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瓊瓊
我父親過世后,家中狀況困窘。我勉強算是成年,有人勸母親把我嫁掉,把弟弟送去上軍校,再下面三個小的直接送育幼院。
出主意的人,也不是惡意。大家都是這樣做的,這幾乎是負債家庭唯一的生存之道。
那時候,瓊瑤正當紅。每天,我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跑去公布欄,看報紙上她的小說連載。我被男主角迷得暈頭轉向,看到年輕男人覺得都是白馬王子,完全不知道有人對我做了這樣的盤算。
如果母親當真聽從他們的建議,我不知道自己會變成怎樣。運氣好的話,可能十六歲做母親,三十六歲做祖母,五十六歲做曾祖母……
我很感激母親作出另一種選擇,讓我可以迷迷糊糊、渾渾噩噩過日子,從未停止做夢和狂想,直到現在。
母親說:“與其嫁掉小的,不如嫁掉老的?!?/p>
她選擇改嫁,有犧牲的成分。
我母親是美人。父親過世之后,事實上,家里川流不息,來了一大堆慰問者,整整“慰問”了一年。有父親的同袍,以及同袍的同袍,父親的上司,和上司的上司。
以我現在的閱歷和理解來看,不得不認為,這幫子男人是來看漂亮小寡婦的。
成年之后,母親會跟我聊一些當年的事情。她也明白,這些人打的是什么主意。她的應付之道是,不單獨與任何對象在一起。如果有人約她看電影,她一定“順便”找其他的“慰問者”一塊去。因為老是“團體活動”,后來也就“門前車馬稀”。幸虧這樣,否則,也不可能認識我的繼父。
我繼父叫孫書麟,河北省武強縣小范鎮(zhèn)人,瘦高個,非常嚴肅。我生父比母親大十歲。繼父比母親要大二十歲。娶母親的時候,他已經五十多歲,一般人通常不會在這個歲數上作出改變下半生的選擇,繼父居然做到了。除了實在是喜歡我母親,我想不出別的理由。
他和多數來臺的外省人一樣,結過婚,妻子留在大陸,把獨子設法接到了臺灣。他是軍人。那年頭,總覺得軍職是鐵飯碗,雖然吃不飽,卻也餓不死。兒子接來之后,直接送去念軍校。
認識我母親的時候,他已經退伍,和人合伙開瓦斯行,發(fā)不了財,但是衣食無憂。
他的前半生,在尚未接納一個新妻子和她附帶的五個孩子之前,至少有二十年一直過著獨居生活。極少接觸女人,更少接觸孩子,連自己兒子都交給軍隊。我實在不明白,他為什么要在年過半百的時候決定替別人養(yǎng)孩子。
現在回想,一群小鬼,和一個年輕的妻子,對于他的生活造成的改變,大概跟龍卷風差不多。
和母親結婚的頭一年,兩個人極端不合。母親是為了孩子而嫁人的,所以,護犢情深,跟我們相關的事,都是禁忌,繼父碰也不能碰。一開始,母親預設了“后父”一定會虐待孩子,繼父只要對我們稍有微詞,母親立刻就會打開“防御模式”。兩個人成天吵架。五個孩子從八歲到十七歲,能夠發(fā)生的狀況是很多的。母親因為是美女,天然回避一切讓她不美的事體,包括言語、姿態(tài),甚至思想。跟我繼父吵架的時候,她可是十足的母老虎,繼父口拙,母親發(fā)飆的時候,他一言不發(fā)。如是多次,后來被我母親訓誡以后,他非常明白,身為繼父,除了給錢,他沒有別的權利。
我們與繼父一直非常疏離。一切事情都通過母親轉達,和他的直接對話極少,他是一個跟我們住在一起的陌生人。相對而言,我們對于他,大約也是陌生人?,F在回想,與他的關系微妙,他從來不叱喝或指責我們,我們做了什么出色的事,他也不發(fā)表意見。
許多年后,我才知道,繼父為我做了剪貼本,專門收集我在報刊上發(fā)表的文字。
我一直覺得他不茍言笑,非常嚴肅。有他在場,室內溫度似乎都要降三度。到了晚年,他的性格轉柔軟,變得有些像小孩子。過去的他跟我們完全沒有肢體接觸,甚至沒有眼神接觸。最后十幾年,我們開始習慣見面或離開時擁抱他。也可能是我們的歲數大了,開始覺得他親切。
那時,他的身形已經縮了,非常瘦小。說話時,抓著他的手,會覺得肌膚像冷塑膠似的滑涼。
有一年,我母親住院,繼父來醫(yī)院探望,母親叫我去大廳接他。見面后,我跟繼父來了一個大擁抱。那年,他已經八十來歲,身體非常清涼干凈,抱著他感覺他有一種香氣,青草似的,陰涼干爽,完全沒有所謂的老人味。
繼父一直活到99歲。他終身維持瘦長的身段,生活非常有規(guī)律,按時起床,按時睡覺,按時三餐。這應該是長壽的原因。他的生活異常單純,除了看電視,就是看書看報。家里有一張大桌子,上面堆滿剪貼本和剪報散張。
生前最后幾年,他收集剪報,分門別類,按篇幅大小拼貼成整頁。他身后留下二十來本剪貼本,每一本都做了封面,按內容取“書”名,他自己題字。這些剪貼本非常整齊,頁面干凈妥帖,就像自己選稿、自己編排的雜志。
他不認識我父親。非他所出的這五個孩子,他供養(yǎng)到成年,讓我們接受高等教育,小妹出國,讀到博士。
他過世之后,我有時會想,在另一個世界,會有一個胖胖的、濃眉毛大眼睛、滿臉笑容的男人去見他,跟他說:“孫先生,你好,我是袁一?!比缓螅慌忠皇莸膬蓚€人坐下來。繼父會與我的生父談話,告訴他,我們是怎樣長大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