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惠彥
(河北政法職業(yè)學院河北石家莊 050000)
國際經濟法是一門既涉及到法律知識,又涉及到涉外經濟知識的學科,它也是法學的14門核心課程之一,在各高校的法律專業(yè)都開設有國際經濟法課程,是法律體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的國際貿易專業(yè)也開設國際經濟法,以補充學生在貿易實務中的風險意識。在我國對外貿易和涉外投資逐年上漲的情況下,以及我國要進一步擴大開放的國情下,國際經濟法在國際經濟領域必將發(fā)揮更大保駕護航的作用。因此,研究怎樣更好的讓學生掌握國際經濟法這門課,是擺在我們國際經濟法教師面前的一個課題。本文也將以一個高職院校教師的角度來分析這個問題。
目前,我們在國際經濟法的教學過程中確實還存在不少的問題,筆者觀察,主要問題如下:
國際經濟法是一門內容又多又雜的學科,涉及到國際貿易法、國際投資法、國際金融法以及國際稅法等多個比較獨立的內容,既有大量的國際公約,也包含眾多的國際慣例,還有國內法也需要熟悉,這門課本身對學生的要求就高,而且需要學生必須具備一定法律基礎才能更好地學習,因此,對于學生而言,這是一門難度高,缺乏生活實踐,又不易形成體系的一門課。這樣,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往往因為內容離生活太遠,內容復雜難懂,難以形成共鳴,從而失去學習的興趣。
目前,很多教師在教授國際經濟法時,采用比較多的教學方法還是傳統(tǒng)的講授式教學,雖然我們現(xiàn)在都有多媒體的教學,但是多媒體的主要功能還是課件的展示,課堂還是以教師講課,學生被動聽課為主,這種方式對于學生法律體系的建立是不錯的,但是對于很多學生來說,課堂氣氛沉悶,課堂內容枯燥,滿堂灌的教學很難使學生提起學習的興趣。即使在講授過程中添加案例,也由于案例復雜,相關案例比較少,甚至在國際投資領域的案例屈指可數(shù),不具備代表性,從而很難形成有效的案例教學。
現(xiàn)在的學生,幾乎是人手一部手機,在上課期間,很多學生都會用手機看電視劇,打游戲,對于教師的提醒充耳不聞,甚至于當教師提問時,學生直接給出三個字“不知道”,連翻書找找答案都懶得去做,即使在其他同學的提醒下,照書說上幾句,坐下后還是立即投入到手機的世界。手機給教學帶來了嚴重的挑戰(zhàn),有的班級采取措施,上課之前收手機,但是學生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有的學生把手機模型給交出去,讓教師防不勝防,總不能上課期間不斷去管學生看手機吧,那樣教學工作怎么開展呢?
國際經濟法課程對應的就業(yè)方向為涉外律所、涉外企業(yè),這就對學生外語的掌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高職院校的學生外語能力普遍比較低,因此,他們很少考慮以此為就業(yè)選擇,這無形中也使學生對學習這門課失去興趣。
分析在國際經濟法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我們試圖思索究竟用什么樣的方法,才可以把學生吸引到課堂上來?用什么樣的方法才能讓學生學到更多實用的知識?整合我們的教學實踐,以下的幾種方法值得我們思索:
高職院校的培養(yǎng)目標,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能力,這就要求課程的教學方法要以培養(yǎng)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動手能力為主要的教學方法,因此產生了任務驅動式教學,就是把課程的內容分解為一個一個的任務,讓學生參與到任務當中,學生相互配合,自主探索,完成相應的任務,同時也掌握了相關的知識點。那么這種方法是否適用于國際經濟法呢?
正如前面所述,國際經濟法內容多,雜,難度高,如果采用任務驅動式教學,從內容上來說,有的內容適合設定任務,比如國際貿易法中的合同部分,可以讓學生完成訂立合同,審查合同,在這個過程中,合同的權利義務、違約、貨物所有權的轉移都可以涉及到,但是在運輸、保險和支付中,如果設定任務的話,任務的內容更傾向于貿易實務了,這和我們學習法律的初衷是相違背的,從法律的層面,我們應該更多的讓學生學到在這些環(huán)節(jié)中的風險控制。因此,我認為任務驅動法并不適合這些內容。那么其他版塊的內容呢?國際貿易管制法部分更多的側重于國家層面的管理,國際投資法側重的是兩大公約的適用,國際稅法重點解決國際重復征稅,需要學生掌握一些方法??v觀這些內容,我認為更適合采用其他的教學方法。因此,任務驅動法適用于國際貿易法部分,不適用于整個課程。
為了活躍課堂氣氛,同時也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參與教學法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學生參與教學法需要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那么,哪些地方可以由學生參與呢?
1.國際經濟方面的時事新聞
在國際社會,經常會有一些經濟方面的時事發(fā)生,比如最近大熱的中美貿易戰(zhàn),這樣的時事讓學生有較高的關注度,學生對這類問題的參與積極性也很高,因此,這樣的內容就可以交給學生來做,通過讓學生搜集相關信息,由學生來解讀這些事件發(fā)生的原因,思考解決的辦法,然后再由教師引導,加入國際貿易管制法的內容。通過這樣一個過程的學習,一方面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參與了教學。另一方面,學生掌握的相關知識更加牢固,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在今后遇到類似問題時解決問題的能力。
2.模擬流程
國際經濟法包含有很多的流程性的內容,比如國際投資法部分,從模擬設立三資企業(yè)開始,訂立公司章程,簽訂設立企業(yè)合同,申請設立公司,再到模擬出資,公司股東大會的召開,公司董事會的成立,公司的經營、股息的分配,公司納稅,甚至公司解散都可以包含在內,學生自己把這個流程走完,也就把國際投資法和國際稅法的主要內容全部掌握了。由于在這個過程中,每個學生都有任務,或者訂立公司章程,或者召開股東大會和董事會,還有一系列的計算和經營等,使學生親自體驗流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項,也會盡力維護自己角色的權利,關注了細節(jié),參與了教學,同時也為今后從事相關工作奠定了基礎。
當然,學生參與教學法施行的成功,關鍵的一點在于教師的過程控制,教師需要對每一個環(huán)節(jié)親自把控,設定情形以及障礙,和學生一起分析存在的問題,解決的辦法,這個過程就把知識點融進了流程中。如果教師把工作全部交給學生去做,這種參與就會流于形式,浪費時間,學生也沒有抓住教學重點。
案例教學法是法律專業(yè)的一個常用的方法,在國際經濟法的教學中,案例教學可以起到幫助學生理解知識的作用,對于教師來說,在采用案例教學法的時候,要特別注意案例的選擇,實踐中,由于國際貿易仲裁采用不公開的方式,因此,要想得到一手案例很難,我們可以通過一些法院的判決,對案例進行教學化修改,通過修改,使案例更貼合教學內容。
以上教學法的實施,要結合學生的考核,學生的參與過程和工作多少直接決定最終的成績,這樣,迫使學生積極參與。這些方法的運用,使國際經濟法的復雜問題實踐化,有利于學生的理解,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由于學生參與了教學,沒有時間看手機,也解決了學生看手機的問題。隨著學生對國際經濟法知識的掌握,增加了學生對今后從事相關行業(yè)的積極性。
國際經濟法的教學,不同的學校,不同的學生,我們應當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不管哪種方法,我們都應以學生掌握為標準,當然,這些方法的實施,還有待于更多的實踐,在探索教學方法的路上,我們應不斷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