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廣沖 褚一娜 曹美艷
摘要? ? 闡述了青岡縣大豆田苗后莖葉除草影響藥效的3個相關(guān)因素,主要包括氣候條件(溫度、濕度、風速)、噴霧機械與噴霧技術(shù)、施藥時期等方面內(nèi)容,以供生產(chǎn)實踐參考。
關(guān)鍵詞? ? 大豆;苗后莖葉除草;藥效;影響因素;黑龍江青岡
中圖分類號? ? S451.2?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23-0152-01
大豆作為青岡縣的主栽作物之一,年平均播種面積在1.33萬hm2左右,30年來大豆苗后莖葉除草由應(yīng)用面積不足10%發(fā)展到目前的莖葉處理面積占大豆面積的70%以上。但多年來由于種植戶莖葉除草不科學、藥劑施用方法不當,造成除草效果不理想,主要體現(xiàn)為除草不干凈或有不同程度的藥害發(fā)生,影響了大豆生長,導致大豆產(chǎn)量下降,種植戶收益減少。
對此,筆者通過多年的生產(chǎn)實踐跟蹤調(diào)查,就影響大豆田苗后莖葉除草效果的相關(guān)因素進行分析,結(jié)果表明,除草效果不理想主要是由于氣候條件掌握不科學、噴藥器械選擇不合理、施用技術(shù)不正確以及用藥時期過早或過晚?,F(xiàn)將影響因素及施用措施具體總結(jié)如下。
1? ? 氣候條件
目前,青岡縣大豆田苗后除草都是采用莖葉處理的方式,達到的除草效果主要與施藥時的溫度、濕度、風速等氣候條件有關(guān),而土壤條件對除草效果影響甚微。除草時期主要是在6月上旬,噴藥時間可選在15:00之后至翌日10:00之前,晚間噴藥效果最佳。若遇到高溫干旱年份,可以在施藥時加入有機硅助劑,降低藥液表面張力,增加葉面上藥液的附著量,降低藥液滾落地面的比例,同時還可增加霧滴在葉片表面的擴展面積,增強滲透性,促進葉片對藥劑的吸收[1-2]。如干旱條件下沒有選擇合理的施藥時間或沒有加入有機硅助劑,可能會造成藥效發(fā)揮不夠,除草效果差,或局部植株產(chǎn)生藥害。
1.1? ? 溫度
若施藥時溫度過高,一是雜草氣孔關(guān)閉,葉片蠟質(zhì)層增厚,影響對藥劑的吸收;二是藥劑揮發(fā)快,造成有效成分的損失,從而影響藥效;三是大豆對氟磺胺草醚、乳氟禾草靈等觸殺型除草劑吸收快,易產(chǎn)生藥害。若施藥時溫度過低,大豆自身新陳代謝變緩,對于除草劑敏感性加大,抗性較弱,大豆對內(nèi)吸性除草劑降解能力差,也容易產(chǎn)生藥害。莖葉除草劑進行莖葉處理時適宜溫度為15~25 ℃,低于13 ℃或高于28℃都會造成除草劑藥效減弱,達不到預(yù)期的除草目的,甚至產(chǎn)生藥害,應(yīng)禁止施藥[3]。
1.2? ? 濕度
施用莖葉處理的除草劑一般要求空氣相對濕度在65%以上,因為在長期干旱的條件下,雜草葉片氣孔會關(guān)閉,蠟質(zhì)層加厚,影響藥劑吸收,從而降低除草效果。因此,不要在干旱的情況下施用除草劑,可以通過灌溉,或者采用其他辦法,待土壤墑情好一些之后,再進行噴施,以保證藥效的正常發(fā)揮。
1.3? ? 風速
噴藥時風速一般應(yīng)該保持在4 m/s以下。若風速過大,會造成霧滴飄移、噴霧不勻,實際噴施到葉面的藥劑量會有所減少,或個別區(qū)域噴施的藥液量過多,影響藥劑效果或造成藥害。
2? ? 噴霧器械及噴霧技術(shù)
目前,青岡縣大豆苗后莖葉除草主要采用拖拉機帶噴霧機械噴霧,苗后莖葉處理對噴霧器械及噴藥作業(yè)要求較高,但往往由于噴霧器壓力不夠,噴嘴及濾網(wǎng)不合格、兌水量過大、拖拉機行走速度不均等因素導致除草效果不好。一般對噴霧器氣室內(nèi)氣壓要求要達到0.3~0.5 MPa,噴嘴采用扇形噴嘴,再用100篩目濾網(wǎng),防止堵噴頭,造成漏噴。每個噴嘴噴液量控制在0.4~0.8 L/min之間,霧滴直徑250~300 μm,噴液量控制在150 L/hm2左右,以保證藥液滴很少滾落到土壤中造成浪費,避免降低殺草效果。同時,要保證拖拉機噴藥時行駛速度應(yīng)控制在6~8 km/h之間,不能過快或過慢,噴桿距地面高度控制在40~60 cm。
3? ? 施藥時期
目前,青岡縣大豆田苗后莖葉除草一般都用防除禾本科雜草的藥劑和防除闊葉雜草的藥劑混配,以擴大殺草譜。防除禾本科雜草藥劑多為高選擇性內(nèi)吸傳導型除草劑,對大豆較安全,施藥時期對藥效影響較大。防除闊葉雜草的除草劑多為觸殺型,大豆不同生育期對該類藥劑的敏感程度不同,其施用時期除影響藥效外,還涉及到對大豆的安全性。一般在大豆子葉期不能用藥,大豆一片復(fù)葉期可選用異噁草松、滅草松、氟磺胺草醚;大豆兩片復(fù)葉期可選用異噁草松、滅草松、氟磺胺草醚、乳氟禾草靈、三氟羧草醚、乙羧氟草醚等藥劑。一般施藥均不能晚于大豆三片復(fù)葉期,特別是乳氟禾草靈、三氟羧草醚、乙羧氟草醚等藥劑。如果在大豆兩片復(fù)葉期后使用,大豆對藥劑的抗性減弱,會加重藥害,造成生育期拖后,貪青、晚熟。
苗后除劑最佳施藥時期應(yīng)該在稗草三至五葉期、闊葉雜草二至四葉期,鴨跖草的防除必須在3葉前。若施藥過早,雜草出苗不齊;施藥過晚,大豆抗性減弱,雜草抗性增強,防除難度增大[4]。
4? ? 結(jié)語
總之,要想使大豆田苗后莖葉除草更科學、更合理、減少藥害及對產(chǎn)量的影響,除考慮溫度、相對濕度、風力等氣候條件外,還應(yīng)對噴藥器械、施藥時間等相關(guān)因素做一定的要求,這樣才能達到更科學、更有效的除草效果。
5? ? 參考文獻
[1] 陳玉萍.影響大豆田苗后化學除草藥效的幾個因素[J].作物雜志,2005(2):37-38.
[2] 王莉.大豆田苗后除草方法[J].農(nóng)技服務(wù),2005(3):31.
[3] 邵鳳杰,陳廣義,王繼峰.影響大豆苗后化學除草效果的主要原因及對策[J].農(nóng)村實用科技信息,2008(1):54.
[4] 白鵬軍.嫩江縣除草劑使用問題及對策[D].北京: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