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應福
【文題呈現(xiàn)】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俗話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庇械娜?,慧眼識珠,從民間草莽中巧識人才而擢之,誠拋肝膽而用之,力拒詆毀而護之。而有的人,則有眼不識泰山,有眼無珠,既不識才,更不能培才、養(yǎng)才、用才,甚至妒才、壓才、毀才,他們只滿足于道聽途說,便輕率做出決定。眼睛的功能嚴重退化,導致無數(shù)的“千里馬”懷才不遇,報國無門,空吟浩嘆,碌碌無為,遺恨終身。
據(jù)科學實驗證明:人類大腦百分之八十的信息是來源于眼睛的。所以人們常說“我們要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自己的榮譽和生命”。
關于眼睛,你有什么感悟和體驗?請自定標題,自定立意,自選材料,寫一篇800字以上的議論文。
奮斗、創(chuàng)業(yè)時,不少人過分強調(diào)膽量的大小、志向的高低、手腳的勤懶、汗水的多少,我覺得這樣有失偏頗。
我認為:人生若要成功,第一靠的就是眼光。
我這里所說的“眼光”,并非指生理學上的“視力”,而是指一個人對人、事、物、理獨到的審視、合理的取舍、準確的判斷能力。
明亮的眼睛,可助人慧眼識英才。
伯樂相馬,靠的是一雙銳利的眼睛。他能從馬的身高、骨相、神態(tài),一眼就能從萬馬叢中瞅出良駒,從良駒叢中淘汰劣馬。
蕭何月下追韓信,靠的也是與眾不同的眼光。韓信曾是項羽的手下,卻得不到項羽的賞識,不得已投奔了劉邦,卻因小事犯法差點被斬。這時候的韓信,要名聲無名聲,要地位無地位,要形象恐怕也很難“神采奕奕,光彩照人”。在韓信落魄的時候,蕭何慧眼識才,月下追趕不舍,及時為劉邦追回了一位運籌帷幄、扭轉(zhuǎn)乾坤的軍事家。蕭何的眼光是何等的犀利!蕭何的眸子是何等的老辣與精準!
明亮的眼光,可助人準確地選擇人生奮斗的方向。
《南轅北轍》里的主人公,一心想到南方去,目標不可謂不明確,志向不可謂不廣遠。他準備了好馬、好車、好的馬車夫,準備工作不可謂不完備。他日夜兼行,奮斗的力度不可謂不大。但他為什么最終失敗了呢?是因為他選擇的方向不對。那為什么方向不對?是因為他的目光出現(xiàn)了偏差。
有些事情,該不該做?做不做得好?有時候并不取決于他“做的過程”是否完美,而是取決于他做事之前的眼光是否準確、明亮。
有人把狩獵的角色分為三類:一類是指兔子的,一類是打兔子的,一類是吃兔子的。要得到兔子,打兔子的人出的力氣固然不可小覷,但哪兒有兔子,哪兒沒有兔子,指兔子的人功勞最大。而指兔子要指得準,非得有一雙撥霧穿云的眼睛不可。在沒有兔子的山岡上圍獵,再怎么折騰也只能是瞎子點燈——白費蠟。
眼明,即使路暗,也能走出困境;眼暗,即使路明,也只能在歧路徘徊。因此,毛主席曾諄諄教導:“……在困難的時候,我們要看到成績,看到光明,要提高我們的勇氣?!?/p>
明亮的眼睛可讓我們清醒地認清自身缺點。
項羽“力拔山兮氣蓋世”,自以為單挑劉邦,橫掃漢軍,不在話下。他的一雙眼睛,只看見自己蓋世的武功、雄偉的氣魄、杰出的戰(zhàn)馬等諸多亮點,卻看不見自己剛愎自用、優(yōu)柔寡斷、閉耳塞聽等諸多缺點。直到自刎烏江,命斷黃泉時,他還在稀里糊涂地狂喊“此乃天亡我也”!
沒有眼光的人,既不能知錯改錯,更不能及早識別和防范潛在的敵人。
在這一點上曹操做得就比較好。在劉備落魄、不得志、遠沒有形成氣候的時候,曹操一雙利眼,看出劉備是自己日后最強勁的敵人。而當時勢力正如日中天的袁紹、袁術等人,在曹操的眼中,均為蠢物,不足為慮。
明亮的眼睛,可穿透人生迷霧,使自己在絕望中看到希望,在逆境中看到出路,在沮喪時看到對策,在倒霉時看到生活的曙光。
著名作家史鐵生,在花季年華失去雙腿。人生的路,以后該怎么走呢?他哭過,鬧過,痛過,恨過,但都無濟于事。他靠自己明亮的雙眼,最終從昆蟲的世界里找到了生活的希望,從草樹的蔥蘢中悟到了奮斗的責任,一番歇斯底里的發(fā)泄之后,終于找到了一條適合自己的文學之路,并為之不懈地奮斗。終于,他成功了。
顧城說:“黑夜給了我一雙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p>
有的同學,考試偶爾失利,就哭哭啼啼,覺得“天塌下來了”,沒有奔頭,他的那雙眼睛,看不到平時的失利正是他高考成功的基礎。有的同學偶爾被老師批評,他便認為“老師存心跟自己過不去”,想“大動干戈”,加以報復,他的那雙眼睛,看不見老師對他的關愛和殷殷期待。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眼明則心亮,眼暗則心愚。
那么眼睛如何才能明亮?一是要用理智戰(zhàn)勝情感,不戴“有色眼鏡”;二是要見微知著,敏銳感知事物發(fā)展的趨向、兆頭;三是要由表及里,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透過挑戰(zhàn)看機遇,不被眼前的困境蒙蔽自己的雙眼。
讓我們擦亮雙眼,從勝利中看到隱憂,從失敗中看到希望,從黑暗中看到光明,從困境中看到出路,果能如此,成功和幸福之門,就會向我們敞開,鮮花和美酒,就會向我們招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