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民
數字印刷設備安裝量及行業(yè)分布
國內數字印刷主要應用領域是商業(yè)快印,工業(yè)級高速噴墨印刷設備的主要應用領域是圖書印刷。實際上,這幾年行業(yè)中已經達成了以下共識:
①POD不等于數字印刷,買了數字印刷設備不等于可以進行按需印刷和按需出版,需要構建POD生態(tài)環(huán)境,需要上下游結合;
②圖書未來發(fā)展趨勢為多品種、小批量;
③解決國內圖書庫存作為POD的目標,是階段性的熱點,消除圖書庫存表面看來是我們的目標,但是對未來來說,我們更多的是針對網絡環(huán)境下的應用。
POD實踐的共識、痛點和盲點
大部分設備依賴進口,所以應用的運行成本非常高,業(yè)內非常期待本土企業(yè)能夠制造出適應國內市場的設備,經過很多年的艱苦努力,方正終于做到了,筆者感到非常欣慰。雖然印刷企業(yè)投入大量資金購買了設備,但是設備運用的時間卻不長,目前設備的運轉率非常低,筆者認為是由于目前國內圖書出版不成熟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所致。出版社和印刷廠是在兩種不同體制下運行,這是中國市場的特點。目前對于POD特別感興趣的是印刷廠,印刷廠是在市場經濟下運作的,而出版社和印刷廠產生的隔膜是很深的。出版、印刷、發(fā)行體制的建立是基于傳統印刷技術的一種分工。在大規(guī)模生產之前,古登堡發(fā)明了印刷機之后,出版和印刷是合一的一種組織形態(tài),后來出現了膠印,發(fā)行才出現了。實際上,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如今的POD也遇到這樣的問題。
在POD實踐過程中也遇到了很多盲點。例如重設備、輕配套(系統),印刷企業(yè)認為POD就是購買一臺數字印刷機,當成短版設備來應用,遇到數字文件的標準化以及數字印刷與傳統印刷技術數字化的結合等問題時,印刷企業(yè)往往分別對待,數字印刷機和傳統膠印機分別在兩個車間,并沒有重視兩者之間的系統性的應用。另外一個問題就是重印刷設備、輕印后。以往印刷企業(yè)對于印后設備投入的精力少,高速噴墨印刷系統印后配套的選擇是非常關鍵的部分,希望印刷企業(yè)能夠重視。
如何看待中國POD市場?
如今出版業(yè)和印刷業(yè)都對POD市場規(guī)模有所期待,那么,中國POD市場究竟有多大呢?我們來借鑒一下Smithers Pira對于西歐和北美印刷市場的調查情況。在西歐市場,數字印刷在圖書、報紙、雜志印刷中,應用最多的是圖書領域。29%的圖書印刷都在應用數字印刷,因為前期應用比較早,有很多數字印刷機是激光設備,這幾年高速噴墨才剛剛興起,所以高速噴墨設備的應用偏少。同樣,北美市場中圖書中30%的市場應用了數字印刷設備。也就是說,短版印刷市場在歐美市場已經達到了30%的比例。
POD中國實踐的下階段目標
POD與傳統出版最大的不同是先銷售后生產,在做POD時需要處理兩個問題:第一個是常規(guī)印刷,畢竟更多的市場是大批量印刷,互聯網狀態(tài)下按需這些增量市場越來越強,如何處理這兩者的關系呢?是大家需要考慮的問題。第二個是我們已經有了眾多實踐,例如像方正這樣的廠商一直在降低數字印刷設備和耗材成本上努力,那么,我們下一個目標在哪?筆者認為,對于國內市場來說,下一個發(fā)展?jié)摿ψ畲蟮氖袌鍪浅霭骖I域,目前在商業(yè)印刷領域,數字印刷設備已經基本全面替代了傳統印刷。在工業(yè)印刷領域中,包括陶瓷印刷、紡織印刷,數字印刷的占有率也越來越高。未來的5~10年,圖書領域的數字印刷就是按需印刷,這是一個熱點。那么,我們看到了POD那么多的優(yōu)點,但是在如今的出版體制下,POD這樣的新興業(yè)態(tài)能在現存的體制下成長起來嗎?筆者認為,除了成立像鴻雁POD聯盟這樣的組織,還需要真正的經濟實體來運轉,才有可能把我們夢想的POD進行下去。
筆者認為培育POD增長極核是鉆石結構的,不同于我們現在的出版社和印刷廠。這個實體由印刷企業(yè)、技術供應商、出版社和市場運營商4個部分組成。萬事俱備,只需要一個核心把它運轉起來。當年施樂發(fā)明了復印機之后,沒人購買,后來施樂發(fā)明了按張收費機制。今天我們有了硬件、軟件、系統,可是給誰用呢?在如今的體制下用的起來嗎?我們若要實現POD,需要在組織上創(chuàng)新,需要有一個新型經濟體來運作,才可能將POD進行下去。