會達到四代人、五代人,這樣巨大的年齡跨越,即使每天接觸習慣了也仍然會出現(xiàn)不可避免的矛盾。而大家庭的生活在西方很少見,西方更傾向于同齡人一起居住,如果中國沒有這樣的傳統(tǒng),那么小米和老金的矛盾也就沒有了發(fā)展的條件,那么眾多家庭倫理劇的情節(jié)里就沒了這些看點。
傳統(tǒng)的中國式成長理念,一般是指按照長輩的思維定式尋求安逸穩(wěn)定的生活環(huán)境,學會規(guī)避所有風險、放棄嘗試突破固有模式的一種觀念。時代可以飛速的變化,人們的觀念卻要慢慢改變,中國家長更愿意讓孩子按部就班地走下去,而國外家長卻認為應該任憑其自由發(fā)展,比如說《北京青年》里的老大何東,他可以算是絕對接受家長安排人生的,他的女朋友權箏也和他如出一轍,所以他后來決定辭去工作重走青春路。老四何北的女朋友唐嬌,是一個在酒吧上班的年輕女孩,敢愛敢恨,在兄弟四人沒有重走青春路之前,觀眾會認為她的社會地位不穩(wěn)定又沒有文憑,然而當一行人開始旅途生活時才發(fā)現(xiàn),最初大家竟然要靠唐嬌來養(yǎng)活。唐嬌的人物設定符合當下的社會發(fā)展,女孩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很多職位需要女性,但是有一些工作又不被看好,尤其會遭到父母的反對,如果讓家長在權箏和唐嬌之間做出選擇,選擇權箏是不爭的事實。
不少人認為,家庭矛盾說到底是婆媳矛盾,雖不太嚴謹,但是正確地反映出當下的大問題。“作為社會關系的一種,婆媳關系既無血緣關系的親密也無婚姻關系的法律效力,加之生活環(huán)境的不同,使婆媳很難像人們預期的如同母女一樣親密地發(fā)展,但對同一位男性的愛又迫使婆媳不得不生活在一起,這就為和諧家庭的建構帶來隱患?!逼畔泵苄纬傻脑蚴菑碗s的,不妨簡單地分析一下。
第一,角色的沖突,它可以包含兩個方面。一方面可以指角色與角色之間的潛在矛盾和沖突,當一方期盼另一方完成某種要求而另一方無法達成時,會產(chǎn)生心理抵觸甚至是厭惡情緒。另一方面指的是角色的自我思想斗爭和辯證發(fā)展。很明顯,婆媳沖突屬于角色之間的沖突:在結婚之前,兒媳會把婆婆看成自己的母親,而婚后的更多接觸令兒媳發(fā)現(xiàn),母親和婆婆是不可以混淆的,對于婆婆也是同理,在兒子結婚前,婆婆認為自己多了一個女兒,但兒媳在婚后卻達不到自己的預期,這令婆婆發(fā)現(xiàn),女兒和兒媳是有很大區(qū)別的。
第二,文化的失調(diào)。中國正處于社會變遷時期,美國社會學家奧格本指出,社會變遷是一種文化現(xiàn)象,而當一種文化具備了必要的思維能力,并存在一定的需要時,就會通過組合現(xiàn)存的物質(zhì)文化和非物質(zhì)文化產(chǎn)生新的要素,這就是新文化的產(chǎn)生。社會變遷是一種新模式打破以往平衡后,通過調(diào)節(jié)以尋找新平衡的過程,若調(diào)節(jié)不能及時發(fā)生就會產(chǎn)生文化失衡的現(xiàn)象,而婆媳正是社會變遷時期的兩代人,有著新思維的兒媳與思想保守的婆婆之間一定存在差異。“現(xiàn)在公認比較成功的婆媳劇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人物具有鮮明的性格,即婆婆性格迥異,導致與媳婦的關系、矛盾千奇百怪,卻也真實可信?!痹S多老年婦女恰巧處于時代變化的轉折點,所以對于地位的淪落她們是有心理落差的,而接受新文化的兒媳可能會當面指出婆婆的錯誤之處,這種對婆婆權威的直言不諱,打破了現(xiàn)代家庭的均衡狀態(tài),勢必會引起婆婆的加倍反擊,這樣的差異就無法讓家庭內(nèi)部平衡,從而加劇了婆媳沖突的發(fā)生概率。
“家庭劇中的女性有著明顯的性格特征,她們或熱情或開放或堅強或獨立或叛逆,同時又有著不同的身份——母親、女兒、媳婦,她們的命運和生活在這個飛速發(fā)展的時代慢慢地改變著。婆媳關系是國產(chǎn)家庭劇的重頭戲,婆媳關系的緊張成為塑造人物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在現(xiàn)代和古代都是如此,正所謂清官難斷家務事。在現(xiàn)代生活中,母親擔心兒子受累操心,妻子需要丈夫的保護,婆媳之間從本質(zhì)上就是一個矛盾體。對于女孩來說,媽媽是時時刻刻都維護自己的,而婆婆則是維護丈夫的,這也說明了為什么現(xiàn)在的年輕人更愿意獨立生活,這些問題可以去參考電視劇《王貴與安娜》《媳婦的美好時代》等等。有些電視劇中會出現(xiàn)婆媳直接沖突,鬧得丈夫兩難,甚至以離婚收場,如女兒在婆婆家受氣,而媽媽為了給女兒出氣往往會采取措施針對婆婆,這就引出了親家母之間的戰(zhàn)爭,《第22條婚規(guī)》中,李悅瞳和張鐸的家人關系失衡后,媽媽挺身而出,智斗親家的橋段令人印象深刻,《當婆婆遇上媽》就是專門講述這兩個矛盾中的女人之間發(fā)生的趣事的。所以,從一部家庭倫理劇可以看出女人不同階段的心理狀態(tài)。
在古代家庭中,婆婆代表著威嚴,代替父權掌管著家庭的后勤工作,加之中國重視孝道文化,婆婆的權力受到不容置疑的保護,然而現(xiàn)在的媳婦有了獨立的經(jīng)濟來源,為家庭分擔了一部分經(jīng)濟問題,因此有了更多的地位,再加上社會思想的逐步提升,此時的婆婆更多的是承擔起了照看孩子以及操持家務的責任,婆媳的角色定位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更多的時候,媳婦甚至居于婆媳關系的主導地位。
無論在現(xiàn)代還是古代,在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里,人們歷來重視尊老愛幼,兒媳對于婆婆的尊敬是理所應當?shù)?,晚輩有責任和義務尊敬長輩,從另一方面來說,婆婆作為長輩,不能倚老賣老,對兒媳的關懷要貼心真誠,這兩方面的相互包容和理解缺一不可。但市場是不會說謊的,家庭倫理劇這么經(jīng)久不衰有其一定的內(nèi)在原因,而文化商品是遵循市場機制的,供求關系平衡才是關鍵,因此制片方會充分考慮市場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