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芳
【教材分析】
本課為人教版七年級歷史下冊第6課《北宋的政治》,主要內(nèi)容是宋太祖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以及重文輕武的政策特點。宋代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是本課核心,重文輕武是集權措施的突出特點。
關于加強中央集權,從三個方面入手。1.軍事權力的掌控。2.地方權力的削弱。3.中央相權的削弱。通過以上舉措,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制度空前強化。
關于北宋政治的突出特點,闡明其實施原因、表現(xiàn)及利弊并存的影響。
【教學過程】
視頻導入(播放關于北宋的視頻)
師:回溯漫長的歷史長河,我們會發(fā)現(xiàn)中國古代有這樣一個與眾不同的朝代。它文化昌盛,經(jīng)濟繁榮,科技發(fā)達,是一個美好的時代;軍事上卻軟弱至極,不堪一擊,因而也是一個糟糕的時代。同學們,看完視頻,你們知道這是哪個朝代嗎?
生:宋朝
師:對,它就是——北宋。那么宋朝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奇怪的現(xiàn)象呢?要想了解北宋,先要了解其開創(chuàng)者——宋太祖趙匡胤。他采取的措施為后繼者所沿襲,為北宋及整個宋朝的統(tǒng)治定了基調(diào)。他是通過什么方式創(chuàng)立北宋的?
一、陳橋兵變,得天下
學生帶著問題看視頻得出建立北宋的方式——武將兵變。
師:對,趙匡胤兵不血刃,在不到五天的時間里,就黃袍加身做了皇帝。被人戲稱為歷史上最輕松開國的皇帝。對于宋太祖來說,得天下,易,而守天下呢?卻很難。趙匡胤是如何守天下的呢?
二、強化集權,守天下
學生代表表演歷史劇使大家明白:杯酒釋兵權解除了大將的兵權。
師:此外,宋太祖為牢牢控制住軍隊,實行統(tǒng)兵權與調(diào)兵權的分離,還經(jīng)常調(diào)換軍隊將領。這會導致什么局面?
生:將領與士兵之間不熟悉。
師:對,使兵不識將,將不識兵。通過這些措施,宋太祖牢牢地控制了軍隊。那其他權力呢?(動畫展示結構圖)在中央,高高在上的是皇帝。隋唐以前,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是宰相。宋太祖為防止宰相權力過大,采用分化事權的辦法來削弱其權力。原來集政權、財權、軍權于一身的宰相的權力被一分為三。而且,宰相設置不止一人,副宰相若干。通過削弱相權,中央權力集中于皇帝之手。
師(動畫展示地方的結構):地方權力集中于中央,中央權力集中于皇帝,宋太祖采取的集權措施使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制度空前加強。
師:從杯酒釋兵權、兩權分離、定期換防等措施中,你們能看出武將地位是上升了還是下降了?
生:下降了。
師:抑制了武將。中央和地方很多要職都是文官擔任,文官的地位上升了——重視文臣。
三、重文輕武,存利弊
學生閱讀文字資料后答原因:北宋建立后,統(tǒng)治者吸取武將專橫跋扈導致割據(jù)分裂的歷史教訓,再加上自己太祖武將出身、兵變建國的親身經(jīng)歷,逐漸形成文臣統(tǒng)兵的格局。那么,大量的文官哪里來的呢?
宋太宗在位22年,舉行了8次科舉考試,共取中6000余人。兩宋300年間,共取士達11萬,是歷史上科舉取士最多的朝代。
學生得出:選拔官員的主要途徑——科舉考試。
師:統(tǒng)治者非常重視文教,大興科舉,推崇“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重文輕武成為宋朝政治最突出的特點。這種政策有沒有使宋朝長治久安呢?
閱讀史料,討論后,小組代表回答利與弊,教師補充修正。
【課后反思】
一、本課的亮點
1.配音和視頻的應用。篇幅較長的文字資料,都進行了配音。導入的一組圖片,用軟件做成了視頻。
2.結構示意圖的應用。相權的削弱,地方官權力的分散牽制,運用結構圖示法,邊講解邊演示。
二、問題及改進措施
1.更好地掌握教學技術,并應用到實踐中去。比如制作微課。
2.語言不夠精練。語言設計得簡潔凝練,講課時才不會語言重復、啰唆。
3.稍顯急躁。應加強心理建設,講課淡定從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